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审扎习惯根

习惯是在长时间内养成的行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有赖于从平日细微的事情做起,重点是养成道德自律,学习自觉,身心自强,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幼儿的本性是纯洁的,他的好习惯是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逐渐形成的。幼儿时形成的习惯常常是一个人个性的基础,会影响他的一生,如无特别原因,已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因此,父母一定要十分重视孩子小时候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从小就会养成一定习惯,这些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是父母培养和影响的结果。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靠父母和孩子日久天长的共同努力。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幼儿期的可塑性最大,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习惯主要在幼儿期和小学阶段形成,这时期加强教育和培养,他容易接受,并容易形成好习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要从小培养,若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培养好习惯,或改变不良习惯就难了。

勤奋、节俭、认真、细心、专心是孩子最基本的好习惯,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他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好习惯是金钱买不来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使他养成好习惯。

1.勤奋

勤奋是不懈努力,其中勤是一种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态度,是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好习惯;奋是鼓起劲来,振作精神,发愤努力。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奋的人,唯勤能奋,唯勤致祥。勤奋是孩子成才的基本条件。毋庸讳言,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经过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而能得到。我国南朝大臣王通说:“天下没有不劳而成功者。”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指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个人有了懒惰习惯,这个人就断送了希望;一个家庭有了懒散习惯,这个家庭就断送了希望;一个民族形成了懒惰习气,这个民族也就断送了希望。

勤奋不单指辛勤劳作,艰苦奋斗,勤奋更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家庭、一个人发展向上的动力。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勤奋与智慧是忠实伙伴,懒惰与愚蠢是亲兄弟,勤学和知识是好朋友。人没有加倍勤奋,就既不会有才能,更不会成为天才。人不努力,命运也帮不了他的忙,因为只有勤奋才出智慧,而懒惰会毁灭人的聪明才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指出:“划分天才和勤勉之别的界线迄今尚未能确定,以后也没法确定。”古人云:“勤,懿行也……俭,美德也。”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永远是成功的保证。

人富裕后容易变懒惰,懒惰就会败落。为什么寒门出人才?因为穷人家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多,能勤奋,意志坚定,毅力坚强,不像富人家孩子,大多锻炼机会少,行为懒惰,意志力差,毅力懦弱。可以说,不做事的人是懒惰的,不勤于做事的人是懒惰的,没有认真把事做好的人也是懒惰的。因为一份勤劳,便有一分收获。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奋与否,使孩子之间犹如寸木岑楼。德国思想家歌德 说:“我们的本性趋向于懒怠,但只要我们的心向着活动,并时常激励自己,就能在这活动中感受真正的喜悦。”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 指出:“怠惰是诱惑的温床,疾病的摇篮,时间的浪费者,福佑的吞食者。”

要让孩子从小明白,除了阳光、水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人的其他一切物质生活需要的东西都要通过劳动获得。人生并非处处美好,生活并非事事温暖,阳光并非天天明媚。要生存,要生活得好,要发展就得靠自己的勤奋和拼搏。贪图安逸,过度追求享乐,而不勤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英国文学家乔叟 提醒:“懒惰是一切邪恶之门,一个懒惰的人,正如一所没有墙壁的房子,恶魔可以从任何一方向进来。”我国清代政治家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走向犯罪者,其中许多是妄想不劳而获者,不劳动,就会变为懒惰的人,变为不聪明的人,变为社会负担或祸害。人可以通过勤奋改变命运,凭着勤奋站稳脚跟,干出一番事业。谚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斯特娜夫人指出:“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因为勤恳是一个人最主要的品德,是幸福的源泉,而怠惰则是万恶之源。”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勤奋的问题。我小时候念书时,家里人说我笨,老师也说我没有学习数学的特别才能。这对我来说,不是坏事。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经常反问自己:我努力得够不够?”只有勤奋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成功的果实。

