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娇养害子女

娇养就是溺爱放任。溺爱是宠爱过度,这是现代社会孩子成长中的第一危害;放任即无任何要求和约束。父母过度溺爱,对孩子已造成伤害,还不晓得,自以为是。溺爱造成孩子性格上自私、任性、暴躁、刁蛮、怯懦、偏执、孤僻;生活上懒散、贪图享乐、不吃苦、过分依赖、爱闹冲突,导致他今后生活创剧痛深。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在优越环境里受到过多娇惯的孩子,物质丰富,生活舒适,一切享受理所当然,他就不觉得别人对他有什么帮助,不会产生帮助别人的思想;他万事不用操心,没有任何困难,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在困难面前自然束手无策;他不会做事,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未养成勤劳节约的品德,就难以具有把事做好的动力,如陶犬瓦鸡。

当前,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过多放任迁就,包办代替,过度保护,这是家教的严重误区,这样做会使孩子长不大,难成熟,使他成为膏粱子弟,如朽木粪土,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诸多痛苦和不堪,所以,必须防止这些误区。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能享受,不愿吃苦,是溺爱和包办代替的结果。古代人们就发现“寒门出孝子,白屋出公卿。”过分溺爱和包办代替必然导致家教失败。

1.溺爱娇惯

溺爱即娇惯,这是当前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养育孩子的方式。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但把爱变成溺爱,这爱就贬值,甚至成为祸害。以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曾是孩子成长中的主要危害,现在父母过度溺爱是对孩子的主要危害。父母之爱是心灵之爱,是伟大亲情中最高尚的行为,但不能只注重施爱而忘记为人父母对孩子品德、精神和人格的培养。马卡连柯说:“一个家庭如果只生一个孩子,父母就会有意无意地娇惯、迁就、溺爱,加上没有兄弟姐妹的相互制约,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的性格,给家庭带来不幸和祸害。”他进一步指出“毁于盲目的母爱的人,比毁于危险的小儿疾病的人更多。”由于父母过多溺爱孩子,不知酿成多少人间悲剧,溺爱孩子如厝火积薪。

被溺爱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度膨胀,自私虚荣,经不起风浪。溺爱造成了他的依赖性、懒惰性,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人。父母越溺爱,孩子越任性。溺爱孩子是孩子的不幸,也是父母的不幸,溺爱只会带给孩子人生的灾难。雨露过润,则万物不实。

溺爱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幸福,被溺爱的孩子自我认识是模糊的。湖南一个13岁孩子用菜刀砍死熟睡中的父亲,当审讯人员问他:“你为什么要杀死你父亲?”他横眉立目地说:“他今天为什么骂我?”过度溺爱已经洪水猛兽般淹没了孩子的良知,含辛茹苦养了个仇人。在父母过度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会像这个孩子一样无情、自私而凶残的人。

溺爱会带来孩子的无知与无情。某地一个6岁小孩乳臭未干,却染上了电子游戏机赌博瘾,他玩游戏顾不上吃饭,母亲爱子心切,跑去拉他回家吃饭,仅此而已。孰料此子“呸”一口恶痰飞到他母亲脸上,并扬言回家拿刀砍了你,回家后果然在其母亲不防备时给了她一刀,邻居赶来救起这位母亲时,那儿子仍骂不绝口。孩子如此,平时的溺爱使之然。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但溺爱不是阳光,而是病毒。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怎样爱孩子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因此,父母爱孩子要丢弃非常心,找回平常心;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不能犹夏炉冬扇,爱要科学、理智、冷静。“严为爱,宽为害。”

星星小时候非常任性,他看电视节目,全家人都得陪着,在他高兴之处,大家都得鼓掌,他去卫生间谁也不能调换频道;在商店的玩具柜前,他喜欢什么就得买什么。他4岁那一年,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却仍任性地出门玩耍,大人劝阻不了,就任其所为,结果突然休克,经检查是患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虽然抢救及时,但留下的严重后遗症使他再也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样进幼儿园上小学,这不能不说是溺爱造成的一个悲剧。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孩子的任性、自私,就是在父母的百依百顺中训练出来的。”

