天街小雨润如酥,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3] ,绝胜烟柳满皇都。 [4]
[1]呈:送,尊敬的说法。水部张十八员外:指水部员外郎张籍,他在其兄弟辈排行十八。
[2]天街:京城的街道。酥:牛羊奶制成的食品。即酥油。
[3]处:时;时候。
[4]绝胜:远远胜过。烟柳:笼罩着烟雾的柳林。也泛指柳林、柳树。皇都:京城;首都。
一场润如脂的小雨落在京城街道,远望可视的草色到近前却不见了。
这是一年春天里最为美好的时光,远比满京城杨柳枝繁叶茂时更好。
在作者看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是春天里最好的时候,其意在于赞美新的一年盎然春意的萌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早春蕴含着柳暗花明的未来,当然是有道理的。(另外,是不是也有借咏物候而喻人事的意思在,譬如,处事注重一个“早”字,珍惜一个“稀”字,“物以稀为贵”嘛。)
然而换一种眼光看待,一年四季的任何时候,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和好处。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绝胜”云云,似乎不必太过较真。
应该着重加以体味的,当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启迪意义。
假如我们放开自己的眼光,就会发现“遥看近无”的事物,绝非仅是草色而已。回想我小的时候,常于傍晚时分看到邻村的四周围绕着烟雾。如果走去邻村,烟雾便不见了。我想,这就类似于王维在《终南山》一诗里说的“青霭入看无”。
天朗气清的日子,我在坡里干活,如果眺望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可见无际的水波在不停地荡漾。乡亲们说那是“风水”。倘若走到跟前,便发现刚才明显可见“风水”的地方乃一马平川的土地,“风水”退到了更远的地方。
除了“遥看近无”外,还有“遥听近无”的情况。也是我小的时候,在夏日的一场大雨之后,村边的池塘里面不知从哪儿仿佛一下子就冒出了千万只青蛙,不停地叫——在我听来,那是兴高采烈的大合唱,颇有节奏,极富乐感,仿佛有着统一的指挥。但这是说的远听。假如去到池塘岸边再听,情况则迥然不同:毫无节奏,杂乱无章。说得准确一点,这是蛙鸣音乐的“遥听近无”。
综上所述,“草色遥看近却无”一语,启迪我们懂得大自然千姿百态,奥妙无穷。所谓“眼见为实”也者,眼见者可能真就是实,又不一定真就是实,或者既有实也有不实;所谓“耳听为虚”也者,耳听者可能真就是虚,又不一定真就是虚,或者既有虚也有不虚。这就要求人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对这样那样纷纭复杂的事物的具体情况做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人类永远不可以停下深入探索的脚步。
有人问为什么“草色遥看近却无”呢?照我想来,是不是有个“规模效应”的道理在其中。初春时节,田野上这里那里才刚稀稀拉拉地钻出了几茎草芽芽。近距离观看,视野狭小,目力所触之处,很可能是还没有冒出草芽芽的一方黄土,岂非“近无”?抬头去看远处,因为视野放大,那些星星点点的草芽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青徐徐连作一片,所以“遥看”就看得见了。
有规模才能显示效应。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如此,不独草色而已。
所谓“遥”者,距离也;所谓“近”者,无距离也。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为据,应该承认是这么回事或有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