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失败中寻找独特意义的自性化

不要用胜败二元论看待事物

荣格心理学认为,只有在遭遇失败或挫折时,其中才会隐藏变化的契机。具体来说,这种变化就是自性化。

自性化并不是“从失败中重整旗鼓、获得胜利的变化”或“为了不失败而产生的变化”,也不是让人在“成功和失败”“胜和负”这样的二元论中发现自己输了。它的作用是让人暂时停下脚步,从自己的整个人生或整体生活方式出发看待失败和挫折,发现其中的意义,找到失败和挫折中最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意义。

为失败和挫折赋予人生中独特的意义,会改变人生的方向。这就是荣格心理学所谓的“失败和挫折带来的变化=自性化”。

话说回来,“自性”(self)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无限地接近“伤痕”。

失败或挫折会给心灵留下惨痛的伤痕,这样的伤痕却有可能让经历这些的人变得独一无二。新皮鞋就是在留下痕迹和变脏的过程中渐渐合脚,成为独属于那个人的鞋子的。

伤痕不会消失,但它也成了区分这个人和其他人的标记。也就是说,伤痕让“他”成为“他”。所以,自性化的过程即凝视自己的伤痕,接受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

有一个俗语很好地解释了用二元论理解事物的危险性,即“塞翁失马”,这个词根据中国哲学经典《淮南子》里的故事引申而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词吧。

“塞翁失马”的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边塞附近,住着一位擅长占卜的老翁。

有一次,他的马逃跑了,别人都觉得他很倒霉,很同情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不久,逃跑的马回来了,还带回了另一匹健壮的马。

大家都说他运气好,老翁却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果然,没过多久老翁的儿子就从这匹马上摔下来,折断了腿骨。

大家又去宽慰他,老翁却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不久,儿子因为受伤,没有被征召入伍。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事情不能用简单的二元论来判断。乍看之下不幸的事情,从整个人生来看也许是幸运的;反之亦然。“成功”和“失败”、“赢”和“输”也是如此,现在看起来的失败和挫折,从整个人生来看也许是给自己带来教训和领悟的“赢”,抑或是“战略性失利”。

世上有很多用二元论看待事物的方法,帮助我们方便轻松地做出判断。但是人和人生本来就是多解、复杂且多面的。如果断章取义,片面地认为某个事是“成功”或“失败”,是“赢”或“输”,是“好”或“坏”,那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荣格心理学绝不是片面判断某个事物的二元论判断方法,它的目标始终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而这正是自性化的本质。自性化也正是荣格心理学认为的人生目标。

在思考自性化时,我们可以先看看高村光太郎最初发表他的著名诗歌《道程》时,这首诗的开头部分

我并没有走在一条通往某处的大路上。

我的眼前没有路;我的身后,路,出现了。

路,就是我踩出来的脚印。

所以,路的最末端,总是站着我。

这首诗所展示的意象,正是自性化的过程。踏上人生之路时,我们走的不是别人造好的路,而是得一边苦恼一边开辟自己的路。唯有这样,人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但是,所谓“活出真实的自我”,并没有嘴上说的那么简单。首先,“自我”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会用“××妈”“××老公”“××公司科长”这些表示职责和职务的词来说明自己;也有人会说“我是××的人”“我一般倾向××”等,从性格的角度来说明。

无论是用哪种方式说明“自我”,我想,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自我”是多面的,并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活出真实的自我——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认识自我。

为了让人了解自我,荣格心理学试图进行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这样做能够增加心灵中意识的领域,而这一点正是荣格派心理疗法的核心。 xk14dEcto//mHf2UubxjYgY2lJODBBn/i0tTBDpQuJ0QhTXnKTe0GB7ASqAcPM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