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学们,你们好!

中学时的我对《水浒传》的感觉有点复杂。一来,连环画、电视剧、评书、戏曲等艺术形式让水浒英雄和水浒故事鲜活得就像身边的人和事,没读过原著的人也能说上两句甚至如数家珍;二来,梁山好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但打打杀杀、粗蛮暴力的片段让人有些不适。加之对“忠”和“义”的不同理解,我打着“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幌子,游走在原著周围,看看片段,聊聊故事,说说人物,却未能好好通读一遍百回本。

走进小说,曾经纠结复杂的心情一下子会被全新的阅读体验冲淡,我惊喜地发现印象中单一、平面、脸谱化的水浒英雄,面容逐渐清晰、性格逐渐立体、形象逐渐鲜活、行为逐渐合理、关系网逐渐完整……他们不再是石碣上刻着的天罡地煞星,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人;我发现风雪山神庙林冲手刃仇人后穿布衫,系搭膊,戴毡笠,喝尽冷酒,丢下葫芦,提枪,向东投去,不只是狠辣冷峻,更是从逼上梁山到走上梁山的质变;我发现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后文一一有回应;我发现打虎的不只武松,李逵曾单刀杀四虎,解珍、解宝奉命猎虎也不失勇猛和智谋。

初读也留下了一些疑惑:为什么晁盖死前要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为什么黄文炳始终抓着宋江不放?为什么宋江杀人放火,绕了一大圈还要接受招安?为什么李逵要喝下宋江给的毒酒?……

这些疑惑,我们会从三个与小说关系密切的局外人口中得到解答。

一个是说书人,“话说”“有诗赞曰”“且听下回分解”等套语,时时提醒着我们他的存在。说书人留存着《水浒传》累积成书的痕迹,从史书的简略记载到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演绎,再到文人的书桌,水浒故事逐渐丰富、人物逐渐丰满、主题逐渐明晰。

第二个人是作者,施耐庵也好,罗贯中也罢,他们是水浒故事的深度加工者,凭借生花妙笔让《水浒传》成为一部奇书,他们的才华让我见识到了古典小说技法的高峰。

第三个人是小说正文之外的批评家,特别是金圣叹。钱穆先生曾说:“自余细读圣叹批,乃知顾先生言不虚,余以前实如未曾读《水浒》。” 金圣叹的评点让我惊讶于字里行间那些曾被我忽略的精妙处,让我重读时不舍得轻易放过书中的每一个字。在金圣叹的提点下,我发现李逵、鲁智深、史进等人粗鲁的差别,细数了武松打虎时出现哨棒的次数,对照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对看宋江的奸诈和李逵的率真、石秀的尖利和杨雄的糊涂,知道了古典小说批评特有的笔法——草蛇灰线、正犯略犯、背面敷粉,等等。在这三个人的指引下,我从只看故事、评人物的外行,升级为“理会文字”的行家里手。

合上书册,再看到“水浒传”三个字,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水泊梁山的美景,是蓼儿洼的幽怨,是“聚义厅”到“忠义堂”的易名换匾……

《水浒传》续书《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说:“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 《忠义水浒传》,忠、义二字是水浒绕不开的主题,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忠义说”,历代读者、续书作者、专业评点者都绕不开对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探讨。建议初次阅读的你以忠、义二字作为赏读作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何为忠义”“谁称忠义”“忠义为何”等问题审视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主题思想。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你能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在字里行间领略绿林草莽的快意恩仇,理解梁山好汉心中的忠、义;也希望你能够跳出文本、审视价值,在历代评点批评的引导下理性思辨,阐发当代读者心中的忠、义。请相信,这些思考的种子会在你未来的阅读道路上开出繁花。 k/0JemWAlKqeMuUvl2Yh4nzOakjelgdj1zDqWEjexUxUmUVg+4RJwK4ugxPuTk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