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藏地之旅的第二天。
昨天住在马尔康,早上起来透过房间窗户俯瞰马尔康全景,山腰白云飘舞,城市安宁美好。在中国的高山大水中,隐藏着不少像马尔康一样的城镇,体现着人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呈现着人们乐天知命的达观。
早餐后出发,一路向西,今天的目的地是色达。汽车在高山大水间穿行,道路不算难走,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松岗镇的碉楼古堡。山顶上的土司官寨曾经辉煌无比,但如今西风残照,只留下两座巨大的碉楼孤独地俯瞰人间,在废墟上感叹着人间沧桑。倒是古塔下的百年石屋村落古街,借助文旅的东风恢复了活力,成为民居和咖啡厅,为游客提供方便。在山上看松岗河谷,如桃花源般美不胜收。其实,桃花源就在我们心里,也在我们的远行中。
离开松岗镇,沿着大渡河支流杜柯河一路西行,我们到达了金川县的观音桥镇。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上行几公里,就来到了著名的观音庙。这是阿坝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供奉观音菩萨,据说从七世纪起就香火不断。这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依山而建步步登高的寺庙,还有周围绵延不绝高远纯净的雪山。肉体陷入日常烦恼不能自拔的人类,需要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来摆脱绝望,或从自然中,或从信仰中,而此地正好把信仰和自然融为一体,能够给人带来慰藉。回到小镇广场,巨大的煨桑塔冒着缕缕青烟,向神灵祈求平安和幸福,而潇洒的锅庄舞又传递着人类对于红尘烟火的依恋。
饭后我们沿着317国道一路前行,到达了甘孜地界。甘孜的朋友用热烈的藏戏欢迎我们,并把我们带到了第一个景点——翁达镇格萨尔藏寨。藏寨是木石结构,姿态挺拔,造型独特,据说是模拟了披戴盔甲的将军。藏族人民以非常丰富的美食招待了我们。随后我们继续向色达前行。路上遇到了一群藏区的猴子聚集在马路边上,因为被人长期投喂而变得毫无个性,充满媚态。
到了色达,我们先去了佛学院,去感受那里的环境和气氛,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播,也不方便发短视频。日后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自己来看看,会有某种感悟。色达海拔约4000米,尽管我毅力足够,但高原反应还是如期而至,头疼脚软。黄昏来临时,色达气温骤然下降,我穿了两件外套,依然寒气逼人。为了感谢当地招待,我还是进行了两场直播,一场是对色达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的宣传,一场是和甘孜网红局长刘洪的对谈。
直播结束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夜色中的色达,灯光星星点点,在寒夜里让人感到安心。许多来高原的人,大概能体会到什么叫肉体的地狱、灵魂的天堂。人其实并不怕吃苦,就怕灵魂陷入泥淖不能自拔。那么多人来青藏高原,在肉体受苦的同时,都是为了寻找一种蜕变和净化,以期达到一种更丰盈充实的生命状态。面对雪山圣湖,有人过分美化,有人望而却步,如果你不亲身来试一试,怎么知道他们和你的生命会有怎样的交集呢?
