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咸安元年(371年),七月七日。
坐标:参合陂
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了深夜的沉寂,霎时间苍穹异色,大地震动,一道红光直冲云霄,继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通过史书中的这段描述,我们可知,这个婴儿绝非普通人,因为历史上但凡大人物出生,都会出现神异的描述。
而这个婴儿,便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婴儿版的拓跋珪双目炯炯有神,大耳宽额,重量是正常婴儿的两倍,估计得有十来斤重。
“我媳妇生了个十来斤的大胖小子!”
这个重量虽说夸张了点,但好歹还算靠谱,不至于被人质疑是在讲神话故事。
我们再来听听历史上其他的描述。
“我媳妇梦见一轮红日掉入怀里,之后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我媳妇踩在巨人的脚印上,之后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说完后可能自己都觉得心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说草原兄弟还算实诚,没有特别离谱的描述。
孩子聪明健康,他的妈妈和爷爷都很高兴,至于为什么是爷爷,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已经去世了,这个孩子,是遗腹子。
好在他还有聪慧的母亲,和英武的爷爷。拓跋珪的爷爷叫拓跋什翼键,是代国君主,史书中说他身长八尺,高鼻梁,长头发,站立时头发可以垂到地上。远近威服,部众归心。
如果不出意外,拓跋珪的生活应该是在草原上纵马驰骋,吃着烤肉,喝着羊奶,弯弓射雕,快意潇洒。长大后继承爷爷的君位,东征西讨,建功立业。
然而命运之神不喜欢平淡的剧本,事情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太元元年(376年),拓跋什翼键被儿子所杀,而代国的这场内乱,惊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苻坚。
苻坚这哥们儿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猛人,他在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前秦,也几乎统一了北方地区,当他怀着一统天下的梦想,踌躇满志,南下进攻时,却以惨败收场,这场战争叫做“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苻坚先生,是个妥妥的悲剧式英雄。
当时,拓跋什翼键被杀,各个部落叛乱,拓跋珪本来应该幸福的生活,顷刻之间,化为了泡影。而这一年,拓跋珪六岁。
苻坚趁机灭掉了代国之后,他想将拓跋珪迁到长安。
背景离乡,任人摆布,拓跋珪并不愿意,但有什么办法呢,亡国俘虏,命运从来不在自己手里。幸好这时,爷爷手下的一个大臣燕凤跳了出来,对苻坚先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燕凤,代郡人(今山西省代县),当年拓跋什翼,听闻他的名气,想请他出山,先派人送了一大堆礼物,以表诚意。
“先生,出山吧。”
燕凤:“我不。”
作为当时名士,燕先生估计很熟悉三国的故事,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一次就出山,多掉份儿。
千百年的文化积累,三推三让,已经由当初的虚伪谦让,升华成了不成文的礼仪,大家心照不宣,皇帝得了礼贤下士的名声,隐士得了淡泊名利的名声,挺好,都挺好。
然而燕先生错了,草原民族的兄弟们,只想要名人,管它啥名声。
一次不来我送礼,两次不来弄死你!
接下来拓跋什翼键派出军队,把燕凤所在的代城围了,跟百姓说:“燕凤不来,老子弄死你们!”代城百姓懵了,明明和我们没一毛钱关系,干嘛我们背锅呢?算了,燕先生,佛都曰了: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抱歉了您呐,来,走你!
于是,代城百姓果断地把燕凤送出去了。
唉,可怜的燕先生,终究还是吃了文化差异的亏啊。
但在此之后,燕先生可能为拓跋什翼键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兢兢业业,死心塌地。
在这关键时刻,他又出面游说苻坚。
历史上记载过很多高明的游说,我们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诸如此类。说客们凭借高超的智慧,舌灿莲花的表达,创造了历史的拐点。好比如果没有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历史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此时的燕凤,也对苻坚先生进行了一番游说。凭借这番游说,他保住了拓跋珪,从而为后来北魏的崛起留下了根苗。
他向苻坚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大致有三层意思:
首先,强调孩子还太弱小,不能折腾那么远。言外之意,孩子小,对您也没什么威胁。
其次,这块地方可以交给两个人分管,这两人分别是——独孤部刘库仁(拓跋什翼键的外甥);铁弗部刘卫辰(拓跋什翼键的女婿)。为什么推荐这俩哥们儿呢?因为他俩有仇,可以互相监督制衡,这样就好管理。
最后,等拓跋珪长大,您扶立他为代王,这样他就会感激您的恩德。
其实这番游说,并没有特别高明,尤其最后一层意思。我们都听过历史上著名的赵氏孤儿,仇人杀了他全家后,势必找到他,斩草除根啊。苻坚虽然名义上是趁代国内乱,出兵平乱,但好歹也是灭了人家国家,很有些趁火打劫的意味,哪怎么能期待别人感恩戴德呢?
但苻坚先生,他就是听了,于是历史再次走向了另一条轨道。
拓跋珪暂时安全了,他不用远离故土,去长安那么远的地方了。他现在人在贺兰部,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虽然舅舅贺讷待他不错,但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族人们都排挤他。
舅舅每天打猎回来,都会给自己的儿子带回战利品,或是一对大雁,或是一只小雕,甚至是一匹小马驹,他们的欢声笑语在空中弥漫。
然而,拓跋珪,你什么都没有!
此刻的他,内心十分孤独,变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
幸好还有母亲陪伴在他的身边,每个孤独的夜晚,他都会望着天边的北极星,心中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总有一天,我要拥有这方天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展翅翱翔!
最终,母亲带着拓跋珪回到了故土,闻着空气中熟悉的味道,感慨万千。可惜这片土地已经迎来了它的新主人——独孤部,刘库仁。
回眸只一顾,世上已千年!
