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我们班那个孩子能力这么差,家长为什么要送来上幼儿园?为什么不去康复机构训练好了再来?”“既然有特殊学校,那应该也有特殊幼儿园吧,不能把那些孩子直接送去特殊幼儿园吗?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里融合?”
这些声音背后的困惑其实就是:如果孩子的能力很弱,有必要去幼儿园融合吗?去幼儿园融合的意义又是什么?
答案是有必要。因为我们要在自然的“正常化”的环境中,给予特需幼儿最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包括上学体验、学习体验、社交体验。社交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体验、经历与学习的。也就是说,特需幼儿听不进去、学不进去、吸收不了知识却还是去融合的意义在于:在真实的、自然的、多元的环境中习得社会性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影响社交核心的心智水平。此外,如果没有幼儿园融合的经验,特需幼儿直接上小学,会导致家长和孩子都很焦虑。一是因为从来没有融合经验,家长不知道融合环境中孩子容易出现问题的典型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做好预防。二是因为特需幼儿缺乏和普通孩子相处的真实的、丰富的体验,不知道面对真实环境中出现矛盾的应对策略。
请注意:第一,我们希望孩子无论能力高低,都应该去幼儿园融合,但不是指每一个孩子都每天全天在幼儿园——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融合的模式(全融合、部分融合、环境融合)。第二,要区分“真融合”和“假融合”,对于能力很弱的孩子,如果让他们单独待在环境中,不给他们提供有效支持,就容易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这种是“假融合”。“真融合”会给孩子提供“有效支持”。“有效支持”的核心是精准的视觉支持材料,并且基于精准的视觉支持材料,会有系统的评估与计划、辅助与退出策略、精准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策略、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