中国人自古有勤奋的优良传统。勤奋是人的真本事,人只要一直勤奋,就能最终取得成功。管仲指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鲁迅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清朝政府自中叶以来日益腐败,在外国列强的进逼下,节节败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执政的八旗子弟是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缺少先辈们的勤奋耐劳和吃苦奋斗精神,缺乏无私的高尚品德,因而在自身利益与民族利益必须取舍之时,用牺牲民族利益,来保全自己的私利。可见人品德上的自私与行为上的懒惰是很可怕的,这种人一旦掌权是非常有害的。颜之推指出:“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我国唐朝诗人李商隐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人会“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2.节俭

节俭指用钱物有节制,能俭省。其中节指节约,节制;俭不仅指俭朴、俭省,而且与“约”相联系,是冷静、不浮躁,与放纵相对立。节俭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我约束能力,也是一种思想理念和生活作风。一个人如能处处节俭,则必事事约束自己,不会肆意妄为。节俭是生活约束、享乐约束、饮食约束。老子以慈、俭、谦为三宝。两千多年前的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奋节俭的人会珍惜拥有,不惧怕困难,因为勤是修身宝,俭是夜明珠。不论时代和环境如何变化,这是不变的规律。

在节俭教育上,中国自古重视富门寒教,因为人阔了闲了,自制不够就容易出事。司马光指出:“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这是至理名言,凡奢侈者,历天荒地老,终久会败家或毁业,这是必然规律。

《易经》讲节俭有3种境况:1是“甘节,吉。 ”即把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乐事,就能带来美好和吉祥。2是“安节,亨。 ”即能安于节俭,不过分追求享受,则做事通达顺利。3是“苦节,贞凶,悔亡。 ”即把节俭当苦差事,将有不测之凶兆。节俭不仅是一种意识和美德,更是效率的基础。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仍要节俭,在享乐诱惑面前如木人石心。因为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立身和取得成功。中国南宋文学家陆游指出:“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法国作家雨果 说:“节制贵于黄金。”

财富很多的人家,经不住一个败家子的挥霍而变穷;很穷的人家,会经过一个勤奋节俭者而变富。让孩子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对培养他的承受力和意志力都有好处。让孩子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不浪费食物,不糟踏劳动果实是人有良好素质的一种表现。对孩子自幼进行节俭教育十分必要,不能让他过象箸玉杯一般的生活。这不仅是节约、省钱的小事,而是培养一个人终生受用的精神。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认为:“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勤俭节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国亿万富翁小约翰·洛克菲勒为了不出败家子,对6子1女的生活费用严格控制,从上学起每周发放一次零用钱,每人有一个消费帐,发钱时仔细检查,账单清楚者下周递增5分,不清楚者减5分。钱提前花完就给家里人擦皮鞋取得报酬,长腰1角,短腰5分,背柴拔草每小时若干。他的孩子都穿着同雇工们一样的衣服,没有过奢华生活。他要求孩子“平民化”,不让把食物吃剩在盘子里,电灯不用时要关掉。他认为这样益于孩子懂得节俭,避免浪费。像他这样让孩子饮冰茹檗,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有出息。

为什么历史上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原因是丢了勤奋和节俭,不继续奋斗,不能自制。勤奋能生财,节俭能留财。节俭是生活的大智慧,人只有节俭不奢侈,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好。要让孩子时刻记住“忠爱节俭”,在做所有的事情时坚持节俭,节俭的好习惯便会渐渐形成。忘记节俭,奢华往往使人沉溺于享乐的心情之中,不易做到神清气爽。孔子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一次新闻发布会将要结束时,坐在第一排的美国NBC公司副总裁麦卡锡突然钻到桌子下去,当人们不解时,他笑着钻出桌子下,拿着自己掉了的半截雪茄接着抽,并解释道:“自从我生下来以后,母亲就告诉我,对每一个美分都要珍惜有加。”日本巨富森泰吉郎年近九十,上班还自带饭。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滋生了一些“小贵族”,大把大把花钱,物质无限量供应,在他们身上谈何培养勤奋节俭的习惯。