刘库仁这人算得上温厚长者,他礼遇拓跋珪母子,看到拓跋珪小小年纪,但器宇不凡,认为他以后会有出息。
拓跋珪原以为能在刘库仁的庇护下平安成长,但是老天爷似乎注定不想让他安稳,过了不久,刘库仁也因为战争离世了。
几经周折后,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接替了父亲的位置。
虽然刘显没有其父的豪爽慷慨,但拓跋珪母子的一切生活用度依然如旧,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但一切好又都变了。
日子就这样平淡如水的继续过下去,直到某一天,拓跋珪的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客人捂得严严实实,显然怕别人认出自己,但拓跋珪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穆崇?”
这个鬼鬼祟祟的人叫穆崇,平时常给拓跋珪母子送些财物酒肉,十分殷勤,至于他为什么这么有钱,因为他以前的职业是——小偷。
他凑近拓跋珪,在他耳边缓缓吐出了几个字,拓跋珪顿时大惊失色。
因为耳边清晰地传来穆崇的声音:“有人要杀你!”
穆崇之所以得到消息,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是梁六眷。刘显忌惮拓跋珪,想杀掉他,梁六眷也参与了这次密谋,但他心向拓跋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穆崇。要说梁六眷这位老哥确实聪明,不但帮了拓跋珪,还为自己想好了脱身之法。他事先将自己的妻子和好马都托付给了穆崇,并交代如何如何。等到事发,刘显果然怀疑他叛变了,但恰好在这时,穆崇却对外扬言。
“梁六眷不顾恩义,和刘显狼狈为奸,我抢了他的妻子和骏马,以泄心头之恨,怎么样,老子牛不牛!”
刘显一看,哦?把人家老婆都抢了?原来这俩人私下关系这么差,那绝不会是梁六眷告密,于是便不再怀疑他。
这一招虽然简单,但实在好用,退一步说,刘显就算不信,杀了他,自己已经提前将妻子托付给穆崇了,不至于牵连受害。这实在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拓跋珪听说这个消息后,神情严肃,皱眉凝思。在一番苦苦思索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迅速而果断的决定——跑路。
讲真,我确实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退却就是胆小懦弱,一直向前冲才是勇气。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拼命向前,是没考虑后果的,或者说没充分认识到后果。比如说看到恶虎伤人,如果你是从小被灌输见义勇为,而奋不顾身冲上去的,我认为那不算真正的勇气。
我们的孔老夫子也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意思是空手打老虎,徒步过河,还至死不悟的人,我才不想和这种人一起做事呢!
我认为,只有那种已经反复想象过结果,但仍然愿意舍生取义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民族亦有这样的英雄,比如屈原,比如文天祥,这才是值得敬佩的人!
在拓跋珪危难之时,母亲再一次挡在了他的身前,不得不说,他的母亲贺氏,实在是个伟大的母亲。遭难之时,是她带着拓跋珪四处避难,几经波折。此时,又是她站出来挡在儿子面前,对拓跋珪以后建国立业来说,她实在功不可没。
听闻此事后,贺氏让拓跋珪先跑,而自己留下,干什么呢,拖住刘显。就在拓跋珪逃跑的当晚,贺氏打扮的花枝招展,约刘显喝酒。史书记载贺氏貌美,这样一个美女主动邀请自己喝酒,刘显自然心花怒放,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戏码,估计我们也能想象到。
“公子真是英俊潇洒,勇武过人啊,好,干了;
公子真是才智无双,无人能及啊,好,再干;
公子真是风华绝代,天人之姿啊,好,都干了!”
真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啊!
最后在“公子海量”的一声声捧杀中,刘显不出意外的喝高了。
第二天一大早,贺氏故意惊动马圈里的马,刘显来看时,贺氏开始了她的表演,哭的梨花带雨。
“我的儿子原来在这附近,现在找不到了,一定是你派人杀死了他,呜呜呜。”
好嘛,本来是密谋,这一闹人尽皆知了,只要拓跋珪死了,人人都知道是你刘显杀的。没办法,刘显也就没有派人去追,拓跋珪就这样躲过了一次灾难。
但老天爷似乎不满意,唐僧取经还九九八十一难呢,一次历险,哪够看的,下次赶紧安排上!
拓跋珪又逃回了贺兰部,舅舅看到他依旧很高兴:“哎呀,大外甥又来了啊,以后你飞黄腾达了,不要忘了舅舅我啊。”
拓跋珪也很高兴,连连称好。
但是也有人不高兴,这人是拓跋珪的另一个舅舅——贺兰染干。拓跋珪的身份始终是个定时炸弹,代国虽然亡国,但还有很多故旧亲近他,等到羽翼丰满,随时可以扯起大旗闹革命。所以,贺兰染干也打算杀了拓跋珪。
真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而这一次,又是母亲贺氏站出来挡在了儿子身前。这时她已从刘显处逃回,面对着带了一票人,要杀自己儿子的弟弟,她坚定地挡在拓跋珪之前。风吹动她的衣襟,这个美丽的女子,眼神坚定从容。
“作为我的弟弟,你却想杀我的儿子,你将我置于何地?”
贺兰染干被姐姐强大的气场所震慑,竟然不敢发一言,诺诺退下。
她又一次救了自己的儿子。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过了诸多考验后,拓跋珪迅速成长,他意识到,不能再过这种寄人篱下,四处奔波的日子了,不能再让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了。
剩下的交给儿子吧,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了,该我来保护您了!
既然别人总是想杀我,因为忌惮我的身份,那么再逃避也没用,如果这真是我的宿命,那不如勇敢面对,和敌人堂堂正正地一战!
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终于扯起大旗,在牛川建国,这一年,他仅仅十五岁!
十二年后,他把国号改为“魏”,正式称帝,史称“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