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忠工作了二十余年,曾任企业高管、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年前,因他所负责的工作中出现生产事故,建忠被降职并调换部门。在发生事故半个月后,他陆续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包括腰痛、眼球突然无法转动、胸闷、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等,同时吸烟量增加,并伴有情绪低落、自责愧疚等情绪,持续一年余。半年前母亲去世。近半年来偶感事业可有可无、生活无意义等,时有消极想法,无消极行为。因其情绪低落,新部门领导多次与其沟通,并减免工作量等,部门其他同事主动协助其完成日常工作。但是,建忠的身体和情绪状况未见起色且深感痛苦,故前来求助。
总的来说,建忠在遭遇工作挫败后陆续出现了以下症状:
★ 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多梦、早醒后再次入睡困难、易惊醒。
★ 身体不适:腰痛、眼球突然无法转动、胸口有压迫感、呼吸急促、时感胸闷。
★ 食欲减退:进食欲望下降、食量减少、体重下降。
★ 成瘾行为增加:吸烟量增加一倍。
★ 情绪低落:情绪持续低落一年余,快乐感受缺失;易出现自责、羞耻及内疚感。
★ 兴趣减退:不再进行原本喜欢并会定期参与的爱好活动,如乒乓球和棋牌类活动等。
★ 认知改变:注意力下降,工作动力减退,较难应对日常压力;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是失败的。
★ 消极观念:偶有无意义感,有消极轻生观念,无消极自杀行为。
★ 其他:人际关系倾向于回避疏离,大多时间拒绝出门等。
建忠从小主要由父母照顾,自幼身体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良好。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一妹,17岁时其父生病离世,后与其母亲、妹妹一起生活。读大学期间,他和母亲、妹妹聚少离多。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工作,后与妹妹分别成家。成家后,建忠与妻子关系融洽,育有一子,其子已婚并育有一子,后建忠接母亲共同生活直至半年前母亲去世。
建忠所在部门在一年前发生生产事故,他作为事故第一责任人被调离原部门,级别稍有下降。到新部门后,其从部门主要负责人成为部门顾问,收入变化不大。原部门工作氛围融洽,建忠作为部门领导,在领导力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均有比较强的影响力,其上级领导和同事、下属对建忠的个人魅力、业务能力和工作安排都较为认可。在新部门,新领导较建忠年轻,新部门其他同事对其也比较尊重,自述在新部门适应良好。半年前母亲因病去世,自诉与母亲感情亲密,母亲去世对其打击很大。
建忠: 这半年来我先后住了三家医院,都没解决腰痛和眼球突然无法转动的问题。原来我工作忙责任大,还要照顾孩子和家庭,身体也没出现过什么不舒服。这一年来,工作上退居二线,孩子结婚了,半年前老母亲去世了,现在也没人需要我了。我的症状没有病因,去了很多医院,都说我的身体指标是正常的。可是腰痛和眼球突然无法转动太痛苦了,本来想吃点药也就扛过去了,可根本扛不过去。有时候我真觉得活着没意思……
治疗师: 听到你说这段时间的经历,我能感受到你过得很艰难。
建忠: 非常艰难。活着没意思,生活也没有目标,什么都不想做。
治疗师: 这么艰难的一段时间,你能一直走到现在,非常有力量。
建忠: 我还有力量?我认为自己很失败。
治疗师: 近一年来这么不容易,但是你仍然努力生活和治疗,所以我认为你很有力量。
建忠: 你这样说我很意外。但好像又觉得轻松点了,其实我一直对自己有很多不满。
治疗师: 能具体说说看吗?
建忠: 我对母亲有很多愧疚。父亲过世早,母亲承担了很多,我一直都想着要好好孝顺她,所以从大学毕业后就没跟母亲分开过。可是没想到在母亲去世前,我出现了重大工作失误,母亲也跟着操心劳累,我觉得自己太让她失望了。母亲去世后我的内心常常很煎熬,而且各种身体的不舒服更强烈了。有时感觉生活没了寄托,有时候甚至想——妈妈都不在了,我活着给谁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治疗师: 带着愧疚生活蛮辛苦的。听起来,多年来你一直是你母亲的骄傲。你母亲对你工作上的遭遇有说过什么吗?
建忠: 母亲希望我照顾好身体,还说我的工作做得很好。
治疗师: 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话?
