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二十四岁的杜甫在洛阳参加了进士考试,落第,次年东游齐鲁,本篇大概是这个时间所作,也是杜甫现存诗作中最早的一篇,诗从“望”字落笔,描写望中的视觉感受,再现出泰山巍峨磅礴的气势,诗末两句,表现了攀登绝顶的向往和俯视万物的气概,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诗中的山川

《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祖国大地之上,驰目骋怀,山川湖海尽收眼底,诗人内心的诗情也被激发出来了。所以,阅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在阅读祖国的名山大川这本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览众山”吧!

隐逸者的摇篮——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南山,位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之南。诗人常常将终南山作为自己隐居修身之处,因此终南山也象征着隐逸生活。在《唐诗三百首》中,我们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这座山的身影,如:

__________《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王维《__________》

__________《岁暮归南山》

除了上述诗歌外,你还能找到哪些有关于终南山的诗作呢?

边塞诗的“常客”——阴山

阴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游牧打猎。也正是因为阴山处在中原与游牧民族统治区域的交界处,它被视作历史上中原王朝的防卫线。所以,我们常常会在“边塞诗”中读到它。最著名的是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

除了阴山,还有天山,比如李白《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尝试阅读边塞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体会阴山、天山这些意象在边塞诗中的情感意蕴。

在《唐诗三百首》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名山,还有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庐山等名山。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留心这些山川,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每座山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解析

这首诗大概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次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产生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于是写下这动情之作赠给卫八处士。

人生世间,动辄便如参、商二星一样,永不得重逢。而这个晚上又是个什么日子,竟然可以对坐在一盏烛光之下。青春少壮之时,倏忽短暂,如今你我已经是鬓发苍白。去寻找过去的老朋友,已经有一半往生隔世了。惊讶之馀,心肠为之一热。而谁料二十年之后,我竟然还能出现在你的府上。曾经离别时,你尚未婚配,而如今儿女成行。孩子问我是从何而来,对答尚未结束,便让父亲吩咐去张罗酒饭。夜雨潇潇之中,剪来春韭;新煮开的黄粱饭香气弥漫。主人说见上一面不容易,一口气竟然喝下十杯酒。十杯酒也没有产生醉意,深深感受到这番恋旧之意。明天远行,与你又隔着重重山岳,这世间之事又是渺茫无知。

这首诗充满了时空的辗转叠换之感。开头第一句就是将人间的聚散,和空中星辰的各在天角相联系。而长期分别之后,又回到共对烛光的近距离之中。在这烛光之下,又回忆起二十年前的光景,以及近年寻访故旧的感受。待到举觞饮酒,共同怀旧,却又感叹道明日之别,相见之日难期。这种倏忽于多个时空之中的感受,不是寻常人有的,它正代表了一种乱离之殇,生死离别在此时,难以预料。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解析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这个乱世佳人,独自幽居在空谷之中。自称本是良家女子,乱世之中,无所依傍,故而只能零落孤苦,托付于此间草木。关中丧乱,导致兄弟们惨遭乱兵杀戮。虽然他们曾经身居高官,但战乱之中,尸骨都不得收取。世情冷淡,诸般事也就随之急转而下了,仿佛飘摇之烛光。夫婿是一个轻薄的人,纳娶如花似玉的新人,从此如鸳鸯双栖,但见那新人之笑,哪闻我这旧人之哭。佳人住在空谷之中的独守,如山中泉水般清澈,而一旦这泉水出山去往世间,就必然会转为浑浊。等着婢女卖珠而返,自己牵来藤萝修补茅屋。摘来许多花朵,而不将之插在发鬓之上;采来很多松柏,满满掬捧在怀中。天气渐渐寒冷,衣袖显薄。日暮之时,独自倚在挺拔的竹林之畔,站成风景。

由于“佳人”这种意象,在中国传统的诗文中常有隐喻的作用,比如《离骚》之中有“香草美人”之喻。因此,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中于二者之间,也就是说,可能的确存在这样一位佳人,杜甫是借她的故事来道尽自己乱离之辛酸。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从某种程度上说,杜甫的《佳人》也不妨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诗作。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解析

这两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公元745年(天宝四载)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李白因曾参与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牵连,下狱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初,又被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759年(乾元二年)二月,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回到江陵。杜甫这时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竟然达到了连续三天频繁梦见的地步,心内狐疑、难过,于是写成这两首诗。

