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博物馆研究的多种可能性

对现代人而言,博物馆的影响正日益增大,成为其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博物馆事业的壮大,观众需求的大幅增长,都推动了学界对博物馆多视角地审视与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界关注的海内外博物馆研究以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史、博物馆实务工作、博物馆与信息时代为主要议题,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形成了多元的学术视角。学者们从全球当代性、展览策划、观众研究等角度持续完善博物馆学理论框架,并带有批判性地重审了博物馆及部分学理的形成过程。全球博物馆行业的从业者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了不同角度的实务工作方法与评估标准,为博物馆运营的多种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博物馆学研究中,我国近年来关注的理论视角有:从人类学视角将博物馆作为他者进行分析,批判了传统博物馆的作为,将人类学视角带入博物馆收藏、展示、教育等一系列环节(Michael M. Ames,1986);强调民族志研究应为博物馆实践的重要学术方法(潘守永,2021);将艺术史和博物馆作为两个持续交叉和互动的框架,关注该机制在全球历史中的进程(巫鸿、郭伟其,2021),等等。博物馆展览的相关研究也扩展到对展览叙事的多角度探讨 、建立完善的展览评估体系(严建强,2021)等。同时,基于观察博物馆展览与公众教育活动的反馈及效果,观众研究亦是热门的议题: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链条式流程分析模式(John H. Falk,Lynn D. Dierking,2012);基于身份动机进行的观众分类(John H. Falk,2009);博物馆学学者与神经学专家联手,共同研究了人体的感知器官是如何参与博物馆的(Nina Levent,Alvaro Pascual-Leone,2014),也都引入到国内学界的研究视野中。儿童和残障人士在博物馆中受到的教育效果和文化体验则是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

由于现代社会中博物馆面对的受众群体愈发多样化,博物馆工作受到了多方的评价和审视,使得博物馆研究的关注点不仅从博物馆内部机制出发,强调博物馆的多重功能和社会职能,并因发展中的现实需求,在交叉、多元的视角中逐渐拓展至诸如社会结构、经济观的脉络中。纵观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动态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保持着高频互动,人类在赋予博物馆一定的意义时,也在逐步完善自身理解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及途径,这也是为何今天博物馆的定义不断被扩充,映射出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当下所需面对的多个复杂问题。 R7wkIvG2G8ZU1xNJFuzBdDCWGp4NM+E/atfBHxYlB61guuWwscoJe8S76CbRPO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