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学们,你们好!

通常,阅读一本书,我会先关注目录,渴望在目录的提示下让好奇的心快速平稳,让书籍中的华彩快速俘获我的眼睛与头脑。然而,《骆驼祥子》的目录却让我很失望,从第一章到第二十四章没有任何提示信息。失望让我更加急切,反倒增加了阅读的兴致。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第一章简短的几句话,即概述了主人公的职业和基本性格特征:祥子——车夫——骆驼。

祥子自幼父母双亡,十八岁时流落北平讨生活,开始了拉车之旅。我心想,祥子不就是今天漂泊在异乡的奋斗者吗?踏实本分,只想通过个人努力去获得未来。“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奋斗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一辆新车。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为第一章拟写了标题“祥子初入北平城,辛勤奋斗把车买”。

战火四起,祥子听到“大个子”的绰号,想到两块钱,冒险出城拉车,结果连人带车被大兵抢走。第一章的最后一段“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原来这是老舍早已埋下的伏笔。战乱之中,祥子抱着侥幸心理拉车出城,我认为这是奋斗者急于求成的表现。祥子逃出兵营途中遇见了哀鸣的骆驼,同情与自己命运相似的它们,一无所有的他牵上骆驼一起逃。我为第二章拟写的标题是“祥子险入战乱区,兵荒马乱车被扣”。

老舍写得引人入胜,祥子一生的起起落落构成了一组连环画。“骆驼祥子”“傻骆驼”“骆驼”……那些蕴含着揶揄、嗔怪、谩骂的声音似乎也萦绕在我的耳畔。我心痛如骆驼一般勤劳坚忍的祥子一步步堕落,最终由人彻底沦为了兽。

《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1936年9月到1937年10月的《宇宙风》杂志第25期到第48期。1939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单行本,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到1949年2月,总共印行了16版。时任西南联大总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于1942年5月31日读到《骆驼祥子》,觉得“文笔甚佳,结构亦美”,推荐给著名翻译家、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潘家洵。潘家洵“亦谓甚佳,但谓尚未细思其事实结果是偶然的,抑必然的。若系必然的,则此作为不朽矣。”老舍在《论创作》里说:“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老舍看到了祥子的生命,探究了祥子的深层心理,解释了祥子必然的命运,这是《骆驼祥子》成为不朽之作的缘由。

老舍用很多线索展示祥子的生命历程,除了大家熟知的“买车卖车”,还有祥子外貌的变化、祥子的人际关系等。

祥子一出场“二十来的岁”,按照北京方言,“二十来的岁”是接近二十岁的意思。老舍用了大段文字描写祥子的身量和长相,最后写道:“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虎妞去世后,老舍又用了大段文字描写祥子的脸色和神情,最后写道:“他的神气很像风暴后的树,静静的立在阳光里,一点不敢再动。原先他就不喜欢说话,现在更不爱开口了。”小说结尾章,祥子已经不成人样,出卖阮明后,“在这么热闹的时节,祥子独自低着头在德胜门城根慢慢的走。走到积水滩,他四下看了看。没有人,他慢慢的,轻手蹑脚的往湖边上去。走到湖边,找了棵老树,背倚着树干,站了一会儿。听着四外并没有人声,他轻轻的坐下。”这个时候,祥子不过二十六岁。八九年的时间,他从一棵挺脱的树,到一棵不敢动的树,再到只能倚着树站着。三段文字像三个特写镜头,标识出祥子生命样态的变化。

祥子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一出场就是父母双亡独自来到城里,在车厂认识了刘四爷父女,在大杂院结识了小福子一家,住过几次宅门。这些人际关系中,大家的着眼点通常在刘四爷、虎妞、小福子身上,但书中祥子最长的人际交往线是曹先生。

小说第六章写到祥子跟曹先生重逢,补充交代了两人的交情:“曹先生是他的旧主人,虽然在一块没有多少日子,可是感情顶好;曹先生是非常和气的人,而且家中人口不多,只有一位太太,和一个小男孩。”重遇曹先生的时候,祥子正陷在跟虎妞的纠缠中不知如何自救,曹先生的出现让祥子“痛快得要飞起来,这些日子的苦恼全忽然一齐铲净,像大雨冲过的白石路”。祥子在曹宅过了一段舒心的生活:“曹宅的工钱并不比别处多,除了三节的赏钱也没有很多的零钱,可是曹先生与曹太太都非常的和气,拿谁也当个人对待。祥子愿意多挣钱,拚命的挣钱,但是他也愿意有个像间屋子的住处,和可以吃得饱的饭食。曹宅处处很干净,连下房也是如此;曹宅的饭食不苦,而且决不给下人臭东西吃。自己有间宽绰的屋子,又可以消消停停的吃三顿饭,再加上主人很客气,祥子,连祥子,也不肯专在钱上站着了。”曹先生在祥子心中是圣人一样的存在:“拉着曹先生出去,曹先生的服装是那么淡雅,人是那么活泼大方,他自己是那么干净利落,魁梧雄壮,他就跑得分外高兴,好像只有他才配拉着曹先生似的。”曹家逃到上海后,祥子不得不重回车厂。一番折腾、再次走投无路的祥子,“可以投奔的,可依靠的,人,在他心中,只有两个。打算努力自强,他得去找这两个——小福子与曹先生。曹先生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顺着曹先生的主意去作事,而后再有小福子的帮助;他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必能成功,这是无可疑的!”曹先生果然没有让祥子失望,给祥子安排了未来的生活,但小福子死了。祥子突然意识到曹先生也救不了他,索性堕落下去了。祥子最后一次去曹宅,居然是去行骗的,他没有进去见曹家人,曹太太依然让高妈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嘱咐他快吃点药。与曹先生交往的线索包含着祥子人生的“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刻”,完整呈现了祥子的人生历程。

老舍不仅让读者看到了祥子的生命历程,深入描写了祥子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状态,还为读者解释祥子命运的必然性提供了多重视角。小说结尾段是这样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一个二十六岁的人已经丧失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叹、哀痛、失望和愤怒,指向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骆驼祥子》用虚构的情节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真实的人性,并成功实现了两者的互动。祥子的愿望是“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祥子没有能力在彼时彼刻的社会背景下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社会原因,还有深层的心理问题。祥子的一切都是从自己出发的,面对虎妞、小福子、曹先生……他想到的都只有拉车,不能拉车,剩下的就只有溃败。祥子带着农民式的人生理想走进城市,带着荣光的梦想步入黑暗的时代,病态的社会让祥子不断往下走,病态的心理让祥子溃围决堤。老舍强大的写实能力和高超的情绪表达技巧让读者能够形成多种阅读感受,能够拨开感伤的情绪批判社会、批判人性。80多年后,潘家洵先生的点评已成现实:“若系必然的,则此作为不朽矣。”

叶圣陶先生的名篇《多收了三五斗》也写过这样的“必然”,“必然”和“不朽”的关联,也许是我们阅读《骆驼祥子》的一把钥匙。 B0htfoftG2V1LTk67Hi1aiBWP9VToAkP+37OVXiMfY4ujOFk6rvyUbVsXrBZqc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