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澳门眼科医院

1828年,郭雷枢利用资助的经费,在澳门租赁了两间房,开设一所针对华人劳工的医院,规模可容纳40余名病人。最初郭雷枢打算接收各种类型的病人,但前几年的行医经历让他发现,当时前来寻诊的多数是眼疾患者,于是他将新设的医院命名为澳门眼科医院(Ophthalmic Hospital at Macao)。 [32]

郭雷枢不仅专业技术高超,对待病人也真诚尽心,据说为了“在手术中保持手的细腻,他甚至不削铅笔” [33] 。众多因患白内障而双目失明的华人病者,经郭雷枢的妙手回春,获得“云开雾散,重见日月”的新生命。喜见光明的病人们手书感谢信,敲锣打鼓将致谢匾额送到医院,他们将郭雷枢比作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华佗”和“淳于意”,称其为“英吉利国手”。 [34] 肇庆、兴宁、新会、鹤山等县区的患者闻讯后纷至沓来 [35] ,郭雷枢因此声名远扬,享有“灵腕”之号。 [36] 19世纪30年代,有人将病人赠送的匾额上的赞颂词译成英文,发表在传教士主办的英文报刊《中国丛报》上,至少有16篇颂辞被公开刊载。 [37] 1932年中国医学史家王吉民称郭雷枢为“中国人民之友”。 [38]

图4 郭雷枢澳门眼科医院

因“目睹广州澳门间之无数瞽者踯躅街头,杖策而行”,1828年,在澳门的洋商和华商资助下,郭雷枢租赁了两间房作为眼科医院,免费收治华人患者。

在对付眼疾方面,郭雷枢医术高明,享有“灵腕”之号,医院被民间称为“郭雷枢眼科医院”。

1828年,何鲁踏进这所医院求治,两年后去伦敦求医。

眼科医院的质量标准和郭雷枢的技术水准还可以从当时流传下来的一幅医院画像得以窥探。画中有一套郭雷枢使用的眼科手术套盒,据英国学者斯蒂芬·马丁考证,该套器械是英国老牌微型外科器械制造商约翰·韦斯(John Weiss)公司制造的最新产品。

正如画中所描绘的那样,郭雷枢的器械盒非常精致(图5)。盒盖上有四套精细的镊子和剪刀,中间是用于打开眼皮的窥镜钳。盒底放置了约十件象牙柄器械,可能是钩、刀、针和勺。虽然现代眼科手术器械有了许多新的补充,但现代手术室仍在使用郭雷枢的这套器械。……约翰·韦斯制作的一套类似器械(图6)是郭雷枢时代的产物。韦斯公司从1787年开始生产眼科器械,至今仍在生产。 [39]

在澳门眼科医院存续的5年(1828—1832)内计有4000余病人获得治疗。 [40] 那时,广东人直接以郭雷枢眼科医院(Colledge’s Ophthalmic Hospital)称之。 [41]

图5 18世纪眼科手术器械

约翰·韦斯公司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外科手术器械制造公司,由奥地利人约翰·韦斯于1787年创建。约翰·韦斯被英国国王威廉四世任命为“国王剃刀制造商”,公司制造的产品被印上了皇家的纹章。

自1787年起,该公司一直生产眼科器械,图中这套眼科手术器械是当时的最新产品。

Ophthalmic instrument set by Weiss of London, 1836—1841. Photograph. Arbittier Museum of Medical History, York Township, PA.

图6 钱纳利绘,郭雷枢澳门眼科医院画像截图

郭雷枢用这套眼科器械为患者开刀施治眼疾。为了能更好地给病人动手术,郭雷枢甚至都不削铅笔,以保护自己的“手”。

当代研究者认为“虽然现代眼科手术器械有了许多新的补充,但现代手术室仍在使用郭雷枢的这套器械”。

1832年,郭雷枢由广州商馆助理医生升职为医生,不得已关闭医院回广州工作。 SBSMDEEx7HD1FlB6T+mdwVbHr2OETHyr9a/hYo+nmww0MiMOuxU3fAfbAoEp/a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