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其生卒不详,是唐朝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巴蜀重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号是“任真子”,为绵州巴西人(今四川绵阳),其主要生活年代为唐高宗、武周期间。后世关于的生平的资料并不是很多,笔者就仅有的一些材料对其生平作一个简要的论述。
李荣在少年时期曾经于巴蜀地区修行,与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等人交往甚密。骆宾王在《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不能京兆画峨眉,翻向成都骋驺引。为想三春斜邪路,莫辞九折邛关道。” 《宋髙僧传·法江传》“明庆中,东明观道士李荣者,本巴西人也。” 在玄宗天宝元年的时候,将绵州改为巴西郡,故而“巴西”即为今四川省绵阳市。从上述的记载中不难看出,李荣为巴蜀地区无疑。李荣在唐高宗初年便被召请入京城,入驻东明观。卢照邻在诗歌《赠李荣道士诗》中曾有记载:“敷诚归上帝,应诏佐明君。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此外,据文献记载,李荣在长安曾经参与过五次宫廷辩论,与佛教开展论争,是位能言善辩的道士,时人称其为“老宗魁首”,可以说是当时佛道辩论的领袖之一。《全唐诗》曾有记载:
京城流俗,僧、道常争二教优劣,递相排斥。总章中兴善寺为火灾所焚,尊像荡尽。东明观道士李荣因咏之曰:“道善何曾善,云兴遂不兴。如来烧亦尽,唯有一群僧”。时人虽赏荣诗,然声称从此而减。
可以看出当时的佛道争辩和相互排斥是非常之激烈的。同时,佛道之争爷并非仅仅是学术上的争论,更是事关两个教派存亡兴衰的问题。受世俗政治影响,高宗之后女皇武则天开始崇奉佛教,道教之势力随之开始逐渐衰退。李荣之声名也逐渐暗淡,此后其记载也是很少。
根据现有之记载,李荣的著作主要有《老子注》《西升经注》《庄子注》等,其中,《庄子注》已经佚失,《西升经》的一部分在《西升经四家注》中还有留存。《老子注》也已佚失,其保留部分被学者蒙文通、严灵峰等辑录起来,有传于世。蒙文通先生钩沉索隐,考辨源流,据强思齐《道德经玄德纂疏》、李霖《道德经取善集》、顾欢《道德经注疏》、范应元《道德经集注》等诸多版本,将李荣遗留的文字思想辑录起来,又加以增删,而成今日之注本。由此而成的《辑校老子李荣注》被收录在《蒙文通文集》第六卷中,可以说是至今仍然最具有参考价值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