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出学校,拿到心仪的OFFER,正式进入职场打拼……人生的剧本演到这里,有人进入了正题,渐入佳境;有人像是拿错了剧本,日渐迷茫;也有人最终无法承受,选择逃避。

常说“人生如战场”,但战场对大部分人来说毕竟是陌生的。多数人的人生,其实更像是职场:不只有得失、输赢,还有酸甜苦辣、春夏秋冬、阴晴圆缺……当然也有生老病死。

健康的人生少不了心理健康。健康的职场更离不开心理健康。在安全防护、劳动保障等条件普遍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职业病”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躯体疾病患病风险大大降低,但“职业倦怠”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在全球持续增多,已经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2021年,美国一项针对1 500名来自营利性、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部门员工的调查发现,76%的受访者报告有至少一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两年前增加了17%;84%的受访者表示,至少有一个不良的职场因素(如:工作环境压抑、工作与生活的冲突、缺乏认可)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37.7%的调查对象自我感觉存在工作倦怠,10.8%的调查对象报告有严重倦怠。

流行于网络和职场人群中间的各种“热词”“热梗”,也间接反映着这个群体的心理状态(尽管不一定是真实的生存状态)。对它们背后的心理现象,尤其是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加以归纳和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措施,是所有陷于其中的“打工人”们的“刚需”,也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职责所在。被广大网民亲切地唤作“暖心之家(sweet home)”的“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们,对此责无旁贷。

需要强调的是,职场心理健康问题几乎唯一的促发因素,就是职场压力。掌握提升职场幸福感的自助技术虽然可以提升压力耐受性,但它们并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最需要改变的,是压力的来源,即需要改变“有毒”的工作环境、职场文化等。这就涉及更为宏观和系统的问题。

作为“600号心理”科普系列的这本小书,撷取了一些大众熟知的职场心理关键词,以个案展开,不仅解释了心理现象及其成因、影响因素,而且贴心地开出了自助和互助的“心病处方”。对于喜欢“对号入座”的打工人读者来说,读了此书就可以感受到身处精神卫生工作一线的作者们满满的诚意和暖意,因为他们不仅有作为专业人士的经验和知识,而且有同样作为职场人士的感悟与共情。

开展职场心理健康科普或许出自本书作者团队的职业敏感与职业责任感。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提升心理耐受力还是为职场“减毒”甚至“消毒”,在使打工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的基础上,最终受益的都不仅是员工个人及其家庭,还有其所在的集体、组织、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公共精神卫生的命题。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呼吁的:职场心理健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

谢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监事长 XtJr5NyMXuiqvoNNJpuVqU2me5kLCIw1Javxlmy3+HBMVpIPB2eR9VPowEqTp1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