志由甘肥丧,心以淡泊明。古人云:“平昔奢侈之人,一旦窘乏,必不能堪,窥窃之心,由是而起。”“专务侈靡,耗其财帛,败其身家,会父母教训而不从,责之而不改。”“用之盈虚,在节与不节耳。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考察历史和现实,无论大家小家,无论士农工商,勤奋节俭,未有不兴,骄奢懒惰,未有不败。德裔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让孩子养成节俭习惯,以免放荡的罪恶降临到身上。人的欲望无止境,父母不可引导孩子追求仙山琼阁般的奢侈生活。因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给儿子的遗言说:“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法国教育家卢梭 认为:“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

3.认真

认真就是严肃对待,不马虎,不敷衍塞责。认真是孩子需要从小养成的重要习惯。

认真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是专注的意志品质。世上没有被认真克服不了的事情,也没有被认真攻不破的堡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就是从思想上重视。毛泽东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电脑专家李申杰深有体会地说:“从小养成认真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真重要。”父母让他学画学书法,这培养了他专注认真的习惯,认真的习惯帮助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有许多人之所以做事失败,就是败在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工作从来不认真去做,游戏人间,就不会把事做到尽善尽美。所有事包括学习、科研和艺术,要做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是第一位的。人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深刻,只有认真钻研才能深入,只有认真工作才能有成效,只有认真对待困难才能被克服,只有认真研究问题才能解决,只有认真做事才能成功。

世界上最有力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坚持。认真前面已说过,指严肃对待,不马虎。坚持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持之以恒。认真的人改变自己,坚持的人改变命运。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根源。我国北宋思想家王安石写了一首诗《泊船瓜洲》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中的“绿”字,令他颇费思量,曾考虑过用“绿”、“到”、“过”、“满”、“入”,经过否决,最后剩下“绿”和“满”,到底用哪一个好呢?再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决定用“绿”字,为什么呢?“绿”是入声字,吟诵时非常短促,而“满”是仄声字,吟诵时比较绵长,短促就表明快,绵长就反应慢,所以“绿”比“满”更好,表明绿是很快的。作诗吟词如此,作世间所有的工作都得认真,认真就得佳绩。

曾有一个青年去求职,见到老板时,老板说:“我们不缺人,一个月后再来。”他一个月后去了,老板说:“我有事,过几天再说。”过了几天他又去了,这样反复了多次,他再次去时,老板说:“你脏兮兮的,我们不要。”他借钱买新衣服穿着去见老板,老板说:“你不懂电器知识。”他学习了几个月电器知识后仍去,老板说:“我干了几十年,第一次遇到你这样有耐心和认真的年轻人。”老板接受了他,他后来成功了,他就是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他的求职过程说明,人只要有认真和坚持四个字就会得到成功。

认真就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十分重视,重视学习、生活或工作中的所有细节,不马虎草率,始终如一;要一丝不苟,严格对待每个环节,不敷衍了事。常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是人最为重要的处世态度。不论时代如何进步,不论科技如何发展,不论人的生活如何变化,人要把事做好就必须认真,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父母教育孩子要认真,孩子有了认真的精神,长此以往,就能取得成功。人如果在小事上不认真,苟且,那么,在大事,他在一生中一定是一个苟且的人。要让孩子懂得,人不聪明,认真做事就能变聪明;人本领小,认真做事就能提高本领;人有时做事欠积极主动,有了认真的态度就能积极主动做事,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4.细心

细心就是用心周密。细心是孩子必须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习惯。

细心对孩子来讲,主要是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时周密,在生活和学习中用心细致的习惯。周密就是周到而细密;细致就是精细周密。生活上除了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之外,特别要强调做事有条不紊,细心做好每一个环节。细心又是会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古人所说,胆尽量大,心尽量细。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罗曼·罗兰说:“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为。”以上所论一致强调了细心的重要性,因为细心能让孩子发现事物特征和细微差别,是提高他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鲁班见草叶边缘密而利的细齿划破手指,构思发明了锯子,阿基米德沐浴时见木块飘起而发现浮力定律,牛顿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见茶壶盖在喷气时被冲起而产生联想制成蒸汽机,莫可里因踢到乌龟壳,壳内空气因振动发出悦耳之声,受到启发造出小提琴,这些发明成果的取得都与发明者的细心分不开。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心,世事洞明皆学问。美国思想家爱默生 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对事物能细心观察和思考,是学业、事业和创新方面成功的秘诀。正所谓“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家教要重视孩子生活上的细节,运用它来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容易达到的要求做起,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措施。我国战国时法家韩非在《喻老》中指出:“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认为:“天才这个字本来含义极其暧昧,它的定义绝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

