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〇一一 飞天畅想曲

根据清华大学的规定,学生考取出国留学资格后,先要在国内进修一年,为出国学习做准备。在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的安排下,清华大学选定了王助、钱昌祚、王士悼三位教授组成导师组,对钱学森进行指导。

这三位教授都是当时中国航空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王助是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设计出了第一架飞机,却因为是中国人,在美国备受歧视。于是他愤然回国,出任中国航空公司总工程师。钱昌祚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后任中央航空学校教育长,正是他建议钱学森完成进修后,去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王士悼是当时清华大学深有名望的年轻教授,只比钱学森年长六岁,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中国第一座航空风洞。

在三位导师的指导下,钱学森先后在杭州、南昌、南京、上海的飞机修理厂见习,最后回到北平接受老师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指导。这一年,钱学森一边实习一边学习,对航空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钱学森(左)与王助的合影

1935年7月,钱学森在《浙江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火箭》的论文。论文的开篇,他这样写道:“这使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的群星感一种‘可望而不可接’的失望吧!我们真是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在这篇论文中,他还对火箭的原理、火箭的燃料、火箭的设计制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级火箭”“火箭飞机”“星际航行”等超前的设想。

《火箭》一文,正是24岁的钱学森写下的一首“飞天畅想曲”,后来火箭技术发展的实践证明,钱学森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准确预测! 8hAO7QQHNwxhJb794qdl9YYwxTKmlkCvyt8Kk6S47ZdgpgOC7Bn7Ams6X9y32f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