我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和你说晚安。
这趟旅行,阿坝州是第一站,甘孜州是第二站。阿坝州和甘孜州都在四川,过了甘孜州后到达昌都才算真正进入西藏自治区。
地处马尔康与色达中间地带的是金川县。金川县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那时候就叫金川,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字始终没有变过。金川据说是九只孔雀饮水、十八条金龙飞起的地方,历史上发生过非常多故事,比如乾隆皇帝两次平定金川,从1747年到1776年,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乾隆皇帝在这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平定羌藏人民的反抗。平定金川后,清政府在这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的统治。但正因为双方对抗,金川反而是跟中原王朝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一个地方。
从马尔康出发,沿着317国道往西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有名的观音桥镇。之所以叫观音桥镇,是因为山顶上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寺庙,叫观音庙。这里已经成为317国道上旅游的必经之地,观音桥镇也因此变成很多游客的打尖之地,热闹了起来。
路过这里,青藏高原大山大水的雄壮开始显现。观音庙并不在山脚下,要经过很长一段距离的盘山公路,一直到达山顶,才是寺庙的所在地。从寺庙平台上极目四望,群山环绕,景色辽阔壮美。观音庙依山而建,层次分明,红色寺庙加上蓝天的背景,神圣之感扑面而来。景区的工作人员、壮族小伙子王小谷给我做了讲解。
小谷告诉我,这里的地名之所以带有“观音”两个字,是因为据说这里曾经从地里挖掘出一个天然形成的四臂观音像,也叫作“天成观音”。这是一个流传了1300多年的美丽传说。
传说绰斯甲(金川周边地区的旧称)有一个叫喜饶坚赞的修行者,他到西藏求教上师的时候,上师告诉他,他的家乡六山环绕之地会出土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还说黄牛卧地七天的地方,就是这个祥瑞之地。
在喜饶坚赞拉着黄牛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叫“嗡嗡”的寨子时,黄牛卧地了。他觉得这里应该就是祥瑞之地了,便借住在了当地一个名叫克基者的当地人家里面。
克基者弟兄三个,其中有一个是农民,他耕地的时候,犁碰到了一个东西,但并没在意,以为只是碰到了石头,但当第三次碰到的时候,觉得有点古怪,就回去告诉了喜饶坚赞。喜饶坚赞想,这或许就是上师所说的祥瑞之石,就跑到地里开始挖,最后挖出了一个非石非土非金天然形成的四臂观音。
听到这个消息后,这里的信众就都赶过来了。大家想把这个四臂观音抬起来,结果却怎么都抬不起来。喜饶坚赞占卜以后说,他的妻子是白度母的化身,焚香更衣以后来到这里跪拜,四臂观音就能缓缓升起来了。于是在绰斯甲土司的主持之下,当地的信众都见识到了最原始的四臂观音像。
供奉四臂观音像的地方当时只是一个小房子,后来为了保护文物,就建成了寺庙。现在的观音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的。
观音庙的正殿,建筑风格有点像布达拉宫。小谷说这是从拉萨那边请过来的技师和匠人按照布达拉宫的格局建造的,从唐朝到现在,也就是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时候开始,传承了1300多年,只比布达拉宫稍晚了一些。
拾级而上。台阶旁边的台子和斜坡上存放着大量刻画。刻画上面的经文并不是机器印上去的,而是人工雕刻的。在古代,这个地方没有书,也没有笔,这些刻画就相当于一部部书,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洞,就保存有大量刻有佛教经典的石板,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战火考验。
藏族的很多人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寺庙里当小喇嘛,比如宗喀巴大师,就是在七八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了庙里,最后成为一代大师。
我们一般以为小喇嘛在寺院里面学的只是佛教经论,其实不是,他们要学的东西还包括天文、地理、历史,还有藏医等,相当于我们汉族学的语文、数学、化学、英语等科目。很多人只知道有中医和西医,但其实还有藏医。藏区有中藏医院,也就是藏医和中医结合的医院。藏医其实非常高明,我昨天在卓克基土司官寨里面看到了一整套藏传医学中用来动手术的器械,据说这门技艺十八世纪的时候就有了。
所以,其实很多人去庙里是为了学习,因为当地只有在这里才能学到知识。
有些小喇嘛长大以后会回到世俗中结婚生子,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继续留在当地寺院,还有一些人选择去其他寺院深造、修行。我在甘南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家庭,他们兄弟三个,小时候都进庙里当小喇嘛,后来老大成为一个寺院的主持;老二则还俗,成了公务员;老三后来喜欢上了画唐卡。
参观完观音庙,我们又依山而下,回到了观音桥镇。观音桥镇的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白色煨桑炉,据说是藏区最大的,有十几米高,里面袅袅娜娜冒着青色的松烟,这是藏族人民和自己的神进行沟通的语言。在广场上,当地的老百姓跳着锅庄舞,我一时兴起,也跟着跳了一会儿,虽然一直踩不上节奏,但自得其乐。当地朋友又安排我参观了非遗文化的展览,参观结束,又特意在小镇对面山坡上的农家乐请我们吃了非常好吃的藏餐。
(此景点直播导游为王小谷,特别鸣谢!)
