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在工作吗?据统计,这个地球六成人口平均花费生命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而工作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对我们大多数职场打工人来说,工作是经济来源,是生活的底气,但工作的意义绝不止如此,它还是个人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途径:医生挽救他人的生命,环卫工人为城市提供干净的环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作家创作出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同时,工作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出发点,人生中很多关系都是从工作中拓展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找到了合作者、朋友、爱人……,所以职场是学校、居住地之外我们和其他人发生关联的重要联结点。工作让我们在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自身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的认知,而这些都与心身健康和幸福感密切相关。可以说,工作能帮助我们提升幸福感,是心身健康的保护因素。但是,要实现工作对我们心身健康的保护,至少包含两个条件:一是能主动关注自己的心身状态,掌握提升心身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让自己在一个能保障安全和收入、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价值、个人努力和需求能被看见和认可的环境里工作。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工作可能不仅起不到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心身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当职场压力与生活中的其他压力叠加在一起,则会增加打工人发生心身健康问题的风险。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精神卫生工作报告中,将职场群体和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共同列为未来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领域。为什么要把看似处于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健康”、最“强壮”阶段的职场群体放在和儿童青少年同样重要的位置呢?我想有四个非常充分的理由:
第一,这个最“健康”、最“强壮”的群体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整个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需要健康的身心才能承担起这样的重大使命。这个群体若是倒下了,整个社会面临的结局很可能是崩溃,相当于一座大厦失去了顶梁立柱,坍塌是最终宿命。
第二,职场群体不只是职场人、社会人,同时也是家庭人,护佑着家庭中的老小,是生命周期两端的守护者。如果职场群体身心不健康,不仅不能守护家庭其他成员,还可能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并成为整个家庭身心压力的来源,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大厦将倾,安有完卵?所以,保护职场人的心身健康,同时也是在保护其他年龄群体的健康,能够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很多人以为心理健康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年轻体壮”是大众对职场人的最初想象,但这个看似最“强健”的群体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康。据调查,成年人中每四个就有一个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而处于职业年龄阶段的成年群体有精神障碍的比例高达15%。实际上,几乎每个打工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比如职业倦怠、焦虑、情绪低落、睡眠问题等,相信此刻在读此书的你一定也有过相关的体验。
第四,职场心理健康问题损害心理健康的同时,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在职场上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作动力、效率、质量的下降,员工流失,工作的差错率上升,这些会给个体、家庭、组织和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综合以上四点,无论如何重视职场人的心理健康都不为过,这也是本书创作的初衷所在。那怎么做才能改善打工人的心理健康呢?本书的作者团队分四个篇章,用14个鲜活生动的职场人心理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打工人在职场最常面临的困境,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应对方法,相信很多读者都能从这些案例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产生共鸣。
就如前面第一段中提到,实现工作对心身健康保护作用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良好健康的职场环境,本书也没有忘记强调在职场心理健康促进过程中企事业单位(组织)的作用和责任,围绕如何打造“心理友好的职场文化和环境”,书中从现状、原因、后果和成本收益等方面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并提供了行动方案和示例,旨在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认识,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这本书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教会打工人如何识别和应对职场中出现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困境上,相对而言,“打造心理友好的职场文化和环境”这部分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管理相关的部分似乎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不重要,恰恰相反,这部分相当重要。不过因为“心理友好的职场文化和环境”的建设主体最终还是要落到我们每一个职场人身上,所以只有我们职场的每一个个体能够关注心理健康,并开始主动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时,才更有可能促使组织有所作为,也才能最终推动心理友好的职场文化和环境的形成。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放在职场亦如此。关爱自己的心身健康,主动采用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工作—生活平衡,积极参与和推动与职场心理健康促进相关的政策的制定,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企事业单位也会得到回报。当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建成了心理友好环境之后,每一个人也都将从中受益。
工作于我有什么意义?我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
也许当下的你初入职场,对未来满怀期待却也非常焦虑;也许你混迹职场多年,有所成就却渐感麻木;也许你正经历中年危机,各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却无所适从;也许你通过努力早已站到了同事仰望的高度,但光鲜的职场成就背后却是一地鸡毛的生活。
无论你处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一定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并获得了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也许能鼓舞你重新出发,也许会让你原地辞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迷茫、疲惫、焦虑的时候跳出当下的状态,看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此刻,如果你感到累了,请再次发问,并试着回答,你会从中得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