建忠: 母亲最关心的是我的身体,她希望我过得好。关于工作,其实直接责任人不是我,但是在我的部门发生的,那我就需要承担责任。我心甘情愿地承担责任。
治疗师: 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无论是对你母亲还是工作。我猜想,你对母亲的愧疚会不会影响你的身体?
建忠: 会的,吃饭睡觉都会有影响。也不知道这个跟我的腰痛、眼球不能转动有没有联系。
治疗师: 我们可以试试看,当内在的情绪有变化时,身体的感受会不会不一样。
建忠: 好的,怎么试?
治疗师: 从你刚才说的来看,你对工作很有担当,心甘情愿地承担责任。这些责任好像让你压力很大。
建忠: 是的,我是部门负责人当然要承担。工作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是第一个去扛。
治疗师: 我能感受到你的力量和稳定,那会不会有时候因为扛得太久、撑得太久而消耗自己过多了?
建忠: 这个我没想过。你说我腰痛、身体痛什么的跟一直扛着有关系吗?
治疗师: 一直“扛着”的生活状态,可能会让人持续焦虑、有压力。也许时间久了,会表现为身体的不舒服。
建忠: 好像是的。看来我得让自己放松下来才行。
(1)居丧反应:因亲人去世带来的哀伤、痛苦及内疚情绪,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功能。
(2)适应问题:因中年危机带来的职场变化、家庭结构和关系的变化,导致心身问题并引发抑郁状态。
治疗师:娜医生
2023年10月
中年危机 | 每个人都需面对的人生课题
中年危机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我们自己或身边的家人长辈就曾经历或正在经历这个阶段。“中年危机”也被称为“灰色中年”,一般来讲是指人们在35—59岁这段时期可能经历的事业、经济、家庭结构、婚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中年期是人生中相当长、相当关键的时期。人生诸多重要任务和成就都需在这个时期完成。我们在中年期会面临家庭、社会中的多重任务,承担着多重角色,个人的发展也会更多受到时代、文化背景、职业方向、人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可能面对年龄、衰老或死亡带来的诸多问题,就会在事业、经济、家庭婚姻、健康、个人认同等方面出现问题和危机。
中年危机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挑战。处于这个时期的人更易出现各种情绪,比如躁动、绝望、无助、沮丧、恐惧、担忧、易怒等;婚姻家庭中,易出现离婚、婚外恋、分居、相处困难等;生理变化有身体功能衰退、更年期不适或者出现病理性病变;事业方面,更可能感受到发展受阻或遭遇失业、转型失败等;个人兴趣爱好逐渐丧失,有的个体为了避免中年危机带来的痛苦不适,可能会出轨、赌博、吸毒、酗酒或者以其他方式试图重获青春的感觉;心理上,则会质疑自己的人生无价值、无意义等。曾有心理专家将中年危机概括为“四无”:无望、无力、无聊和无奈。中年危机严重时可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破坏性影响。
· 心理方面: 情绪波动较大,易烦躁、易怒或抑郁,自我怀疑增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甚至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
· 生理方面: 外貌上可能有衰老的迹象,头发变白、皮肤松弛等情况加剧。身体机能也开始下降,容易疲劳、活力减少。健康问题增多,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 职业发展: 对工作产生倦怠感,缺乏热情和动力。职业上可能遇到上升瓶颈,同时面临年轻人的竞争压力,担心被淘汰。
· 家庭方面: 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带来的压力较大。与伴侣间容易出现感情平淡或矛盾增多的情况。同时可能面临“更年期遇到青春期”的困扰,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感到焦虑和操心。
· 人际方面: 社交圈子可能相对固定,难以拓展新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感到孤独感增加,缺乏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中年危机,不同的人经历“中年危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表现明显,会完全否定自己的价值,认为生活毫无意义,这属于典型的中年危机症状;而有人则能通过自我调整,顺利渡过这个时期。
人生发展到中年阶段可能会由于种种因素引发生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动荡不平衡。若这种情况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使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出现失调,甚至罹患疾病。
每个人面临的中年危机是不同的,引发中年危机的常见因素包括:
· 文化传统、舆论媒体上与年龄相关的各种信息,比如认为中年人和老年人没有吸引力、越来越差等。人们的认知与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文化传统和舆论媒体对不同年龄段的看法,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很大。一个人越在乎外部的声音和评价标准,就越容易引发更为强烈的年龄焦虑。
· 对衰老过程本身的恐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产生各种变化,如皮肤出现皱纹和松弛下垂、体重增加、某些部位的疼痛或精力下降、秃顶、将军肚,一系列的衰退现象开始慢慢出现。女性在45岁后开始逐渐出现烦躁、潮热、心慌、月经紊乱等更年期症状,生殖功能和性能力逐渐衰弱,健康状况也不如从前,会开始明显感受到衰老的威胁,这一切都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身心冲击。
