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女性归属于男性,是男性权力的延伸。所以男性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一种固化思维,他们不找精神伴侣,也不重视女性的精神价值,对于他们来说,“贤妻良母”才是生活所需。这就造成男性在选择女性时,两性间没有精神的对应,没有唯一性。
美国女作家斯泰纳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婚姻让女性只剩下“半条命”,新时代的女性绝不会愿意“在牢笼中寻欢作乐”。这并不是女性的“恐婚”,而是一种对于自身命运的忧患。当社会将女性的生命仅仅定义为婚姻与生育,女性所有的精神文化都将一笔勾销,正如波伏娃所描绘的,女性被分为四类:结了婚的、结过婚的、打算结婚的、因为结不了婚而痛苦的。
很多女性一辈子就处于迷乱中。即便她们结了婚,内心也还是一个人,是“结了婚的单身”。
一直以来,女性都很坚韧、勤劳,吃苦能力强,社会能力也强。以前她们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认为嫁了也就嫁了,一辈子也没曾想过或者有实际行动去尝试改变,重新开始。
而今天的女性,对“苦”的感受较以前敏感了,这是女性文化发展的一大进步。日本出现了“银发离婚”热潮,这两年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而提出离婚的主要是女性。她们逃离婚姻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谈一次恋爱就契合,一次就步入理想的婚姻,这样的概率实在太低了。离婚自由为现代人打开了一个改变生活的通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选择离婚”,这是现代人真正拥有权利、自由的体现。目前的社会发展,对于婚姻,女性可以选择“下站”这一选项了。
如果我们把对世界的感情只定义在一个人身上,一旦跟这个人情感断裂,就会陷入巨大的孤独中。对男性来说,孤独造成的压力没有对女性造成的那么大。因为男性很大一部分的生命构建是在社会空间中完成的,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事业发展、社会价值,等等。对男性来说,虽然也存在孤独的问题,但是他们的替代性满足很多。比如他们通过权力获得满足,通过社会地位获得满足,通过方方面面获得满足,最后获得对自己的肯定,总的来说,男性的落脚点不是在爱情上面。
对女性来说,她们是拿整个生命投入到爱情里、投入到家庭关系里。美国社会学家曾说,在两性的情感交往和生命价值的交换中,如果男性是一美元的投入,女性就相当于一万美元的投入。所以女性在进入爱情和婚姻的时候,会特别谨慎,要反复考虑。现在独身女性越来越多,离婚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如何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得优雅、过得幸福,变成全世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对于女性来说,当你跳脱出个人情感的小视野,转向世界的大视野,把对个人的爱延伸到对世界的爱时,找到一件热爱的事情,并且这件事情不是抽象的,你就可能从中找到支撑和动力。在现代社会,个人的专业性特别重要。事业不在于大小,不在于赚钱多少,而应是一个人真心热爱的事情。因为它构造出一个生命来,构造出一种完整性的生活。
现在很多女性甚至直接选择独身,如果找错了人反而更麻烦,勉强在一起代价太大,还不如自己背着包去看世界,热爱自己的热爱,与世界对话。时代越发展,女性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广,她们的独立意识就越强,一个人生活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因此,不必要焦虑自己到底是属于结婚的那一半,还是属于不结婚的那一半。无论自己分属哪一半的阵营,都坦然地面对,找到自己热爱的那件事,我觉得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