父母爱子之道,不可不察。父母不仅要爱孩子的今天,更要爱他的明天。溺爱孩子的结果只能产生两种人格类型,一是无拘无束的纨绔子弟,一是强悍却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最终贻害家庭和社会。过度溺爱孩子是父母的一种愚蠢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终生痛苦。

过分娇惯孩子,表现出的是父母对家教的无知。

父母过分娇惯,孩子长不大。对孩子不当的娇惯,就在无意中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韩非子说:“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后汉书·仇览传》云:“孤犊触乳,娇子骂母。 ”父母如果娇惯孩子,只是图一时之乐,会贻无穷之患;因为娇子无孝子,宠儿多不幸。

孩子对自己处于被关怀被照顾的地位很敏感,忽略这一点会养成他任性,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覆水难收。谚云,“娇儿一日百年悔。”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虽然十分疼爱,但不放松教育,他认为“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有一个叫赵红的妇女,结婚20年才生下儿子,对孩子爱得热烈、深沉和执拗。孩子5岁时丈夫因车祸去世,她更娇惯孩子,白天给他做好吃的,陪他玩,晚上加班挣一些钱以补家用。孩子被娇惯任性久了,和人吵嘴或打架从不吃亏,在上学时因打架受过几次警告处分,工作后,多次因打架被公安机关拘留和处罚。一次,他与几个哥们在酒店吃喝时,与邻桌一伙人因言语冲突打起来,他们人少被打得头破血流,他拔出弹簧刀结束了邻桌两个人的生命,后来他被判极刑,这就是被娇惯的恶果。俗话说:娇子难成才,惯子如杀子!那种对孩子过分娇惯和呵护,只会让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吃尽苦头,这种娇惯是一种罪过。

被过分娇惯的孩子私欲不断膨胀,变得蛮横和无理,父母便变得无可奈何。1999年一名女硕士研究生因导师对其毕业论文不满而跳楼身亡,这个女孩从小一直被父母娇惯,从来没有受过一点点苦和不顺,承受力极差,碰到一点不如意就自我了断,是父母娇惯酿出的恶果。古人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我国明代教育家吕近溪在《小儿语》中说:“儿小任情娇惯,大懒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2.放任迁就

孩子不可放任。一说管教孩子,有人认为是陈腐观念,说孩子小时候要少管,言之凿凿地说某某从来不管孩子,他家的孩子多么有出息。这是值得警惕的论调,听了这种论调的误导,会使家教误入歧途。还有一些人言必称美国的赞赏与快乐教育,说美国的赞赏与快乐教育很优越,而一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过教的陈先生到美国任教多年后说:“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我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虽然在开发智力方面有一定长处,但放任自流时间太长了,孩子总是在玩,看看美国社会,有多少科学家是他们自己培养的?”

放任是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过度放任孩子犹委肉虎蹊。郭峻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一切由着他的性子来。过分放任使他养成了任性无羁和好吃懒做的恶习。他为了要零花钱对父亲拳打脚踢;母亲做的饭不合口味,就骂“做的什么臭饭!”他不吃,父母就领他下馆子。上了初中,他学会了抽烟、喝酒、进网吧。慢慢钱不够花,就把手伸向别人。父母还认为孩子的这些是鸡毛蒜皮的小毛病,不让别人说。一次郭峻偷别人东西时被抓住,他父母骂别人栽赃陷害。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在父母的放任、纵容和袒护下,郭峻最终陷入犯罪的泥潭,某年8月的一天,他潜入邻居家偷了那家的许多钱,被公安局抓去,等待他的是法律惩罚,这是父母的放任毁了他。

孩子被放任太久,他就专横和任性,就不受管束了。对他的错误放任或袒护,会给他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放任换来的是孩子的不肖与父母的无奈和失望。名人的孩子中不肖者较多,为什么?一些名人对孩子放任多,管教少,造成孩子不肖。俄国作家克雷诺夫 说:“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害实在不少。”

