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色彩的基本概念

1.1.1 色彩

在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是如何看见色彩的。人之所以能看到、辨认物象的色彩和形体,是因为它们依靠光的映照反射到了我们的视网膜上,光一旦消失,那么我们便无法辨认色彩。所以说,色彩是光的产物,无光就无色彩感触。

光(可见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很小的一部分(图1)。

图1

当一个物体自己能发光时,我们看到的是物体本身光的颜色;当一个物体能透光时,我们看到的是物体透过光的颜色;当一个物体既不发光也不透光时,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则由它反射的光决定(图2)。

图2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固有色,比如红酒是深红的(图3),树叶是绿的,香蕉是黄的,枇杷是橘黄的,等等。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在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颜色,例如一面白色的墙在绿色光源的照射下就会呈现出绿色,在蓝色光源的照射下就会呈现出蓝色。能表现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就是环境色。物体受光源照射时,不但受到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照射,还可能同时受到次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影响。但是次要发光体(或反光体)会比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对物体的影响弱。

图3

1.1.2 色彩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颜料三原色和光学三原色(图4)。

颜料三原色(CMY):青、品红、黄。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呈现出各种颜色。当颜料三原色同时相加时,混合成黑色。颜料三原色通常也被叫作红、黄、蓝。

光学三原色(RGB):红、绿、蓝。显示屏显示颜色,就是光学三原色混合后的成果。当光学三原色同时相加时,混合成白色。

图4

三原色的色彩纯度最高、最纯净,也最鲜艳,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例如,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在1930年创作的作品《红、黄、蓝的构图》,是其运用颜料三原色创作的具有几何抽象风格的作品(图5)。

图5

该作品由饱和度极高的红色来主导画面,呈现的面积比较广泛,并且颜色最鲜明,同时搭配着蓝色、黄色和白色色块。可以说,他通过色彩搭配,使作品中的红色得到了平衡。代表着阳光的黄色、代表着天空的蓝色和代表着中性的红色,搭配得很高级,被称为“蒙德里安配色”。

1.1.3 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的起源要从1898年美国艺术家阿尔伯特·孟塞尔创制颜色描述系统说起。

根据色彩属性分析,色彩具备三大要素:色相、纯度(饱和度)、明度(图6)。每种色彩都具备三要素这样的基本特征。

图6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代表色彩的种类,是一种色彩区别于另一种色彩的表象特征。用色相能够确切地表示不同颜色的名称,体现着色彩的外向性格,是色彩的灵魂。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光线波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色相主要用于表现色彩的冷暖氛围、表达某种情感(例如红色给人感觉热情奔放,蓝色使人安静忧郁,紫色让人感觉高贵神秘)。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或者说色彩的浓度、鲜艳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某种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其纯度愈高,反之亦然。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比较纯的颜色。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其他色彩时,纯度就会产生变化。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其色彩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反射作用将使其色彩更鲜艳。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因为它们反射光线有差别,因而产生了颜色的明暗感觉。恰到好处地处理物体各部位的明度,能够使其产生立体感。白色是影响明度的重要因素,当明度不足时,可添加白色。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以后也能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处于中间。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例如红色加黑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但纯度却降低了。 86QF3eA7ABYt33R6/qd/FJs9bTde0YmQBqUy9118dcSTsVSQyLOF/UZWfF7W6M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