从观音桥镇出来,沿着317国道西行,下一站是色达。因为五明佛学院的存在,色达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在从317公路拐到色达的岔路口,有一个小镇,叫翁达镇。翁达镇是当初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小镇上的藏寨建筑别具特色,和普通的藏式建筑有明显的区别。
这些建筑以藏族勇士拟人化的方式建造,房屋顶层由杨柳枝条编织而成,象征着勇士的长发。整个建筑犹如头戴盔甲的将士,依山而立。房屋层数有较严格的规定,一般是3层或4层。在翁达的传说中,在岭国(这一带的古代称呼,是格萨尔王的出生地)时代,尼崩达雅大将问格萨尔王,我们的民居应该修成什么样子?格萨尔王说,你是岭国的勇士,你们的房子要修成勇士出征的样式。所以,这里的房子,边上都有一根飘扬着经幡的笔直柱子,象征着武士手持的矛戈。
过了翁达镇,沿着色曲上行几十公里,就是色达。到了色达,我们先去五明佛学院所在的山谷看了看,漫山遍野一排排红色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在山谷底部的中央,那金碧辉煌的宏大建筑,就是五明佛学院的所在地。由于这几年政府对这里的乱象进行了治理,现在这个地方相对有了秩序。相关部门的人员不建议我直播,所以我们转了转就离开了,驱车前往县城的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
在整个青藏高原,尤其是康巴藏区,格萨尔王的故事是最深入人心的。到现在为止,所有格萨尔王故事的说唱文本加起来有近2000万字。所以,如果你不了解格萨尔王,就无法理解这里的文化。
格萨尔王诞生在德格草原,是正宗的康巴藏族。三岁的时候,他和母亲一起灭地鼠,让德格草原的植被得以恢复。十六岁的时候,赛马称王,成为格萨尔王。
格萨尔王登上王位以后,陆续征服了十八大宗、二十四小宗,结束了吐蕃王国政权崩溃后整个藏区的纷争和混乱,实现了统一,是藏族的民族英雄。后来格萨尔王的英雄事迹变成了藏区说唱艺人口口相传的“活态史诗”。格萨尔史诗共涉及二十四个民族,讲到的人物有上千名。
我曾询问刘局长,格萨尔王为什么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留下那么深刻的记忆,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他的说唱到今天依然还在流传?
刘局长回答,当时部落之间长达几百年的战乱,让藏族人民饱受苦难,他们非常向往安定和谐的生活,这时格萨尔王出现了,他惩恶扬善,解救了很多贫苦的牧民,他把生产资料公平公正地分配给大家,让大家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所以,在藏族人民心目当中,格萨尔王不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还是一个神的形象。
格萨尔王在藏区民间,既是英雄又是侠客,后来又变成了神,这也代表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格萨尔文化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格萨尔史诗不仅是藏区人民的,更是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史诗。如果想了解完整的格萨尔文化,那么一定要来中国的格萨尔文化艺术之乡、藏族文化历史的核心地带——色达。
傍晚时分,我和刘局长、方局长一起参观了色达的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