生离不如死别,死别之事,已经放下了悬心,是吞声之哭,而生离则是无止尽的担忧,是夜夜的辗转反侧。江南瘴疠之地,李白流放在那里之后再无消息。今夜入梦,是要我想起他吗?不知道这是生魂否,路途遥远,很多事情难以预料。魂魄来来去去于黑暗的枫林、关塞。如今你已经身在罗网之中,哪里还有能够逃脱的羽翼?你身在那么险恶水深的江湖之中,希望你不会为蛟龙所得。

每日的浮云照旧行于空中,而游子却很久都没有来过了。连续三天晚上频繁地梦到你,可见我们二人感情之深厚。在梦中,你总是匆匆而来,就马上仓促告别,并且说来一趟特别不容易。江湖之上,风波险恶,最担心的是小舟翻覆。出门之时搔动头上的白发,似乎已经辜负了平生的志向。京华之中,满是冠盖,而独有你是憔悴的。谁说天网恢恢?到了迟暮之年,还要为身名所累。千秋万岁之名,不过是寂寞的身后之事罢了。

为什么梦李白,要写成二首,而不是放在一首之中呢?这是因为杜甫对于李白所怀有的情感,有着不同的层次。第一首的情感十分激烈,是对于李白之生死的深刻担忧,而第二首的情感则是十分深郁,对李白之生平做了苍凉的回顾。从情感表达上说,后者的感情更为浑厚。

绘制杜甫的朋友圈

后世谈及杜甫,最不吝啬对他报以鲜花和掌声,这位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在一千多年的时光中代代相传,口口相诵。然而当我们经由杜甫的诗作,重温他走过的人生路,才会发现这位被后世当作全民偶像的大诗人的一生,也是普通男人贫困漂泊、默默无闻的一生,是历史与苦难成就的一生。他出生在唐朝最“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京兆杜氏的光芒使年少的他沉浸在“裘马清狂”的快意生活中,巍巍山顶留下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三十六岁的杜甫几次参与仕途选拔,却为权相所阻,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成为困居长安的失意者。晚年的杜甫携家带口,去官入川,开启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这个落魄不得志的中下层士人,在默默无闻与贫寒交迫中悲凉死去。若不是近半个世纪后,杜甫的忠实粉丝元稹,为其作墓志铭,把他与李白相提并论,还学习他的理念与手法进行创作,扩大杜甫的粉丝范围,杜诗的光芒不知道还要被掩埋多久呢?

经考证,杜甫诗歌传诵至今约有1500首,其中他写给别人的赠诗约占一半,涉及四百多条人脉关系,他自己却仅仅收到十六首赠诗。杜甫赠诗较多的有严武、高适、章彝、李白、郑虔等。尽管由于诗歌佚失会影响对比结果的精准度,但我们仍然大致可以窥见一个热衷于赠诗,却鲜有回应的杜甫形象,进而知道杜甫交游应酬的质量并不高。在《唐诗三百首》选择的三十九首杜诗中,明确赠诗对象的有《赠卫八处士》、《梦李白》二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寄韩谏议注》、《天末怀李白》、《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别房太尉墓》。

闻一多先生曾评价李杜的会面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诗仙与诗圣的会面,犹如两颗光芒万丈的恒星相遇,同时也是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和刚刚离职的文艺中年的一拍即合的旅行。东都洛阳的惊鸿一瞥,王屋山的寻仙之旅、范十庄园前苍耳丛的失足,这短短两年间的几次相会,成为杜甫贯穿生命、砥砺一生的美好回忆。

从杜甫的角度而言,与李白的相遇,与其说是“追星”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他的爱与理解,不仅仅是对偶像的,也是对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李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理想的影像——那是他曾经想成为却又注定无法成为的自我。凝视这个影像的过程,也是他审视内心、渐渐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没有亦步亦趋地追随李白的足迹,而是从另一个方向,登上了艺术的绝顶巅峰。那一刻,他便和李白真正重逢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诗歌王国的圣殿里。

读完三首杜甫怀念李白的诗歌,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找剩馀的几首,请用杜甫的视角来为这场“双星会”发一条朋友圈吧,还可以邀请或模仿你(杜甫)的好朋友来评论!

少陵野老在秦州

当你梦见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他也在想你?

无奖竞猜:谁是我最想念的人?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严武、高适、章彝、郑虔、岑参等45人觉得很赞

高适:好感人的情谊,既然无奖,我就不猜了。

少陵野老在秦州回复高适:______________

“偶像哥哥”李白:______________

少陵野老在秦州回复“偶像哥哥”李白:______________ fNojLz5RFkROQmjr+MpDnZMZum5FHHBayLEqeg2M8Zzi0A8eqmwVJ0fi7X+zgq6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