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偶尔会想起我接到的第一个学前融合个案——Anna,她是我真正开始做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初心”——特需幼儿首先是孩子,而不是某种障碍。我看到的、我所了解的Anna,她在某些方面需要支持,可她归根究底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倔强敏感,可爱善良。哪怕已过去多年,有一幕场景我仍记忆犹新:户外游戏课时,Anna在树底下捡了一片枯叶,她很喜欢,把它举高给我看,我说:“哇!Anna,你找到了一片好美的叶子!”她笑得特别开心,然后非常珍重地把枯叶放进口袋中。所以,大人们究竟是经历了多少次的脱胎换骨才褪去了纯真和好奇?
《游戏治疗》 中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话,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与君共勉:
我并不是什么都知道,
因此,我不需要试图表现得好像什么都知道;
我需要被爱,
因此,我要敞开心扉关爱孩子们;
我想要更多地接纳自己内心中的“孩提成分”,
因此,我要怀着好奇与敬畏的心来允许孩子们照亮我的世界;
我对儿童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知之甚少,
因此,我会让孩子们教我;
我自身的努力奋斗对我影响深远,也使我受益匪浅,
因此,我要加入到孩子们的“努力奋斗”中去;
我有时需要获得慰藉,
因此,我会给予孩子慰藉;
我希望自己的本性被他人完全接受,
因此,我会努力体会和赞赏孩子的本性;
我会犯错误,错误是我存在形式的宣言——我是人类,是人类就可能犯错,
因此,我会容忍孩子们所犯的错误;
我通过主观情感的内化和表达来对我的客观世界产生影响,
因此,我会放松对客观事件的把握并尝试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
作为能提供答案的权威人士的感觉很棒,
因此,我会做足工作让孩子们不依赖于我,自己解答问题;
我在感到安全时会显得更加轻松自在,
因此,我会与孩子们保持交流与互动;
我的生活只有我自己才能过,
因此,我不会尝试去约束一个孩子的生活;
我从亲身经历中学到的东西最多,
因此,我会尽量让孩子去自己经历更多的事情;
我对人生的希望以及对生活的信念都来源于我自己内心深处,
因此,我会认可和肯定孩子的意志和个性;
我无法赶走孩子们内心的伤痛、恐惧、沮丧和失望,
因此,我要尽量让孩子们免受伤害;
当我脆弱的时候我会感到恐惧,
因此,我在触碰孩子易受伤害的幼小心灵时会满怀着亲切与温柔。
最后,感谢Anna,感谢我所遇到的孩子们,感谢你们让我陪伴你们一起成长。我的儿童观的形成不是来自理论,而是你们,是你们让我再次学会我可能已经淡忘的全心全意、纯真、好奇和爱,以及学会接纳我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是你们让我在学前融合之路上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对儿童充满敬意,以及更加珍视自己身上的“孩提成分”。
愿中国的学前融合教育不断完善。
愿孩子们和大人们都被温柔以待。
朱霖丽
2023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