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海拔约4000米,我测了一下自己的血氧值,血氧80,是中度缺氧的状态。大家到高原来玩,虽然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但氧气是必备的。我到高原来,一般是不吸氧的,备好的氧气是以防万一。我一般坚持一天到两天,到四五天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现在在高原地区,不管是四川还是西藏,稍微好一点的宾馆里都有弥散式供氧,氧气充实在房间里,让你感觉不那么缺氧。在高原地区,如果缺氧的话,睡眠会受到影响,也就是晚上会睡不着。我在高原上有时候会通宵不眠,思考人生的意义,但由于脑子麻木,怎么也想不清楚人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话说回来。整个艺术中心一共有七层,占地面积17818平方米。整体建筑很有特色,第一层是金黄色,第二层是绿色,第三层是红色,分别代表的是黄金、绿松石和红珊瑚。艺术中心中除了大型铜雕像、唐卡、坛城沙画、酥油花等典型的藏族文化象征,还有彩绘石刻。
彩绘石刻是从格萨尔整体非遗项目中唯一独立出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起源于藏区佛教的传承,原来的彩绘石刻都是经文,而色达这边主要以雕刻格萨尔和格萨尔的大将以及其他格萨尔人物为主,成为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在格萨尔史诗的传承中,说唱艺人的身影随处可见,还有神授艺人、顿悟艺人、吟诵艺人、智态化艺人、掘藏艺人、圆光艺人等。当然,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是说唱艺人。这些说唱艺人有的是不认字的,有的甚至是盲人,他们有一天突然醒过来,就能大段大段地背诵格萨尔王的说唱词;还有的人,拿着一块石头就可以唱。圆光艺人也很神奇,拿着铜镜,他觉得铜镜上面有字,就可以开始讲述。
藏戏是艺术中心传播格萨尔文化的重要方式。甘孜有八大藏戏,色达的藏戏主要讲述的就是格萨尔王的故事。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的藏戏团在全国都非常有名,代表中国去世界各地做过演出,还获得了诸多奖项。参观艺术中心的时候,我听到了多位艺人的唱诵,宛若穿越时间隧道而来,让人不胜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中心保留了很多乐器和乐谱。很多藏区乐器是用骨头制作而成的,为我们表演的藏族老人所使用的骨笛,就是秃鹫的肩胛骨制成的,乐声悠远而宁静。
艺术中心专为喜马拉雅古乐谱成立了工作室。古乐谱是通过山水、云海的走向进行记载的,这种记谱方式比五线谱早了五百年,非常了不起。汉文化中的一些著名曲调,比如《霓裳羽衣曲》,还有南北朝的《广陵散》就失传了,因为没有乐谱。
我时常感叹文化传承之不易,这次的艺术中心之旅,让我看到了色达在这一块做的贡献。大家以后来到色达,一定要来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看一看,这里有非遗传承的藏戏、格萨尔王的故事、格萨尔王的将军和格萨尔王的塑像,以及更多无法通过文字传递给大家的感受。我们需要切身体会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文化。
(此景点直播导游为刘局长、方局长,特别鸣谢!)
刘洪,目前任四川省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是一名地道的康巴汉子。因为高颜值的外形和富有民族风情的导游才华,他在网络上吸粉数百万,被称作“网红局长”。
刘 洪: 今天要推荐甘孜州的六座雪山,四个湖泊。贡嘎山通常会是游客到甘孜州的第一站。贡嘎可从南坡、西坡、东坡不同的角度观赏,有四十七个观景台,交通便捷。贡嘎的日照金山,不同距离看区别很大;贡嘎的冰川有蓝色、绿色、白色三种颜色。这是因为冰川形成的年代不一样,初形成的、形成几千年的与形成上万年的冰川色彩各异。
俞敏洪: 贡嘎山不同角度有不同的风景,有些角度可以离雪山更近,向雪山倾诉自己的衷肠。
刘 洪: 第二座雪山我推荐雅拉雪山,它和贡嘎属于同一个山脉。我们木雅地区的藏族人举行婚礼,会说一句谚语:“上过雅拉雪山,下过贡嘎雪山。”我们木雅人散居在这几座山之间,分布于康定、九龙、稻城和雅江部分地区。
俞敏洪: 木雅人是藏族的一个分支吗?
