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午睡

案例1 】小白是一名刚升上中班的幼儿,小班时他的午睡准备工作很混乱,完全不知道要干什么,生活老师看不下去就会亲自帮他脱衣服、哄他午睡,所以小白很依赖生活老师。到了中班后,生活老师觉得不能继续“惯着”小白了,长期黛办会影响小白思维条理性及动手能力。那么,生活老师可以怎么做去帮助小白独立完成午睡准备呢?

由案例1可知,小白可能是不清楚午睡准备的流程,对此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以视觉化的方式帮助孩子确认午睡前的工作流程:小便、脱衣服、盖被子、安静躺好;

第二,老师用口头提示或动作提示每一个步骤。最初,老师可以用“首先,然后”规则引导孩子记忆并完成所有的动作。一段时间后,老师不再直接口头提示了,而是请孩子自己做,遇到问题了老师再进行辅助。如果在撤掉口头提示、动作提示后,孩子有时还是不能独立完成午睡准备,老师可以考虑提供视觉提示材料——午睡准备流程图。最后,老师帮助孩子在无辅助和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

案例2 】小白在幼儿园(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喜欢发出“啦啦啦啦……”“叭叭叭叭……”的声音,喜欢甩手、抖脚。到了午睡时间,其他小朋友都在安静躺着,他还发出声音,伴随手脚乱动。老师言语提示他后,他能坚持2、3分钟安静躺着,之后还是故态复萌。因此,老师希望得到专业支持——如何能让小白在午睡时学会控制自己的嘴巴保持安静、手脚不动呢?

案例2中的小白对口腔内、唇周及四肢的触觉需求比较强烈,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克制生理需求,孩子其实很难长期坚持,因此建议老师根据“堵不如疏”的原则,满足小白对口腔内、唇周及四肢的触觉需求。具体而言,最初,老师可使用触觉按摩球帮孩子按摩放松;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触觉需求量没有那么大时,老师可以采用徒手按摩的方式帮孩子放松;最后,让孩子慢慢脱离按摩直接准备睡觉。

案例3 】据张老师反馈,班上有好多名午睡“起床困难户”,其中小白这个孩子是最令张老师头疼的,他要么一直赖在床上拒绝起床,要么就发脾气(踹老师、抓老师手、大哭等)。

对于案例3中小白的情况,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思考:

1.家校沟通

向小白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午睡时间是否与幼儿园不一致(有可能在家中午睡时间比较晚),家中是否能进行午睡时间调整?这样能让孩子有比较稳定的睡眠生物钟。

2.入睡前

帮助孩子完成入睡准备工作,尽快进入睡眠状态,这样才能有充足的睡眠,不会因为睡不够而不愿起床。

3.起床时

(1)不要求孩子立即起床,给予缓冲时间。

(2)引导孩子冷静地说话,树立“发脾气没有用”的规则。

(3)给孩子解释起床后需要完成的事情,激发孩子兴趣,减缓孩子的焦虑情绪。

具体而言,起初,老师可先叫孩子起床,但不要求他立即穿衣服,可以请他看看其他小朋友有没有醒来、醒来在做什么……一段时间后,再请孩子穿衣服起床,穿衣服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孩子输入等下要做的事情,让孩子有所期待。最后,孩子能够心情愉快地去上课。 W/ywdxG2/yR3EFBPCWAhcxr3bMiIRF077wHoOoBL950KcC4NxJDlCr+uXLwORQIK



五、户外活动

案例1 】小白对于区域、距离、位置、界限等没有很清晰的认知,所以有时会无意识地离开指定区域,这种情况在户外活动时更加明显,比如:在操场做操时跑到别的班级去做操、在户外种植园上课时跨进苗圃里、在户外上体育课时到处乱跑……

基于该案例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老师采用视觉提示的策略,用地胶贴出一个固定区域,要求孩子在做早操的时候不能离开该区域。刚开始,老师需要全肢体辅助,让孩子在该区域内活动,同时提醒并辅助孩子低头看脚下;一段时间后,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口头提示(如下达指令“小白站在线上”或“小白站在圈里”)下坚持在该区域内一段时间;最后逐步撤离视觉辅助标志,同时输入距离的概念,让孩子理解在早操课上应该和每个人保持相应的距离。在上种植课和体育课时,老师也可以参照这一思路进行应对。

另外,这一策略还需要家庭及多学科支持,如:家庭运动游戏中可以加入圆圈内原地踏步、美术课上增加在规定区域内涂色、语言课增加认知理解:什么是圈/线……

案例2 】小白在教室内上课时表现还可以,但一旦到操场上课,就“放飞自我”,要么在操场上随意奔跑,要么不听老师指令随意动器械,要么跟其他小朋友打架。

原因分析:

(1)感知觉刺激需求量大。孩子在前庭或其他感觉上的需求量大,会导致孩子在操场上不听指令的随意奔跑。

(2)规则理解和执行力较弱。孩子听到指令后,仍然被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吸引,并继续活动,不执行指令。玩器械时应该怎么玩、不应该做什么、是否要排队、能否推搡他人……这些规则孩子不能理解,所以无法更好地在操场上玩耍。

(3)社交技巧缺失。操场上的游戏大多涉及排队、轮流之类的规则,还有很多的社交问题:如何加入、如何占有。孩子不知道如何开展这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就很可能违反了操场游戏的规则,甚至出现各种情绪问题。

应对策略:

(1)进入操场后,影子老师先带领孩子满足一部分的感觉需求,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2)老师引导孩子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同时帮助孩子熟悉这些规则:“用安全的方法玩”“手和脚不碰别人”“沙子在沙池里面玩”等。

(3)通过假想的社交游戏或社交故事帮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 F4f4TfiaGI50snCwKhliUu6qoCB2HuG3fjr9ydnjNtj6DyTVBhpSGRR0DXtAYewx



六、如厕

案例1 】小白已经5岁了,但还是不会站着小便,每次无论大小便都是坐着完成,虽然小白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其他男生有何不同,但同学们和老师告的最多的状就是:“小白坐在马桶上小便。”每次老师要求小白站着小便时,小白都会十分抗拒,大哭大叫,宁可不小便也不要站着小便。小白经常性的尿裤子让老师感到十分头疼。融合督导经过综合评估,发现小白的如厕问题主要是由生理原因导致,接下来的应对计划如表4-2。

表4-2 案例1的原因分析及应对计划

案例2 】小白,6岁,从小班开始,上课就会尿或者拉在裤子上,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小白能表达“我要小便”,但不主动跟老师说。经过观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受到惊吓(较少);故意逃避上课。

因为原因一的发生概率较小,所以我们主要就原因二进行应对,对此建议老师强化小白的上课动机。

小白感觉需求较大,喜欢坐摇摇椅,每天放学回家会坐摇摇椅,再加上小白很喜欢佩奇,所以可以将“佩奇摇摇椅”作为强化物。在以佩奇摇摇椅作为强化物后,小白近两周均没有尿/拉在裤子里,可跟随集体课下大小便。同时还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活动代替,如: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画或者涂色,尽量让小白参与活动,这样小白不会因为无所事事,又听不懂课程而逃避上课。 F4f4TfiaGI50snCwKhliUu6qoCB2HuG3fjr9ydnjNtj6DyTVBhpSGRR0DXtAYe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