· 对死亡的恐惧。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有的会面对至亲好友的重病或离世,有的则是自身曾经或正在经历某些疾病或意外。随着父母和朋友的老去或死亡,中年人可能要开始面对自己的死亡。这个过程中,可能既会产生从未为自己好好活过的遗憾,同时也会生发出对死亡的恐惧。
· 婚姻关系的变化。大多数中年夫妻存在情感上的麻木和对生活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感。有的中年人为了生活或逃避满意度较低的家庭关系成了“工作狂”,容易忽略家人的感受,引发冲突矛盾,导致家庭关系恶化;有的中年人选择把情感向婚外转移,造成婚姻危机,也叫婚姻倦怠。夫妻关系中少了年轻时的激情,双方可能都进入了审美疲劳阶段,对性失去兴趣甚至是彻底不再有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缺乏足够的理解包容,会对婚姻关系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 亲子关系的变化。有些中年父母会面临孩子长大需要独立出去的情况,甚至孩子有了孩子,自己成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就要适应新的身份。有些是青春期碰到了更年期,这时,家长要发展出新的方式养育孩子,否则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矛盾。还有些则会因“空巢综合征”引发中年危机。
· 职业发展和变化。在社会发展和组织变革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大部分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都或多或少会遭遇危机和挑战,对于中年人,他们的部分工作会由年轻人代替。到中年晚期,社会角色危机最为严重,此时他们退居二线或已离开工作岗位,从重要的岗位和社会角色退下后进入可有可无、无事可做的状态,此时可能会感到内心空虚、焦虑不安。
· 经济上的挑战。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要花钱,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照顾,而房贷、车贷和生活中各种支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会造成压力。此外,退休后的经济保障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感。
· 心理危机。中年人需面对家庭、职业、经济、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在接受、适应和解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
· 与早年情结或创伤作斗争。一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他的创伤史,尤其是早年生活对一个人的认知、行为、情感表达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等影响巨大。人到中年面对的生活挑战日益多重,这就需要中年人不断克服早年情结或创伤,发展出新的应对方式,灵活稳定地生活。
前面案例中的建忠,之所以出现中年危机,与其个人经历、人格特质、社会文化、认知方式等息息相关。
· 分离与哀悼:建忠17岁时父亲因病离世,除大学期间他在外地,其他人生阶段一直与母亲同住直至母亲去世。自诉与母亲关系紧密,半年前母亲去世对其打击很大。在母亲半年前去世后,建忠症状加重并多次入院治疗,甚至在母亲去世后偶感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他与母亲从未有过“心理上的断奶”是其症状加重的重要激发因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建忠很少或几乎从未谈过父亲以及父亲早早离世带给他的影响等。也许建忠是通过与母亲绑定,通过自身努力让母亲对他满意,来回避父亲的离世带来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这也就意味着他从未对与父亲的分离有过足够的哀悼。半年前母亲的去世,使他不得不面对分离和哀伤。建忠不但需要面对母亲的分离同时也会无意识唤起父亲离世的哀伤。这种哀伤的强烈程度对他是压倒性的,所以半年前他开始各种求医。
· 情感表达困难,过度理智化:建忠在治疗中提及,遇到事情他一直扛着,可见他大多时候通过压抑、回避等方式去处理情绪,而未得到有效表达的情绪就会通过躯体表现出来。建忠身体上呈现出的很多不适,如:腰痛、眼球突然无法转动等身体不适及睡眠质量下降等,与其情感表达困难、过度理智化有关联。建忠存在的情感表达困难,则与他生活的家庭和社会文化有关,当一个人出现躯体不舒服时更容易被关注,而情绪心理因素被忽略时,也就更容易通过躯体不适来表达情感。
· 高期待、低价值感:建忠对自己和他人同时抱有高期待,如:他在多年职场经历中始终优秀,这就好像在说“只有我优秀了才值得被看到”。因此,当他在职场或其他方面受挫时,更容易产生无价值感。这种不合理的价值评判认知会泛化在他的人际互动中。从他几次住院都未查出病因,可以猜测他承受了挫败、失望、愤怒等情绪。这些感受同时影响着他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到他的躯体以及整个生活。
· 家庭和社会角色受到挑战:建忠与妻子育有一子,近两年其子已婚并育有一子。三个月前孙子出生后,建忠夫妻与儿子儿媳开始共同生活,主要由建忠妻子帮助照顾孙子。由以上得知,建忠失去了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他需要在新的家庭结构里调整自己的位置并重新拥有自己的位置。孙子主要由其妻子照顾,其儿子儿媳工作繁忙,很多时候他可能会比较孤独甚至有被隔绝感等。