刘 洪: 对。史书上有一种说法,木雅是西夏的后裔,属于北方少数民族。
俞敏洪: 当时党项族差不多被元朝灭了,木雅人就向南迁徙到贡嘎山下居住。
刘 洪: 第三座雪山我推荐稻城亚丁的三神山。三神山由三座雪峰组成,在藏传佛教里,这三座雪峰是观音、金刚手、文殊的化身。这里每年都有很多转山朝圣的人。转神山分为大转、中转、小转三种不同方式。大转大概需要七天;小转的话,体力好的年轻人大概需要两天。这三座雪山呈“品”字形分布,非常罕见。1928年,美籍奥地利人洛克来到稻城亚丁,看见这些神山,感叹人世间竟然有这么美的雪山,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美的雪山。由此,稻城亚丁一夜之间国际化了,当然现在也扬名中外。
第四座,我要推荐理塘的格聂神山,少年丁真的家乡就在格聂神山脚下。格聂神山的名气很大,藏地的二十五大神山中就包括格聂神山。山上一年四季冰雪不化,山脚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草甸、溪流、温泉,这里也是登山爱好者和徒步者的天堂。
第五座我要推荐卡瓦洛日雪山,这座山在甘孜县和新龙县的交界处。卡瓦洛日雪山背面就是新龙的红山,高度大概在4800到5100米之间。之所以叫红山,是因为这里分布着青藏高原最大的丹霞地貌。卡瓦洛日雪山是白色,红山呈红色,远远望去,红色和白色的山交织在一起。
俞敏洪: 红色与白色交相辉映,非常奇异。
刘 洪: 中山大学研究中国丹霞地貌的彭华教授告诉我,在甘孜州,雪山和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红山挨在一起,这是地貌奇观,全世界绝无仅有。彭教授现在已不在人世间了。再下来我要推荐德格的雀儿山。
俞敏洪: 雀儿山是很有名的,走317国道必经,而且可以把车开到山顶垭口上。我们一帮朋友曾经翻越雀儿山垭口,在那儿滞留了6个多小时,最后大家把上半身衣服脱了个精光,还照了相。
刘 洪: 那你厉害了。有种说法是,之所以叫雀儿山,是因为鸟儿飞不过去。雀儿山的冰川是中国冰川爱好者必看的。雀儿山的冰川离317国道很近,在路上就可以看到,我们这种未经登山训练的普通人去爬,也可以直接爬到一号营地,这样的地方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
俞敏洪: 我们也可以跟冰川近距离接触?
刘 洪: 游客能爬到冰川最顶端。这几年很多人都喜欢去雀儿山冰川,我们当地政府也做好了保障。甘孜州大大小小的湖泊、海子有一千多个,我今天推荐四个。雀儿山下的湖泊玉隆拉错就是第一个要推荐的。我们也叫它“新路海”,这得名于当年修的这条新路。这一片的植被很好,高山上有云杉,雪山上是冰川,再下来是灌木,接着是湖泊,湖泊里有很多高山黄鱼。
俞敏洪: 会有人捞鱼吃吗?
刘 洪: 因为玉隆拉错是神湖,我们尊重当地老百姓的习俗。神湖里的鱼不让吃,也没人捞。
刘 洪: 第二个要推荐的湖泊是巴塘措普沟的措普湖。走川藏公路从理塘到巴塘,一定会路过措普沟,它离318国道大概十几公里,开车半个多小时,那里有草甸、森林、湖泊,还有非常美的传统村落和寺庙,措普湖被称为康巴第一圣湖。
第三个要推荐九龙的伍须海,湖边有川西最大的青冈林,都是上千年的成片古树,树木大到三四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最后一个湖泊推荐康定的木格错,离康定城33公里。木格错是我们川西高原最大的湖,有4平方公里。
俞敏洪: 游客自驾来甘孜玩,有没有推荐的线路呢?
刘 洪: 走泸定桥到海螺沟,看冰川和贡嘎西坡。然后再到康定城,在那里泡个温泉,到塔公草原看看。然后再到新都桥往呷巴乡走,这一路主要看贡嘎雪山,早上或者下午可以欣赏贡嘎东坡的日照金山。看完再往九龙去,看伍须海,走318国道回新都桥。然后再到理塘看格聂神山,再到巴塘的措普沟,最后回到甘孜的白玉县。
俞敏洪: 如果我想去稻城亚丁呢?
