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在入春的时候,突然掀起的一股美名远扬的烧烤热,几个月之后慢慢冷却下来了。看来依靠炒作流行起来的东西,即使一时风光无限,如果本身不具备可持续性,最后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
大学时一个与我非常要好的姜同学,就一直在淄博工作(还担任过当地的律协会长),我曾经一直想到他的家乡去看看他。我的妻子也说过,还没有登上过著名的泰山。于是 5 月下旬我们就临时决定去一趟山东,跑了济南、淄博、曲阜、泰安等几个旅游地。
在济南火车站,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当时下了火车往外走时,在人数不多的接站处,见到有“司导”(司机兼导游)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牌子,于是我们就径直走了过去与他会合。“司导”与我们打过招呼后,仍疑惑地看着我,又往我们后面张望,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地说着:“61,61。”我问他说 61 是什么意思,他说公司提供的接站信息,是要接 61 岁的人,可是我们看上去不像 61 岁的人啊。我当时在心里跟自己开玩笑,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我要说:“我爸在后面,马上就到。”
登泰山的时候,有两处相隔很远的上山缆车,一处停运,在维修。结果“司导”带我们坐观光摆渡车时,稀里糊涂地坐错了车,去了停运的那个缆车处。为了不来回折腾,我们就决定试试直接慢慢爬上山去。胖胖的“司导”走到一半就不行了,自己退了下去,说要开车到另一个缆车处去等我们下山。我拉着妻子,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强爬过最陡的十八弯路段,终于登上了南天门。妻子不想再往上爬了。为了及时赶上当天下午最后一班下山的缆车,我自己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跑着上了一趟玉皇顶(并录下了上面的景象分享给妻子)。经过这次的教训,我们决定,以后再也不要尝试做这种接近体力极限的事情了。
那次游览泰山和参观孔子纪念地时,我记得像以前一样,在门票之类的纸片上记录了当时口占的好几首诗。可是也像之前那样,过后,那些纸片都不小心被当成废纸扔掉了。只剩下了下面这一首小诗,当时写在手机上,保存了下来(所以现在我出门在外写、记东西时,都会写在手机上):
齐鲁赶烤凑热闹,
寻姜未遇兴仍高。
人间烟火食为天,
名利浮云随风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