9岁的小宏是父母的“宝贝”,只要他小嘴一张,不管合理不合理,吃的、穿的、玩的全得到,在大人放任下,他养成了飞扬跋扈胆大妄为的性格。他常因一些小事和同学打架。一次大孩子小勇和伙伴踢足球,小宏要踢,人家嫌他太小不要,他就抱着足球不放,他夺不过大孩子,就躺在地上撒泼,他父亲听见他的哭声,出门来踢了小勇一脚。他父母放任自家孩子的无理,助长了他的恶习,俗话说“十个刁蛮九个歪”。小宏后来又染上偷摸恶习,父母仍然放任,说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一次他溜进芸芸家偷窃时被芸芸妈抓住,给了他一耳光,他记恨在心,想着要报复。一天,他看到5岁的芸芸一个人在玩,就把她骗到山上,推下水井,夺去了她宝贵的生命。小宏父母一贯放任孩子是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任性,在父亲面前则能克制自己?原因是母亲放任多。只把任性归咎在孩子身上不准确,其实每一个任性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对放任的父母,这是铁的规律。对孩子的错误,只有寸步不让,严格管教,才能使他任性不得。

迁就是父母对孩子不良言行的忍让、无视和袒护。迁就孩子如用明珠弹雀。

有些父母百般迁就孩子的错误,使他从小就成了家中性情暴躁的小皇帝,动辄向父母发号施令,或者大发脾气,日子久了,粗俗语言,无礼举止便代替了他天真可爱之处。因为迁就过多使孩子的认知产生了误区,以为自己的言行是合理的正确的,进而使他形成了任性霸道的脾气。孩子的不良言行不是天生的,是在父母的一次次迁就退让中形成的,父母越迁就退让,他就越骄横任性。父母对孩子从小时起有求必应,什么都依着他,一味迁就,他就养成了不听劝告而任性固执的性格,会把他培养成一个一意孤行的无赖。

迁就孩子的毛病,是低估他的理解力,会助长他的不良习气。孩子违反规矩,不按要求去做,要从他的不良行为刚发生就进行批评,坚决制止,绝不迁就。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全家人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错误言行无原则迁就,这样的家教状况堪忧。父母若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这是理想化的观点。司马光说:“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一个小孩叫安芹,从小被父母当宝贝,幼小时她要玩具,再贵,全家人省吃俭用也给买;她要吃零食,手头再紧,也满足她。时间久了,她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习惯和自私任性的毛病。上中学时她追求吃喝玩乐,对学习没兴趣,黄色电影刺激她的神经,烤大虾和香槟酒使她流连忘返。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书了,父亲送她当了一名纺织工,她好逸恶劳,吃喝玩乐的恶习不改,干了一个月嫌累便辞职了,然后就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住在一起,手头钱花完了,就在车站以色相勾引人,她的要好瘪三假冒公安人员从中敲诈勒索,她沦落成一个流氓诈骗犯。这里的教训是父母无理智迁就她的不良行为,把她推向邪路。

父母什么都顺着孩子意愿,对他的无理行为不严责,姑息迁就,必然助长他的不良行为。孩子小时候不良行为的恶果当时不易看出来,但已经种下的不良种子,将来会使他变为一个蛮横无理之人。因此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要决不迁就,绝不退让,严肃批评教育。

3.包办代替

包办代替就是一手负责办理,替代对方。父母在生活上的过多包办,会毁坏孩子的成才之路。家教有一条原则是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不要他做什么都不放心,都包办。孩子的事越包办,他就越依赖,包办多了他就长不大。如果父母把什么都替他包下来,包得今天,包得了明天吗?能包得他的一生吗?在包办下成长的孩子,保护极多,磨炼极少,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艰苦奋斗的意志,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

父母过多的包办阻碍了孩子能力的提高,也会使他缺乏责任心。孩子的成长需要机会,父母包办了,他就没有自己思考和动手的机会了。有过分勤快的妈妈,就可能养育不出勤快的子女。包办带来孩子的懒惰与无能,同时带给父母的是失望与悲哀。有这样一个孩子,一次带熟鸡蛋到学校去,因自己不会剥皮,不会吃,只好把鸡蛋再带回家,这就是包办造成的生存困难典型。古人云:“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此为造福;广田宅,争什一,鬻功名,此为求福。造福者淡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超常的包办势必造成孩子软弱、怯懦、自卑。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就越差,一旦离开父母就寸步难行,这方面殷鉴不远。一位初中女孩的母亲,为了女儿考上重点高中,啥都不让她做。晚饭后,女儿推开碗就进书房,母亲8点钟送进削好的苹果,9点钟送进剥了皮的熟鸡蛋,10点钟送进冲好的牛奶,睡觉前蹲在地上为看书的女儿洗脚,日久天长这样做,必然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十分低下,思想也会缺钙。正是父母的这种做法在不知不觉中辛辛苦苦孕育着孩子的苦痛,用自己的辛劳去摧毁自己的目标。