刘 洪: 如果是到稻城亚丁,可以从理塘先到稻城亚丁,再往乡城县走,再过来到得荣县,到巴塘,到措普沟,到白玉县。
俞敏洪: 想要把甘孜州一趟全走完,除非是个大闲人。甘孜州占四川三分之一的面积,如果把甘孜和阿坝加起来,占四川二分之一的面积。这两个州刚好在北纬30度线上,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也是横断山脉南北贯通的地区。这里山势险峻,湖泊纵横,大河奔流,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贯穿整个甘孜地区,是一片大山大水的地带。
如果大家来甘孜旅游,你建议在物资方面做什么准备?
刘 洪: 视季节而定,春秋季节甘孜早晚温差比较大,要备好羽绒服、冲锋衣这种保暖的衣服。甘孜每个县和景区都可以买到氧气,现在有很多便携式氧气罐可供游客选择,重量大约一公斤,可以用8~10个小时。
俞敏洪: 我以为带了冲锋衣就够了,结果突然降温,冲锋衣在室外完全无法抵御寒冷天气。我的个人建议是不能一直吸氧,否则高原反应的症状无法消失。血氧度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在特别不舒服的时候,吸几口氧气,让身体舒展下来。订酒店可以选择有弥散式供氧系统的房间,也可以自己买一两罐氧气,让身体慢慢适应高原的气候。
刘 洪: 很多游客第一次来到高原,看见雪山很激动,下了车就开始跑,这样最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到了甘孜,海拔从2000米渐渐升高到4000米,大家拍照活动时要放慢脚步,这样高原反应才不会加剧。
俞敏洪: 在高原,猛地站起来有可能就晕倒了,所以千万不要猛跑。我们昨天在海拔2600米的马尔康,我没有高原反应,但是今天在海拔4000米处,我出现了轻微的头疼发晕症状,感觉轻飘飘的。另外,大家来这里不能像我们这样拼命连续工作。我们凌晨三点睡下,今天早上七点就起床了,一路都在直播,回去还要剪片、配音。工作强度太大了。
还想问刘局长一个问题。你作为网红局长,到一个地方常常被人认出来,对此你有心理负担吗?
刘 洪: 首先,大家找我合影、握手,我觉得是对我的尊重,是人家看得起我;第二,我也为家乡做不了其他贡献,做网络直播哪怕有一点流量都好,这样能扩大家乡的知名度。现在很多游客到我们甘孜来,老百姓牵马、卖藏餐、开民宿能有一些收入。以前他们只能辛苦地挖虫草,现在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挣点钱,这让我感觉很欣慰,很有成就感,所以我干旅游文化相关工作23年,如今依然非常热爱。
俞敏洪: 没有想过做点别的轻松点儿的工作吗?
刘 洪: 从来没想过,23年就这样过来的。我在雅江做旅游局局长7年,在康定3年,再到甘孜州旅游局干了8年副局长,到现在这个单位做了6年。在这里比较辛苦,我的车去年跑了7万公里。前段时间,给我开了6年车的司机说,这6年我们一共跑了38万公里。
俞敏洪: 很厉害了。
刘 洪: 我觉得我一生也做不了多大的事,现在虽然辛苦,但是能宣传一下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到这儿来,已经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很值了。
俞敏洪: 你出身藏族家庭,大学学的也是藏文专业,你现在这么流畅的中文表达能力是怎么来的?
刘 洪: 我5岁的时候,同时开始学习拼音和藏文。我们班上有7个学生,大家背石头垒起一个非常狭小的教室,我们就在里面上课。教室中间烧一个很大的锅,大家围在一起,老师也只有1个。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的小孩没人带,我们就轮换着带小孩,坐在一旁,边带孩子边听课。读到小学五年级,我考到了县城上初中。我的6个同学中还有2个考上了,但是家里条件不行,不让他们去读书了,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出去读书。毕业后我考上了巴塘师范学校。
俞敏洪: 后来怎么到的中央民族大学?
