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返美后,蒋英在国内办理护照和赴美签证。由于钱学森持有美国“绿卡”,可以自由出入美国。蒋英以其夫人身份申请赴美签证也较便利。11月28日,蒋英拿到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签发的前往美国的护照。出发前,蒋英将行李打包邮寄到美国,装载行李用的樟木箱原是父亲蒋百里赴欧考察时特意定制并使用的,上面还贴着当时入住的宾馆行李标签,显示着木箱主人曾经的旅行足迹。而今,这些箱子陪伴着她即将再次远行,里面不仅装着行李,也装载着曾经的父爱和满满的母爱。不久后,蒋英登上赴美的航班。12月4日,蒋英抵达美国夏威夷,然后乘飞机到旧金山,随后乘火车到波士顿与钱学森会合。
在等待蒋英的日子里,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昌西街(Chancy Street)9号租了一幢房子作为新家。这里位于查尔斯河沿岸,步行可至哈佛广场。钱学森深知音乐对蒋英的重要性,于是精心选购了一架施坦威三角钢琴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她。从此以后,这架钢琴陪伴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完美爱情的见证。
1947年,蒋英启程赴美前在机场留影
蒋英装行李用的木箱(徐菁摄)
钱学森送给蒋英的施坦威三角钢琴
蒋英满怀期待地开始新婚生活。然而,第二天的情形却与她期待的完全不同。这一天两人吃过简单的早饭后,钱学森微笑着对她说:“我走了,再见。你一个人熟悉一下吧。”就这样,蒋英只能独自待在家里。不会做饭,也不知道怎么买菜的她不知所措,只能眼巴巴地等着。中午钱学森并没有回家,蒋英只好找了点冷餐和面包填饱肚子。到了下午五六点钟,钱学森回来了,用客气的语气问蒋英:“今天还好吗?咱们吃点什么呢?”然而,家里并没有什么菜可以做。于是,两人只好一起到住所对面的饭馆吃了一顿快餐。吃饭的时候,钱学森才向蒋英介绍起美国的生活。蒋英边吃边听,倒觉得很有趣。钱学森还建议说,以后周六周日去买点菜自己做饭吃,蒋英点头附和。然而,吃完晚饭后回到家里稍作休息,钱学森泡了一杯茶,跟蒋英说“我要工作了,回见”,便端着茶杯独自到书房用功去了。蒋英又被“晾”在一边,内心慨叹:赴美的新婚生活难道就这样平淡吗?她只好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打发时间。到了午夜12点,钱学森才走出来。
渐渐地,蒋英熟悉钱学森的作息规律,即一周七天中,六天半都是工作和科研时间,只有半天休息,或陪蒋英散散步,或与好友相约聚会,有时也去中国城买菜。而且,钱学森极为自律,从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计划。有一次,钱学森的堂哥去拜访他们。蒋英向钱学森提议说:“你下午带着你的堂哥到波士顿看一看!”钱学森回答说:“下午我要看书。”蒋英开始觉得不理解,但逐渐明白,钱学森的成功并非只凭天赋,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因此,蒋英越发尊重钱学森的习惯,也更加钦佩他的刻苦和勤奋。
蒋英逐渐适应了这种非典型的新婚生活,也与钱学森形成了彼此的默契。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婚后钱学森只要有时间都负责掌勺,蒋英则帮忙打下手,一起做晚饭。蒋英对钱学森的厨艺极为赞赏。钱学森爱好美食,也擅长烹饪。钱学森读中学时,钱均夫特地让他走进厨房练习做菜,而且要求他做得色香味俱全。到了美国,吃不惯西餐时,钱学森经常买菜做中餐,练就了不错的厨艺。
出于工作需要,钱学森经常出席正式场合,因此对穿着比较讲究,通常穿定制西装、衬衣,打领带。而且,钱学森非常注意细节,西装、衬衣不仅要干净,还要整洁、笔挺。为了让钱学森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蒋英学会了烫熨衣服,每天提前准备好钱学森要穿的衣服。蒋英多年后向钱学森回国后的秘书涂元季透露:“给他当太太很不容易,那时他是美国上流社会的大教授,天天要换洗衣服,我若给他的衬衣有一点没烫平他都要‘批评’我。”
然而,蒋英并未放弃音乐梦想,而且对人生重新做了规划。蒋英考虑到钱学森是家中独子,孩子寄托了父辈的心愿。于是,她计划生两个孩子,等他们长大一些了,再重启歌唱事业。不过,蒋英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每天都要弹弹钢琴,练练唱歌,欣赏唱片。钱学森心思细腻,每次出差只要时间允许,都会买黑胶唱片送给蒋英,其中有舒伯特、莫扎特、舒曼、施特劳斯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闲暇时,两人一起欣赏唱片,交流音乐感想。钱学森还特地购买了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会的季票,与蒋英一起去听现场音乐会,这也是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时的习惯。有了蒋英的陪伴,钱学森不再形单影只地欣赏音乐会了。除了音乐,蒋英还时常与钱学森一起参观艺术展览。艺术成为他们共同的话题,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绚烂多彩。蒋英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学森还喜欢美术,水彩画也画得相当出色。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会,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与此同时,蒋英逐渐融入钱学森的朋友圈和社交圈。钱学森在美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圈和朋友圈。其中既有加州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如航空系的林家翘、钱伟长,地球物理系的傅承义、殷宏章,还有郭永怀、罗沛霖等,也有一起共事的美国同事。这些朋友们中当属郭永怀与钱学森最相知。钱学森也经常向蒋英提起这位好友。1941年底,钱学森与郭永怀在加州理工学院相识,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并成为知己。钱学森高度评价郭永怀,说他“具备应用力学工作所要求的严谨与胆识”。钱学森与郭永怀还共同发表了《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的亚声速和超声速流动以及上临界马赫数》这一经典论文。1946年郭永怀接受威廉·西尔斯的邀请,到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任教。西尔斯是该学院的创始人,也是冯·卡门的大弟子,亦是钱学森、郭永怀的好友。而钱学森则去了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康奈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位于美国东部,于是,钱学森和郭永怀一起驾车从加州理工学院出发一路东去。旅程虽长,但有知己同游,一点不孤单。1947年,郭永怀与李佩在康奈尔大学相识并相恋。郭永怀得知钱学森结婚的消息,便与李佩一起到波士顿祝贺。
李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们在一个周末,去了波士顿访问钱家,祝贺他们新婚。老郭事先请林家翘在他家附近为我们预订了旅馆。我们去钱家那天,当我走进客厅,立刻眼前一亮。钱学森郑重地给我们介绍了蒋英,她美貌而活跃,然后钱又很深情地指着一架三角钢琴说:‘这是我欢迎蒋英来美国的见面礼!’”
婚后的钱学森事业节节攀升。1948年,他被推选为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会长。这其中自然有蒋英的功劳。蒋英不仅照顾钱学森的生活,还用歌声和琴声陪伴和帮助钱学森,正如钱学森所说:“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