2010年8月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台《新闻正反方》报道,河南有个杨仁,从小父母十分疼爱他,对他什么事都包办,他有时上厕所都嫌烦不愿去。到2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姑姑等亲人找了一份工作让他去干,他怕苦不干,就给他送饭吃,因故几日未送,他竟然饿死了。

父母包办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让他安常处顺,必然影响他各种能力获得,阻碍他好习惯养成。他长大成人后,因从小缺少必要历练,而家庭生活不幸福。这些孩子智商不低,却是生活上的低能儿,原因是这些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生活起居料理过于细致,导致他好逸恶劳,生活能力差。因此要让孩子吃点苦,负点责,克服点困难,这是真正关心他。

父母代替孩子做太多事,会使他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这是显而易见的。

过度代替孩子做事,是告诉他什么不要做,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一旦走上社会,必然是个无能者。如果父母什么事都代替,不让孩子动手、动脑,就等于把他的手脑都束缚起来了,将来他什么都不会做,会成为无用的“废物”。孩子的自理能力绝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关系到他的自信心和生存能力,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多动手,自己少代替。一位17岁女孩在家不会做任何饭菜,当问离开父母时怎么办?她回答:“下馆子呗!”父母尽力代替孩子做事,实际上是在代替过程中摧毁了孩子将来的幸福生活。

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责任意识的缺失,使他丧失了自主活动的信心和能力。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曾经批评那些父母由于过分代替和保护,使孩子变成“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面白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

湖南省的魏某8岁上中学,13岁(1993年)以596分高出重本线许多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他母亲从中学到大学一直陪读,为他做饭洗衣服,料理生活。在大学四年级时学校为了锻炼他,曾安排他住集体宿舍,但他时常找不到袜子、牙膏、饭碗等,他也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鞋子、碗筷、袜子和其他小件物品,常把别人的当自己的,最后只能又回到母亲的代劳中。他17岁被中科院录取为研究生,但因生活不能自理,后来被劝退。

父母不能把孩子小时候生活上的什么都安排好了;上大学了还把行李送到宿舍,铺好床,打扫卫生;工作了,家里的什么都安排好了。有时在街上看到送学路上十七八岁的儿子两手空空,大步朝前,父母一手提箱,一手提袋,肩上背包,努力随后,父母这样做,孩子的能力不退化才怪呢。父母事事代劳,必然阻碍孩子能力的提高。因为不是时运,也不是机遇,而是人的双手和大脑主宰自己事情的成败。

父母若过多代替孩子做事,会扼杀了他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心智发展的机会。聪明理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子做,而是引导他自己做,父母与其越俎代庖,不如宽心放手,留给孩子一个机会,给他一个自信,让他经历风雨,撑起一片自己的天空。现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代替多,孩子自主少,劳动少,动手能力低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些都是孩子从小受到的磨炼太少造成的。可见尽力包办代替孩子实在是误人之举,要成就人才,必须让他经历吃苦和磨炼。

4.保护限制

保护指尽力照顾不使吃苦。过度保护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扼杀。过度保护,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被严重压缩,会带来他的无能。如同将一棵松树苗栽在花盆里一样,他的高度、茁壮度都会受到很大限制。过度保护会造成孩子心理畸形,使他自私、反叛、低能。他接触不到社会,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感知都有限,心理成熟度不足,适应能力差,就难以承受生活和工作的重压。

过度保护孩子,会减少他经受困难和挫折的锻炼,使他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无法独立面对困难和挫折,极易失去自信和勇气。据《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唐太宗李世民指出:“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 ”这些道理做父母的不是不知道,而是舍不得让孩子经风雨,认为保护孩子理所当然。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切不可作茧自缚。

