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到这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时,是否像面对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手足无措,茫然不知所之?有网友戏称《红楼梦》是一部“死活读不下去”的书,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是快节奏的社会、忙碌的高中生活,确实都使人很难静下心来读这样大部头的书籍。
同学们阅读《红楼梦》有哪些困难呢?首先,兴趣不高。因为大家往往喜欢阅读那些故事性比较强、能够引人入胜的小说,而《红楼梦》侧重叙写那些“家庭闺阁琐事”。其次,太费时间。因为《红楼梦》作为章回体小说,有一百二十回的篇幅,读完全书耗时较多。最后,理解有难度。复杂深奥的思想内容,有隔膜的古代白话以及点缀其中的古诗词,常常令人望而却步。
但是,《红楼梦》写得实在太好了。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红楼梦》是“艺术的绝大著作”,红学家俞平伯说是“第一奇书”,作家王蒙说是“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清人得舆在《京都竹枝词》中称:“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被翻译为外文在世界各国流传,2014年英媒《每日电讯报》发布“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排行榜,《红楼梦》位列第一。这样的世界性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高中生又怎能错过?
那么,我是如何去阅读《红楼梦》这本书的呢?
首先,阅读回目,梳理情节。《红楼梦》篇幅之长、人物之众、情节之密、场景之多,使得作者不可能一挥而就。章回小说的回目,就像是一双明媚动人的眼睛,帮助我们窥探其中的美妙。根据回目,小说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块内容:前五回,浓缩版的《红楼梦》;第六回至二十二回,钟鸣鼎食的贾府;第二十三回至六十三回,大观园里的青春王国;第六十四回至九十八回,青春王国的消逝及宝黛爱情的结局;第九十九回至一百二十回,贾府的衰败。当然,这样的划分不一定科学,但是通过梳理小说情节,让我们看到《红楼梦》写的是“青春王国”和宝黛爱情悲剧,以及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故事。这也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两条主线。
其次,精读前五回,消除障碍。前五回是小说的序幕,也是小说的总纲。“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红楼梦》以一块石头开篇,强调的是“身前身后事”,可是第一回偏偏讲述了“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第五回贾宝玉竟然梦游“太虚幻境”,这就给“红尘往事”笼上了神秘色彩。这些神话故事、“太虚幻境”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呢?这就是同学们阅读的障碍所在。所以,探索前五回的奥秘,读懂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能够激发同学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其中,“石头的故事”“一僧一道”“甄士隐与贾雨村”“绝妙的判词”堪称《红楼梦》写作之经典,要细细斟酌,慢慢品味。
最后,专题联读,欣赏写作手法。不同于当前大数据时代各种微文、微信息裹挟而至的快餐式阅读模式,《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强调阅读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深入领悟作者高妙的写作手法,培养我们纵深思考、关联意义的高阶思维能力。专题联读,是实现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的重要途径。比如:“宝钗黛故事”联读,从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等情节,形成前后勾连、立体纵向的阅读模式。比如:以“手帕”为对象的日常生活细节联读。“小红遗帕”“宝玉赠帕”是小说经典片段,值得深入探究。宝玉为什么要送两块旧手帕给黛玉?黛玉为什么在手帕上题诗三首?黛玉为什么要焚烧手帕?“摔帕”“赠帕”“题帕”“忆帕”“焚帕”等情节完整地勾勒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始末。比如:以“海棠诗社”为对象的诗词鉴赏。《红楼梦》“文备众体”,诗词曲赋作为小说的有机部分,成为刻画人物、推进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元素。木心先生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诗词的欣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朗诵、品味其蕴含的艺术魅力。小说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诗意地表现了大观园女儿们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和各自命运。《红楼梦》中记叙诗社活动共四次:“海棠诗”“菊花诗”“芦雪广(一说‘庵’)对景联句”“柳絮词”。诗社活动,是见证贾府兴衰的晴雨表。宝钗、黛玉、探春、宝玉都写了咏白海棠的诗,李纨评黛玉的诗“风流别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各自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征。
著名红学家张庆善说:“《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周汝昌读了六十年左右的《红楼梦》,蒋勋读了三十几遍《红楼梦》,他们都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阅读《红楼梦》,也让我感悟到人心的龌龊与洁净,体验到人世的艰辛与温暖,领悟到人生的束缚与自由。《红楼梦》,可以照见更好的自己。特别是当你读懂了语言背后的丰富内涵时,你才会真正领悟文学的力量,获得心灵的丰盈。温儒敏先生说:“中小学阶段的经典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而《红楼梦》的风景,经典的魅力,就让他们自己用一生的时光去领略、去享受吧。”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它,开启一场愉快的阅读之旅,让青春与艺术对话,与思想碰撞,让《红楼梦》在我们青春的世界里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