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手札

编辑室

本书把理财、养老的秘诀用“魔幻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借由穿越时空的故事,让主角的人生再来一次。故事有趣,文笔流畅,内容精实,建议中肯,恍若理财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且没有一般理财书籍那种艰涩、难懂的问题。

故事里主角有稳定的工作、不算低的薪水,贷款买了房、买了车,但各种借贷、各项日常开销、社交支出、汽车保养、子女教育等一笔笔支出依然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甚至到了年纪老迈,挚爱妻子重病卧床时,还须向妻子的初恋情人求援……“赚那么多钱,都到哪儿去了?”我相信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他,也困扰着许多读者。

人的一生都会面临收入不稳、物价高涨、社会保障低、子女教育、赡养父母、医疗支出等问题,除了开源节流,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生活充满着细节,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如果缺乏规划,如何挤出那么多钱来应付日常开销?又何谈“养老”所需的一大笔费用?让这本书为我们指导正确的方法,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规划吧!

理财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恰恰是学校里从未教导过的!富人都是聪明人,但聪明人却不一定都是富人!如果你现在20岁,一定要开始理财规划;如果你30岁,现在开始规划也不算晚;如果你快50岁了,虽然晚了一些,还是有机会,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实用的方法。

或许你还在毫无忌惮地闪刷信用卡、高额贷款、高档消费,或许你还满足于眼前暂时的温饱和衣食无忧,或许你正面临中年危机愁苦不堪,也或许你已步入老年,但孩子们的消费观念正让你担忧着……那么大家不妨阅读书中的故事,了解书中的理念和方法,相信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找到长期被自己疏忽的东西。 Rp+BzQgartDqMe2owoGjuwlc3ZWsLwE1FlovRy0hFsXIVq6sOcbXl/3xab6WJwWB



自序

田尔喻

我有个朋友大呆哥,自诩有20多年的投资经验,对股票、期货、选择权 无一不通,每日研读各种理财书籍、周刊、财经频道,勤做笔记,还去参加各大“老师”的投资课,熟稔各种技术分析。他认为“投资”就是自己的工作及事业,自己花了20多年的人生黄金时间在股票、期货等的研究上,总会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在“选择权”刚开放给一般民众投资时,报纸、杂志和大呆哥的电子邮箱内,充斥着“投资1万元,年赚1亿元”这样的标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按照复利公式,FV=PV(1+R)N,其中FV是本利和,PV是本金,R是利率,而N是投资期数。那么大呆哥投资本金1万元,一天抓盘中的高低点买卖,每次获利5%,一个月操作23次(假设一个月开盘23天),一年操作276次,本利和是7050932275元,70亿啊!岂止1亿!

大呆哥坚信“复利”的威力。

股市每天高低点的振幅多有6%,个股甚至高达14%,给大呆哥上课的老师们的盘后解析,无不生龙活现,精彩刺激,当天大盘的最高及最低点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所以大呆哥相信,只要他每天能从盘中抓住高低点,那上述每天5%的绩效还真是保守了。不信?那么大家上网查查“短线是金”、“开盘十八掌”、“从五分钟K线图来分析,一小时平均线在早盘已经被跌破,由于这是一条短期牛熊线……”这样的资讯——厉害啊!“牛熊线”(多空线)已经精准到以“小时”为单位了,每小时只要赚3%——那么一年后,全世界的财富就归这些大师了?!