我国战国时有一个叫触龙的人对赵太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那就是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据说善于奔跑的非洲豹捕到猎物时不是立即将其咬死,而是有意识地放生,然后驱赶尾随而来的豹崽去追赶失魂落魄的猎物。小豹追赶一阵若停止脚步,母豹会愤怒地撕咬小豹,小豹领悟到母豹的意图,便奋力狂追逃去的猎物。母豹的“教子之道”似乎冷酷,实际教给了小豹生存能力,相似计深远。

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在学校操场训练,既晒太阳又流汗,心疼得不得了,在休息间隙既为孩子擦汗,又递饮料,还埋怨老师让孩子吃了苦;有的甚至编谎说孩子生病,让逃避训练,把孩子十分需要的训练和锻炼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给剥夺了。罗曼·罗兰说:“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无论哪个阶级的后代,靠祖荫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

雕鹰是生活在美国亚马逊平原上的一种叫“飞行之王”的鸟,雕鹰的幼鸟出生不久,就要经受母鹰残酷的千百次的飞行训练,才能获得母鹰口中的食物。母鹰把幼鹰带到悬崖高处,然后把它摔下去,有的幼鹰因为胆小没有飞起就被活活摔死,不经过这样残酷的训练,雕鹰就不能飞上蓝天,会因为捕捉不到食物而饿死。母鹰后来还会把幼鹰翅膀上的大部分骨骼折断,然后从高处推下,幼鹰得忍痛振翅飞翔,母鹰知道,雏鹰不经过痛苦的翅膀再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

过度保护带给孩子的是无助和无情,使他变得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袭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手足无措,茫然由命了;他也不会关心父母。自我锻炼恰恰是孩子形成良好意志、品德和行为的必由之路,是人成长的自然法则。古人云,孩子啼哭任其啼哭,不必慰之使止,盖啼哭可以泻火,婴儿纯火,正欲泻耳。孩子啼号卧地不起者,万勿抚慰,抚慰必生躁暴。这是古人对不当保护孩子的提醒和警告。

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越。过度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等于把他的前途也限制了。

孩子需要的是立足社会、面对未来的支撑力。父母不忍心孩子受磨难、承担责任和经历风险,实质是限制孩子的成长与成才,限制孩子有所作为与发展。曾国藩在《家书》中说:“衣食之忧,呵护有加,只是妇人之仁,算不得慈。”

父母不能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与活动,把他封闭在家这个狭小天地里,日久天长,习焉不察,使他的天性泯灭了,兴趣消失了,意志脆弱了,性格扭曲了,思维能力被压抑了,心理承受能力变差了,就经不起哪怕是极小的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就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缺乏抵抗能力。有一位高中学生说,他上街总被妈妈紧牵着手,他到食品超市打酱油妈妈都不放心,说是怕被车撞上;而且不让参加体育锻炼,说是打篮球怕摔倒,游泳怕水脏。在这种限制中生活和成长,孩子能有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吗?他必然是个无能者。

违背孩子的天性,严格限制孩子的行动,使他绝对服从大人的意志和愿望,所造成的恶果要经过较长时间才显现出来。对孩子过度限制,只会妨害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只要没有大的危险,就让他自由活动,父母不应总是对他的一切行为加以限制。无故限制孩子,是专制行为;总是限制他的爱好和兴趣,就不是让他发展而是阻碍他发展。

过度限制,就导致孩子失去独立行动的能力,甚至连兴趣和爱好也随之消失。严格限制会约束孩子的主动性,会扼杀他的创造精神。过度限制下成长的孩子,失去好多锻炼机会,很难练就必要的自立能力和生存能力,一旦走向社会,必然困难重重。孩子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他更需要一份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强行限制孩子的玩耍、娱乐、活动,就把他的自由和天性无情地扼杀了,会使他的成长潜藏危机。

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孩子,透视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无知与无措。

父母必须想清楚,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目的是什么,会得到什么,不可掩耳盗铃。要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人,对他娇惯过多,帮助过多过细,他就得不到应有锻炼,无法体验较多的成功与失败,因而自立能力就差。古人有言“慈母败子”。“溺爱难成才,宠儿多不幸。”溺爱娇惯,放任迁就,包办代替,保护限制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kFkU1hnNFF4NeVW7/J36SKVqF1qguBzSydB3WB4TnUf8x73eHv/b//xutFX36a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