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在城市里居住久了,就有些不接地气的感觉。于是,只要有闲暇时间,我就爱往乡村跑:在那里与自然相处,与山川河流共呼吸,品尝难得的乡村风味。成都周边的乡村,我去过的不少,有一些给我深刻印象。乡村早已不再是落伍的面貌(这得益于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村落的建筑、道路也都有了新气象。更为重要的是,乡村也开始重视文化的传承。2020年,我就接到四川多个村庄的邀约,撰写村志或者村史,这让我觉得很新奇,乡村文化值得这样挖掘吗?但仔细一想,却也让我有兴趣去探索乡村发展的奥秘,那些传统的乡村风物在今天已逐渐消逝,然而乡村风景并未颓败,而是展现出新的面貌来。

十多年前,我就一直在计划为我出生的村庄写一部书,这是中国大地上百万个村庄当中最为寻常的一个,甚至没有名人,故事也不是特别丰富。但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正是凭借着这个理由,我断断续续地书写着,然而,这本书能完成到哪一种程度,对我来说,也还是未知数。同时,我也在想,寻常的村庄,因为有了记录,可能就会因此与众不同。这也让我想起有位作家所说的:“爱她就为她写一部书。”今天来看,我出生的那个村庄已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值得书写之处也还是有多重可能性。

中国现有村庄200多万个,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不少村庄也在逐渐消失。每一个村庄,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可能是中国乡村的缩影。梁鸿的梁庄是这样,更多的乡村也同样如此。在今天,谈乡村振兴是更为流行的话题,但乡村振兴应该怎样做,还是需要思考更多的问题。毕竟每一个村庄面临的生产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各有差异。故而,乡村振兴可能有一个基本的发展模式,但却没有统一的“标配”,差异化注定了乡村振兴这条路变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内容也就极其丰富多样。

之所以对乡村有这样的印象,跟我这些年的阅读经历有关。关注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或许更能反映出当下乡村的价值。因此,我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小众、关注小地方的读物上。在这些读物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村庄记录,它们看似微小,却是新时代的宏大叙事的落脚点,也是最为接地气的地方。

就这样,我先是接触到乡村阅读,继而接触到公务员到乡村做乡创事业,诸如此类的事看到了很多,让我很好奇,乡村生活在今天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确实,不管我们在城市里、生活里多么美好,也总会时不时想起田间地头的日常。那一种朴素的乡土气息,让人念念不忘。

如果我们研究乡村的变迁史,不难发现,乡创在今天是乡村振兴中最受欢迎的路径。

那么,何为乡创?研究乡创的专家王旭在《一起去乡创》一书里说:“我们谈了十几年乡建(乡村建设),那么何为乡创,是乡村创客,乡村创业,乡村创新?还是乡村文创?可能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我们看到的共性则是,与传统乡建对硬件与物理空间的关注不同,乡创的本质是基于对内容(业态),对人(创客,包含艺术家、文创达人、新媒体人、民宿主人、亲子教育老师、户外运动达人、农产品创新者、互联网社群达人等多种类型),对于乡村的软件的关注,是一种聚合并筛选群体智慧,并为之赋形的自下而上的生长模式。”

当下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之后乡村再次发生的变革,或许我们所了解的并不是那么多,至少对我而言,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更好地解读。当然,许多专家对这一场运动有着不同的评判,对作家来说,也需要更多的视角去观察,才能记录下这些变革。

与王旭所理解的乡创不同,在成都的三加二乡创联盟看来,这乡创,是乡村创新、创意、创业的意思,“乡创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是落实功能定位、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富裕充足、增进百姓福祉的客观需要。乡创是建设大美乡村的升级版,乡创的核心是经营乡村,即依托乡村优质资源与国家支持政策,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创业、跨界融合、创意发展,重构乡村发展体系,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这与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着多重融合,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乡村,在今天也有了新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给予“乡村”一词的定义是:“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2017 年,四川大学人类学团队与三加二读书荟合作,联手创办了扎根实地的“乡村研究院”,呼吁发掘乡民传承的本土知识,强调内外结合的田野实践与学术话语的“在地化”,诚然,这是对乡村振兴认识的再出发,因此,也被业界称为是“其中一朵别有风韵的花朵”。

他们的具体做法在这场运动中具有典型性。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关于乡村的书写,不应该停留在乡愁的层面,更应该看到这场运动中的典型案例。虽然最终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但我们从这里似乎可以预见乡村的未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通过乡创为乡村注入活力,将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这无疑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才走进乡村、扎根乡村,让乡村变得更美丽、宜居,有活力,这才是乡村的未来之路。

自从我接触了乡创概念之后,多次走进众多的乡创现场,并进行观察、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地认识到,有必要通过记录的方式呈现这一场波澜壮阔的乡村创新活动。这一次,《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这本书,通过不同的案例来书写、记录这场运动中的人与事。他们具体而微的做法,看似琐细,却正是乡村振兴迈向和美乡村的探索之路。

二〇二二年五月一日 m9e7pyCZiQv/XaEjEtajcGBcLCN9haNkQSgruLyOxjvYbmXLnXHPCY5GCflbJQ5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