由以上因素可以理解建忠承受着中年人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这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家庭文化、个人重大生活事件、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哲学观等有紧密关系。
中年危机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据研究调查,没有证据表明每个人都会在中年陷入危机,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去应对不同人生阶段的发展变化。而陷入“中年危机”的个体出现的一些症状与适应障碍存在一致性。如果你认为中年危机能很好地诠释自身症状,那有可能你正在经历中年危机。
人之所以会陷入“中年危机”,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① 突然发现一直不是为自己而活着。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指的是个体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努力工作的员工,信心满满的领导者,辛勤的教师,正义感的警察,慈祥的母亲,孝顺的儿子等。如一个人过分卷入和认同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部分就会被压抑,带来矛盾和冲突,只是这种冲突往往会被忽略。我们大多数人在中年阶段已成功适应外部环境,可能因为一些事或关系的变化,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并没有按照真实的情感、需求和兴趣生活,这时个体便会开始意识到人格面具对生命的危害,感受到生活的空虚和虚无,以及对当前现实生活的完全否定和无价值感、无意义感。② 当一个人想为自己而活时,发现个人能力、精力、经济和时间有局限,自己也被外部环境所限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认为,人们在25岁到60岁阶段,良好发展的表现是持续感受到创造性、建设性等,而它的反面就是进入瓶颈期的停滞感、无力感:感觉自己既未能圆儿时的梦想,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想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未来,可又发现自己没有那种魄力。无论是当前工作,还是当前亲密关系,都逐渐步入一种类似程序化、僵化的模式和状态,无法创造新的机遇,激发生命力。
对处于中年危机或接近中年的人们来说,这个阶段是一个过渡期和挑战期。人们会先后出现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隔离和接受升华的心理反应。如何帮助自己或身边的人更好渡过此阶段,把危机转化为成长或重生的契机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 改善人际关系
把重心从工作事业向亲情、友情倾斜。多体验人际关系中的支持和温暖,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与成年子女建立新的互动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结构,决定是否仍然留在婚姻中等。尽量多花些时间和家人共处,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这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 梳理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现实,中年人会感到很多压力,尤其是生活经济成本可能大于预期收入。此阶段,合理支出是重点,这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家庭的事情,需要开源节流。
★ 决定创造什么样的成功
中年阶段,职业生涯可能到了瓶颈期,很多人把事业发展视为尊严,反而带来内耗和冲突。尝试与自己和解,让自己成为灵活有智慧的人,用真诚的态度善待自己和生活,更是一种成功。
★ 在新的生命阶段找到意义
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真正的价值,探索不同身份角色,发现什么是自己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创造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
★ 确定新的目标
任何新的人生阶段都可能引发身份危机。步入中年的停滞感可能会引发中年身份危机。重新寻找新的生活目标将有助于解决危机,比如把注意力放在培养下一代。
★ 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坚持锻炼身体,持续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心性和境界。从小而具体的事情做起,如:书法、绘画、做家务等,能帮助我们感受到确定感,获得内心的稳定,这种感觉会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重获对生活的掌控感。
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中年危机,一路走来到中年,我们已经解决了生活中的上万个困难和挑战。危机是相伴一生的正常现象,而焦虑和无力是人到中年普遍存在的情绪,用自己过去生活中收获的经验智慧和正知正念去面对,给自己时间去适应,我们一定能提高内心智慧和人生境界。
中年时期既是危机也是契机,这是一个向内看、向内整合、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活出真我的契机。愿我们的中年之路、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创造生命中新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