刘 洪: 我后来又考到了西北民族大学,在那里待了3年,最后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学的是藏汉翻译专业。
俞敏洪: 凭你当时的学历,完全可以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呢?毕竟在高原上工作和生活是很艰苦的。
刘 洪: 这可能要感谢我的母亲。1950年康定解放时,我母亲在雅安的陆军医学院当军医,1951年她参加了十八军,最后她以部队军医的身份去了西南民族大学学习。
俞敏洪: 老人家还在吗?
刘 洪: 老人家已经走了。她读过书,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母亲对我说,我成了大学生,但从小也在这个地方出生长大,如果大家都走了,我们的下一代谁来管?谁来建设我们的家乡?所以她还是想让我回来,要回报自己的家乡。我就高兴又坚定地回来了。
俞敏洪: 十八军是当时解放西藏的中坚力量。十八军分成南线和北线进藏,打下了昌都,后来进行和谈,整个西藏就和平解放了。后来,十八军也没有离开,而是留下来成为工兵,建桥修路——318国道就是十八军修的。
刘 洪: 平均每一公里至少牺牲一个战士。
俞敏洪: 对。怒江大桥就是十八军修的,到了那里,车辆都要鸣笛致敬。当时,一个战士在修桥墩时掉到了桥墩的水泥里,没办法捞出来,就只能永久地安眠在那个水泥墩里。现在怒江上已经建成了新的大桥,旧的大桥已被拆掉,但那个水泥墩还一直保留着,耸立在汹涌的波涛之上,为了纪念因建造怒江大桥而牺牲的战士,以及所有因建设318国道而牺牲的战士。
刘 洪: 上次我们自驾时,看到有鲜花、水果供在那里。我毕竟是军人的后代,对十八军有很深的感情。十八军走过的路,也是我母亲走过的路。
俞敏洪: 我心中也对十八军充满敬意,他们既是中国的解放者,也是中国的建设者。
刘 洪: 318国道是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但是我们不知道,它背后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十八军进藏的路上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俞敏洪: 所以沿着317和318国道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是走在英雄之路上。
刘 洪: 最后,我非常欢迎所有人来甘孜,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景,睁眼全是美景,闭眼全是吉祥,欢迎到大美甘孜圣地来旅游!
俞敏洪: 大家看我一路在旅行,路过很多大山美水。很多人羡慕我,留言说想像我这样走一趟,但是没有时间、没有钱,没办法摆脱日常生活的羁绊。这一趟藏地自驾是我酝酿十年的心愿,之前每年都被我放弃,理由也非常简单,我太忙了。今年不管是新东方还是东方甄选,都到了事情最多、最繁忙的时候。这次旅行要21天,我选择了一条非常艰苦的线路——317北线,至少有10天,我们都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行旅,从那曲到阿里,再到冈仁波齐,再到珠峰。如果我不下定决心,现在肯定还在办公室里干着非常琐碎的、让我烦恼却又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觉得事情离不开我们,但往往最后是我们离不开这些事情。薄世宁医生说,人终会有一次向世界的告别。向世界的告别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我周围已经有很多同龄的朋友,突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我真的想通了,我想干的事情必须干,因为我不知道明天这个世界还有没有我。
很多网友都说,我们的直播让他们也云游了这个世界,可我觉得云游是不够的,一定要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一定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行。今天早上,我走进观音庙大殿的瞬间,心就立刻变得安静和安宁,而这种体会在屏幕上是感受不到的。
不管你多忙,当内心真的有事情想做时,一定要摆脱杂务先把它做了。当你内心真的有某个人想要爱时,一定要摆脱那些羁绊去爱,因为这个世界不会等你,而你也无法让这个世界给你更多时间满足心愿。
今天我和刘洪局长的对谈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