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色彩的类别

2.2.1 有彩色与无彩色

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我们将黑、白、灰等称为无彩色,将三原色等其他颜色称为有彩色。无彩色大多是有明度没有色相的灰色,而有彩色是有色彩倾向的。在色彩分析过程中,色彩关系中的明度、色相、纯度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关系(图6)。

图6

当色相和纯度都为0时,色彩被称为中性色或无彩色。无彩色包括除彩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如黑色、白色以及各种不同程度的灰色。常见的无彩色有金、银、黑、白、灰。明度从0变化到100,而彩度很小,接近于0。无彩色不属于冷色也不属于暖色。黑色、白色以及灰色是常用到的三大无彩色。其中,灰色是从黑到白的过渡色,不单指一种颜色(图7)。

图7

在无彩色应用上,灰度色通常用于文字。一般在一个应用中,文字不能使用超过三种灰度色。深黑通常用于主要文字,如标题和正文;浅黑或深灰通常用于提示性辅助文字;浅灰通常用于状态文字,如禁用、失效等;纯白色通常用于深色按钮文字(图8)。

因为灰度色没有任何色相,给人的感觉是沉着冷静的,可以减少视觉干扰,因此通常用来做界面背景色。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逐渐变为浅灰、中灰、深灰甚至黑色。黑色与白色由于只有明度差别,而且极端对立,所以又被称为极色。

图8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有彩色包括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通过基本色中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与黑、白、灰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形成五彩缤纷的色彩(图9)。

图9

2.2.2 明度、纯度和色相

所有颜色都具有三种性质:明度(B)、纯度(S)、色相(H),也被称作“色彩三要素”。颜色的选用与搭配离不开对色彩三要素的认识与应用。

·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鲜明度、光度。一般以白色为10,黑色为0,中间分为九个阶段。明度越高,颜色越亮;明度越低,颜色越暗(图10)。

图10

· 纯度

纯度是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据的百分比。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深浅和鲜艳程度,是深色、浅色等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标准。

纯度最高的色彩就是原色,随着纯度的降低,色彩就会变暗淡(图11)。纯度降到最低时就会失去色相,变为无彩色,也就是白色或灰色。

图11

· 色相

颜色的不同是由光的频率高低差别所决定的。色相是指这些不同频率的光呈现出的颜色的情况,也就是不同色彩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图12)。

图12

2.2.3 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亮度(Luminance)是指色光的明暗程度,也就是所说的明度变化(图13),它与色光所含的能量有关。对于彩色光而言,彩色光的亮度与它的光通量(光功率)成正比。对物体而言,物体各点的亮度与该点反射(或透射)色光的光通量成正比。一般来说,照射光源功率越大,物体反射(或透射)的能力越强,物体就越亮;反之就越暗。

图13

色调(Hue)是由物体反射的光线中占优势的频率决定的,频率不同,产生的颜色感觉不同。色调是颜色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了颜色的本质特征。色调不是指某一种颜色的性质,而是对一幅作品整体颜色的概括性评价,是一幅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在亮度、纯度(饱和度)、色相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我们就称其为某种色调。一幅作品虽然使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会有一种倾向,如偏蓝或偏红,偏暖或偏冷等(图14)。

图14

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橙色、黄色等为暖色,蓝色、紫色等为冷色,灰色、黑色、白色为中间色。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暖,冷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冷。

饱和度(Saturation)是指色调深浅的程度。各种单色光的饱和度最高,而在单色中掺入的灰度比例越高,色彩饱和度就越低(图15)。物体色调的饱和度由该物体表面选择性反射光谱的程度决定。物体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很高,而对其他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不反射,就表明该物体有很强的光谱选择性,对应颜色的饱和度就高。

图15

色调与饱和度合称为色度(Chromaticity),它既说明颜色的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色度再加上亮度,就能完整地说明一个颜色。而非彩色只有亮度的差别,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之分。

2.2.4 纯度、彩度、饱和度的联系和区别

(1)属性定义不同。

纯度是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据的百分比,用来表现色彩的浓淡和深浅,是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标准。彩度则是描述色彩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的属性,是一种主观心理量。当前色彩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反射光的单一程度,不同的颜色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

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与明度的比值,与彩度一样,描述色彩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但由于其代表的意义与彩度相同,所以人们通常将彩度与饱和度视为同一概念。

(2)涵盖范围不同。

纯度:三原色是纯度最高、最鲜艳、最纯净的颜色,绝大多数颜色都可以通过三原色调配出来,而其他颜色则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彩度:无彩色黑白灰的彩度为0。在有彩色中,无彩色的含量越高,彩度越低。

饱和度:某种颜色里该种颜色含量越多,饱和度越高。

2.2.5 彩色的认知

实际上,色彩感知是一种高度主观的体验,与味觉和嗅觉一样,它超越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人们通常容易接受食物的味道是主观的,意识到它并非由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决定。然而,对于色彩,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物体的颜色是其固有的属性。但事实上,完整的色彩体验是受环境影响的,不能仅通过分析进入眼睛的光线的物理特性来简单解释。

