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幼儿园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判断孩子不听指令是因为听不懂?”“孩子上课老是分心、开小差怎么办?”“孩子为什么总不听我的指令?”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比如说在课堂上,既有老师讲话的声音,也有窗外鸟叫的声音,而孩子在课堂中能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授课内容上而不是窗外的树木花草、小鸟等事物上,这是注意的指向性。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比如说,孩子上绘本课,在完成讲故事任务的时候,教室外有别的班级在上户外课,孩子能抵抗住外部吵闹声,持续保持注意力去完成任务,这是注意的集中性。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而注意力就是衡量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的能力水平。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也是衡量注意力水平的四种标准。
注意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听课质量,孩子在一节课上是否能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讲课上,并且是否能长时间地把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讲课上。假如孩子在听课时大部分时间处在“开小差”“分心”“走神”“溜号儿”,就会导致孩子知识断点比较多,直接影响听课质量。以上这些情况反映的是注意力的稳定性。
注意的广度指的是注意的范围有多大,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研究表明,在一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相互间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举个例子,老师在白板上同时展示很多的动物图片,孩子能注意到几个,这衡量的就是孩子注意的广度。当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注意广度。注意广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听课质量,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社交与游戏参与,随着孩子的成长及不断地有意识训练,注意广度会不断得到拓展。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同时间内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分配于不同活动当中。比如,孩子能够根据音乐旋律进行舞动;在课堂上,孩子能注意到老师的讲课内容并保持坐姿端正等。注意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物都关注。如果要求孩子什么都注意,那最终可能什么都注意不到。但是,在熟悉注意的目标或注意目标不是很复杂时,可以同时注意一个或几个目标,并且不忽略任何一个目标。所以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培养其注意的分配能力。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也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断的基本保证。 例如,在上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先给孩子们播放一则动画,然后根据动画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孩子在看完有趣的动画,能把注意力从动画转到回答问题当中,那就表明孩子的注意转移能力是不错的。
此外,注意的分心与注意的转移是有区别的。注意的分心是被动地、受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注意离开原本应该注意的对象或者活动。
1)视觉提示
通过沙漏、计时器、进度条等工具去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做的事情上,专注于现在做的事情。这样的方式是通过给予孩子一定的视觉提示,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一定的紧迫性,驱动自己专心于当下做的事情。
李老师是某所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她反馈:“孩子们吃午饭时经常磨磨蹭蹭,吃一会就去玩玩具、跟其他小朋友聊天,班上只有一个生活老师,有时根本顾不过来。”于是,我们建议,在孩子们就餐时,老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沙漏,和孩子一起设置一个挑战活动,挑战在沙漏漏完前完成就餐。通过设置挑战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挑战精神;通过沙漏的视觉提示,可以给孩子制造一定的紧迫感,于是在就餐时就能提高孩子自身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有助于孩子养成在就餐时保持注意力、保持专注的好习惯。
2)游戏:颜色干扰大挑战
道具:彩色文字卡片(卡片呈现关于颜色的字,如“红”“blue”,但卡片的背景和字是不一样的颜色)。
游戏说明:需要孩子保持高强度的专注才能按照要求(根据字或者根据卡片背景颜色)说出正确的颜色。
3)运动练习:儿童瑜伽
儿童瑜伽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灵活性,使肌肉发育完善,促进身体的骨骼生长,还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同时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开发自身潜能。
我们建议老师在上课时通过绘本(比如《和动物一起做瑜伽》)及游戏的方式去进行相关的瑜伽活动。比如:用讲故事或模仿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做动作;还可以开展“拉个圈圈走走”的游戏(游戏的玩法:一开始小朋友们拉着手一起转圈圈,然后发出指令“看谁先变成大象/老虎”等,让孩子去完成相应的瑜伽动作)。
儿童瑜伽不要求刻意规范孩子的动作,也不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去强调呼吸,而是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动作模仿。不要把儿童瑜伽当作和学钢琴、学画画一样的学习负担,练习儿童瑜伽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而不是在做一项困难的体育训练。所以,不要给孩子“做标准动作”的压力,而是通过调整警醒度达到提升注意力稳定性。
1)舒尔特方格
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1cm×1cm的25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阿拉伯数字1—25共25个数字。可以让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老师记录其所用时间。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舒尔特方格可以拓展孩子的注意的广度,提高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
2)游戏:找不同
游戏的规则是找出两幅图片不一样的地方。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图片来进行游戏,同时,也可以加入计时器,需要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图片的不同之处,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在孩子搜寻图片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拓展了注意的广度。
3)游戏:谁不见了
游戏规则:先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记住小动物的名称和它们所在的位置、顺序,然后把其中一个小动物挡住,要求孩子去说出被挡住的是哪个动物。呈现的动物数量由孩子的能力决定,能力好的孩子可以增加多一点动物,孩子能力弱的可以先呈现少量动物,然后再慢慢提升难度;而允许孩子看图片的时间也可以慢慢缩短,以此来提高游戏的难度。该游戏也能很好地拓展孩子注意的广度。
1)律动操
律动操是一个提升孩子注意分配能力的比较好的方式,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我们都会建议老师在课前或者活动过渡环节教孩子做律动操。做律动操的过程中,需要孩子一边认真看老师做动作,一边进行跟随和模仿。孩子在注意老师口令、动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跟得上、是否标准、是否和老师做的一样,这个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孩子注意的分配能力。
2)游戏:举小旗
游戏规则:老师给孩子一面白旗,一面黑旗,让孩子根据口令去举起或者放下相应的旗子。该游戏很考验孩子的持续注意力和注意力分配。口令如下:白旗举起来,白旗放下去,黑旗举起来,黑旗放下去;白旗举起来,黑旗举起来,白旗放下去,黑棋放下去,白旗黑旗一起举,黑旗放下去。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既需要注意老师的口令,又需要注意到自己的动作,能够很好地提升孩子注意的分配能力。
1)游戏:眼睛鼻子在哪里
游戏规则:准备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老师和孩子面对面坐着,桌子放中间,桌子上放有一个玩具,比如洋娃娃、玩具车等。老师发出“眼睛”的口令,老师和孩子就要用手指指出自己眼睛的位置,发出“鼻子”的口令,老师和孩子就要用手指指出自己鼻子的位置,其他身体部分以此类推,而当老师发出“洋娃娃”的指令,老师和孩子就要一起去抢桌子上的洋娃娃,谁先抢到即为最后的赢家。该游戏需要孩子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器官转移到注意桌子上的玩具,十分考验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和转移性。
2)游戏:眼色游戏
游戏规则:孩子们都坐下来,然后一边喊数(从1开始)一边站起来(注:在喊数的同时站起来)。如果两个人同时喊了一个数就被淘汰,最终没有喊数的也被淘汰(如:有5个人,只喊到4,最后一个没有喊的人被淘汰)。在该游戏的中,孩子的注意力从一个个站起来的同伴之间进行转移,这也很考验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和转移性。
在家校沟通特需幼儿的注意力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分歧或矛盾。比如,为什么孩子在家注意力很集中,去幼儿园却会离座、不认真听课?孩子平常和妈妈有很多眼神对视,为什么到了幼儿园课堂却不看老师?孩子对家人常常有积极的回应,为什么到了幼儿园课堂却不听老师的话了……这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对特需幼儿的注意力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也缺乏对环境变化与孩子适应能力的认知。为此,我们在附录5提供了《视听动能力检核表》,帮助家长和班级老师检核特需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从而进一步分析幼儿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