自序“‘时间’加上‘复利’大于‘原子弹的威力’!”没错,爱因斯坦没错,大呆哥也没错。

但要复利发威,还必须加上“选择”这个因素。每逢一个获利“点”(周期)后,大呆哥都面临“选择”,选择“获利了结”或选择“继续持有”。而利润越大,选择“获利了结”的几率也越高,这是最简单的人性。举例来说,大呆哥投资10万元,三天后变成30万元,他会不卖出吗?如果不卖,那么变成100万元时,卖不卖?有谁能坚持到1000万元呢?中断持有,复利就终止。而“选择获利了结的几率”这件事,本身几率的大小,也是一种与“复利”公式相似的等比累加。获利越大,了结的几率(即复利终止的几率)也以2、4、8、16、32……的倍数递增。所以人类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因为“复利”发财,而成为富翁的人。

因此,对一般人而言,“复利”的探讨只是个伪命题。只有在周期长(至少以年为单位)及风险极低的理财方式中,才具备讨论的意义。例如,银行定存、政府公债或保险年金,投资100万元,年利率4%,30年后本息和是300多万元。而当风险提高时,例如基金的投资,那么就必须采取定额定期等方式降低风险了。除此,我们还要认识到,银行的循环利息就是一种“复利”,而且银行不需要选择,就拥有这颗“复利”的原子弹。我们徒手空拳的凡人,怎会有驾驭核弹的能力呢?所以对于信用卡、现金卡等,你不会有能力、有机会驾驭它,只能远离。

大呆哥今年快60岁了,硕士学历,军职退休,他原拥有的18%优惠存款的本金早已提出输尽,无妻无子无伴。偶尔我会陪他喝个小酒,听他谈谈这几个月来玩“选择权”赚或亏了百分之几的故事。“选择权”所需的本金很小,一两千元就能下单了,而他身上也就那么两三千元,赚3倍也不过在万元之内。

我们喝的不是酒,是大呆哥的寂寞及流逝的年华。

多年前大呆哥退伍时,才40岁左右,身上有一大笔退伍金及优惠存款。我曾极力劝他,他该做的是个人理财,而不是类似机构(法人)的投资行为。个人理财是把自己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但先要有“收入”才能谈分配。

有财才能“理”。

至于机构(法人)的投资,那是种很专业的工作,机构(法人)的分析师们依照自己的专攻领域和特长,常去参观、了解所投资公司的经营、财务报表及产业变化等,才做得出对这行业或这家公司的投资报告,这是投资团队的心得,不会曝光的。所以,当这些产业的消息面、基本面等见诸各种报纸、杂志、财经频道时,大多早已过时,或又有新的变化。个人怎么能拿这些财经报纸、理财周刊、财经频道的资料,当成自己的投资依据呢?道理至简,人人静下心来都会知道。

购买基金、股票有风险,而且风险无疑比储蓄更大。我们不能奢望普罗大众都像专业投资团队那样有眼光,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实现货币及财富的增值。所以有些财经专家说:“如今是负利率时代,存钱不如花钱,投资不如投机。”这些话对资本市场大鳄而言,或许算是经验之谈,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怂恿他们在刀口上舔血。须知,金融市场实质上是零和市场,自身不会创造财富,只会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富人可能变得更富,穷人可能变得更穷。而且从整体概率上来说,散户们因为资金的薄弱、资讯的欠缺和手法的不成熟,绝大多数没能成为受惠者。

人的一生无法重来,但在小说里面可以。

在这本书里,我虚拟了一个主角,让主角的人生重来一次。在第二次人生中,他做了什么改变?书中尽可能将我们一生所需要的理财常识介绍给大家,并且重视人性和可实践性。例如,家庭的收支及“记账”是理财不可或缺的方法,但是家庭的收支表不能过分追求完美,只要能够反映资金的主要流动方向和用途即可。

另外,我也设计了几个配角,描述了这些配角是如何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如何投资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何边上班边进行“副业”,进而创业的。

有些需要论述或“讲道理”的部分,除了寓于小说外,我还设计了“理财小贴士”来阐述。就整体而言,我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了解一生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财知识。或许有些理财知识你已知道,但是你忽略了,或误解了,就如同你对“复利”的认识。让我们从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充满细节的生活,重新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Rp+BzQgartDqMe2owoGjuwlc3ZWsLwE1FlovRy0hFsXIVq6sOcbXl/3xab6WJw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