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涉及三个核心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色相代表了光的不同波长,它决定了我们看到的颜色是红、橙、黄、绿还是蓝。明度则与光的亮度有关,亮度越高,颜色看起来越亮,但颜色的波长变化同样能够影响我们对亮度的感知。纯度则描述了颜色的纯净程度,单一波长的光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而橙色和棕色这类颜色的纯度则相对较低。这种对颜色的感知是建立在我们的心理体验之上的,它并不总是与物理属性如波长和光照强度直接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彩色的认知是在变化的光照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可以从耀眼的日光下步入较暗的室内,仍保持对彩色相同的辨认。譬如对黑白的分辨,在日光下,一块黑煤所反射的光强度,绝对比在暗室内的一支粉笔所反射的光强度大;但是我们绝不因照度不同,而黑白不分,黑的仍是黑的。这说明了彩色与光的强度亦无绝对关系。以上的现象亦存在于其他彩色,这叫作彩色的恒定性(Color Constancy)。恒定性是相对的,依环境与记忆而定,人们对熟悉的物体比较容易保持其彩色的恒定性。例如,在大多数状况下,不论你用什么光照射消防车,人们大多把它看成红色,感觉只是深浅不同而已。但对不具特征的图案,彩色的判断较不易保持恒定,且易受环境影响(图16)。

图16

现如今彩色的应用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我们的视觉效果了,甚至已经应用到我们的味觉效果中了,在我们经常吃的传统面条里都已经加入彩色了。火爆的营养彩面(图17)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营养彩面不光是加入了彩色这个概念,更加注重营养,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图17

2.2.6 强调色

使用色相或明度、纯度一致的色彩,整体设计将具有统一感。不过,只是如此会缺乏趣味性,让人感觉单调。但是只要用少量的强调色,就能串接设计的整体风格。若觉得缺少了什么而感到美中不足,则可以灵活应用“强调色”(Accent Color)。

使用强调色时,切忌“过度使用”。色量越多或面积越大,强调色的效果就会越弱,并且易给观者繁杂的感觉。所以只需要将极少量的强调色,用在吸引眼球的地方,它就可以成为统一设计的重点(图18)。

图18

想突出强调色时,选择与背景色具有互补关系的色彩即可。当背景色选用白色或浅色时,使用暖色系的颜色作为强调色可强化视线,比冷色系的视觉效果更好(图19)。

图19

强调色使用强烈的对比,使色彩在对比下得到加强,空间中一旦存在对比色,其他色彩就会退居次要的位置,从而使视觉集中于对比色。通过对比,表达的色彩更加鲜明,从而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图20)。提到色彩对比,不要以为只有红与绿、黄与紫等色相上的对比,实际上还可以采用明度的对比、彩度的对比、清色与浊色对比、彩色与非彩色对比,有时也会减弱一些色彩,以此达到色彩构图的最佳效果。

图20

由于强调色的作用是重点点缀,所以不可以过多使用。若用量过多,不但无法发挥其“画龙点睛”的功能,反而会产生繁杂的感觉。只要将少量的强调色用在想要引人注目的地方或其周围,就可以成为统一设计的重点。

当强调色与背景色具有互补关系时,强调色会更加亮眼。例如,当背景色是白色或是与白色相近的亮色时,使用红色或黄色等暖色系的颜色,就可以使视线更加集中,其作为重点色也会更加显眼。

2.2.7 前进色与后退色

1.前进色

前进色(Advancing Color):同在一个视觉平面上的同色系颜色中,某些颜色看起来比其他颜色更接近观察者的眼睛(例如:与黄色相近的颜色,见图21)。

图21

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颜色属于前进色。前进色可以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更大的效果,而后退色则可以使其在视觉上呈现较小的效果。有的颜色看起来向上凸出,而有的颜色看起来向下凹陷,其中看起来凸出的颜色被称为前进色。

前进色和后退色的色彩效果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可口可乐广告牌中,制作方通常会使用红色、橙色和黄色等前进色,因为这些颜色不仅醒目,还有凸出的效果,让人更容易关注广告所要表达的视觉信息(图22)。

图22

2.后退色

后退色(Receding Color):也称“收缩色”。当收缩色和其他颜色在同一视觉平面上时,其在视觉上呈现出离观察者眼睛较远的效果(如绿色、蓝色、紫色及其各种衍生颜色,见图23)。

例如,如果同一个房间的墙面一块为暖色,另一块为冷色,从相同距离上看,暖色系的墙面会显得近一些,而冷色系的墙面则显得远一些(图24)。所以在室内设计中,正确运用前进色和后退色可以起到改变房间空间大小的视觉效果。

图23

图24

在绘画作品中,利用前进色和后退色来表现画面空间感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图25所示的学生作品,天空和云主要采用以冷色系为主的蓝色后退色,让观者感受到天空和云离我们很远;大地和山脉则大量运用以暖色调为主的橘色前进色,让观者感觉大地和山脉就在眼前。这两种色彩的结合迅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前进色和后退色的魔力。

图25

在化妆领域,前进色和后退色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化妆师可以为模特画出更具立体感的妆容。例如,使用后退色的眼影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图26)。

图26

在我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中,将红色或橙色的花摆前面,蓝色的花摆后面,可以构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画面(图27)。

这些例子充分展现了前进色和后退色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图27 rQXuYOC+xdp5QDfAGkMvMGHbjs8FY/s8VUbpWswgixyQ31S7k0d9dtUf/pB92g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