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欧洲对“物”的思考方式

日本制造的“较真”与“执着”在如今的制造趋势中仍然有适用之处。从欧洲现在的努力方向可见一斑。

2000年欧洲议会提议,要促进商品的再利用,鼓励可持续的消费者选择。其内容包括保修时间延长,保证零部件更换,在修理维护方面进行改善等,使消费者获得更方便的、性价比更高的维修服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这一提议的背景之一,是欧洲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今,当商品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比起购买新产品,多数消费者更愿意“修理”。无论是家具厂商、数码电器厂商、家电厂商,还是消费者,都更希望通过更换零部件或者其他的修理方式来解决商品的质量问题。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爱惜物品的文化。日语中有“モッタイナイ”(浪费)一词,被译成“mottainai”,而为世界所知。

可是,日本在战后受欧美消费主义文化浪潮的影响,逐渐成为消费主义国家的先锋。

据官方估算,日本每年大约产生2759万吨食品废弃物,2015年平均每天有1700辆大型卡车被用于丢弃食物。

“是谁把日本变成了这样?”对此,恐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通过了解现在的日本制造就能够猜出,日本已经完全地陷入“用完即丢”文化。

我在这里提倡的是“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即复活曾经的“Made in Japan”。万一产品还是发生了故障,在马上给顾客维修并送回产品的同时,还要彻底探究产品故障的原因,杜绝同类故障再次发生。若是建立起这样的体制,日本在这个领域还能领跑世界。

制造在日本,销售在日本。对品质要求甚高的日本消费者能够认同的产品,也一定会被海外消费者所接受。

那么,就让我们再次回到原点,首先在日本贯彻“真正的好东西”“高度设计”“高级品质”“高水平售后”,实现“重生的日本制造”即“SHIN·日本制造”,向全世界宣告“Made in Japan”的回归。 qQJcpk090HVnsjigd4KA2KFwhID1wukfXYiTBirbnSysDRvZifPjBsQCzOkN82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