细节始于计划,计划同时也是一种细节,是很重要的细节。发现细节源于态度,注重细节就是细心,重视细节与否也体现人的素质。但细节容易被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真状态,也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人想要把事做得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做到细心,重视细节,才能做得优秀。让孩子在生活中有细心和善于发现,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考虑细节,注重细节的人,就有细心,他不仅能认真对待工作,对小事细心做,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机会,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我国清朝皇帝康熙说:“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

做事细心是人应具备的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日积月累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习惯培养,因为人的行为90%都受习惯来引导,所以要让孩子在习惯中培养功夫,培养细心,提高素质。做事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一般,他的事业往往有相当的成就。做事粗心马虎的人,而一心渴望成功,竭力追求成功,成功却了无踪影。做事细心的人,能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的人,成功却不期而至。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性躁心粗,一生不济。”人做事决胜的关键在于抓住细节,人的成败决定于能否细心。

5.专心

专心指集中注意力于一事,心不旁骛。专心致志是人的一种好习惯,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做,才能做好。读书能专心,学习有恒心,做事有耐心,这些品质在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要让孩子认识专心与不专心,努力与不努力,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树立人家能学成,自己也能学成的信心。《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了专心学习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即使未学会,未听懂的东西,去专心学,专心听,就能听懂,就能学会。荀子说:“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专心是做事能全神贯注。人与人相比,聪明程度相差无几,但专心程度差别大,所取得的成绩就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不会取得满意成果。许多专家学者指明了专心的习惯对人的好处,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鲁迅说:“一个人做事不专,既要翻译,又要作小说,还要作批评,并且也要作诗,这样弄一点,那样弄一点,这怎么弄得好呢?”

做事专心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专心也是重要的心理品质。孟子曾讲过一个故事,著名棋手弈秋教两个徒弟学下棋,一个全神贯注地听讲,另一个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飞来了,如何用箭把它射下来。两个人虽然一起学下棋,可是成绩相差很远。这不是因为后一个人的智力差未学好,孟子说究其原因是“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我国现代政论家邹韬奋认为:“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科学研究发现,超常儿童都有超人的专心和超人的注意力,能专心一志,这是他出众的根源和特点。

专心是发挥智力、学到知识和提高技能所必备的心理素质。那种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的知识很难精深。只有牢牢盯着自己目标专心做事的人,才会取得好成绩。我国清代理学家陈宏谋说:“性情易平,心思易专。平则不偏,专则不杂。不偏则事理得,不杂则可免始勤终怠之弊。”做事不专心,而去空谈一些无聊的事情,足以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毁坏一个人的意志。无聊而又无谓的闲谈,往往只会使人养成肤浅而人云亦云的习惯,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空谈是不切合实际的言论;闲谈是没有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这些习惯是专心做事的大敌。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明确的目标,更要有专心努力做事的品质,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的好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使阻力减少到最低点,使体能节省到最小点。培养孩子好习惯不能忽略小事情,微不足道的事却能成为成功的起点或被忽略的隐患。习惯非天成,不从一点一滴做起,好习惯就不易养成。“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英国经济学家约·凯恩斯 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命运至关重要,家教的重要任务是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指导,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他拥有幸福的人生。孩子一旦有了勤奋节俭,认真细心,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会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与顺利,父母要在家教中让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 UaCq18cNoRhnSsPhns+iG1CBMcXDW94oaLJ7Wo8wW3U1/qGy4jMCpe1iZvbAtQ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