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〇二一 不愿发“洋财”

1940年年初,钱学森收到了清华大学导师王助教授的来信,希望他早日回国参加工作。

原来,按照当时清华大学“庚款留学”的规定,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时间是三年。而这时,钱学森已经在美国学习了四年多。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在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已引起国内的重视,清华大学希望这位青年才俊能够回清华执教。但是,冯·卡门并不愿意让钱学森回去,1940年4月20日,他给王助教授写了封信,建议让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再多留一年。

此时,钱学森已经成为冯·卡门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火箭研制小组的工作也已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他们先后拨给火箭研制小组多笔研究经费,希望他们研究的火箭推进装置能够帮助美军的重型轰炸机缩短起飞距离,提高机动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军方的任务,冯·卡门将“火箭俱乐部”更名为“喷气推进实验室”,设立了四个研究组,钱学森负责推进组,同时参与弹道组的工作。

1942年4月,装有火箭助推装置的重型轰炸机试飞成功,冯·卡门高兴地说:“这是美国实际应用火箭的开始。”

这一年,原“火箭俱乐部”进一步发展成为航空喷气公司,冯·卡门出任总经理,小组成员纷纷入股。后来,公司发展成为美国军方的大承包商,股票节节攀升,最初入股的小组成员都分到一大笔钱,从此衣食无忧。好友马林纳曾极力劝说钱学森一起入股,但被他婉言谢绝。

此时的钱学森早已拿定主意,自己决不会在美国待一辈子,也不愿发这笔“洋财”,他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油画《谢绝参股》(李明峰/绘) NGtwudOZ5Yw6HG39+3JZcNa7FnxNVRw5r+Hv+126B6RB0wZu1d9/JgbUrRaiGt3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