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幼年勤耕耘

冬去春来,丹水碧波荡漾,景色十分宜人。蓝蓝的天空挂着几朵彩云,暖暖的微风吹得人心发醉,地中透黄的麦海里飘来一股股清香。 蛙鸣声中,范晔坐于一棵古树根上,手捧《史记》正在聚jīng会神地看着周公治理天下的文章,哥哥范晏突然出现在他背后,猛然夺去书本道:“砖头,你看,我给你带来了啥东西。”

范晔生气地道:“你没看我正在读书吗?净捣乱!”

范晏道:“别看书了。我在林子的杨树上掏了一窝斑鸠蛋,还有两只没处飞的斑鸠娃儿,今rì给你解解馋。”

范晔因为不是嫡生子,平常好吃的东西往往轮不到他嘴上,他和生母赵氏不是吃剩饭就是吃凉菜,鸡鸭鱼肉根本沾不了嘴边。这会儿哥哥拿来一把斑鸠蛋和两个小斑鸠,馋得心里痒痒地说:“这生东西怎么吃呢?”

范晏道:“你真是块小砖头,咋恁没脑子,用火一烧不就熟了嘛!”

范晏说罢从河沟里挖出一把泥,把斑鸠糊了个严实,又摘了几片蕉叶,连泥包裹了几层,剥了几条桑树皮,结结实实地捆好。捡些枯树枝,掏出怀中的打火镰,打着火,将枯叶烧着,把斑鸠蛋和斑鸠娃放于火中。范晏虽读书不怎么样,但吃喝玩耍却样样在行。不多时,火堆中便“噼里啪啦”地暴出响声来,随着“嗞嗞”响声,一股喷香的肉味陶醉着范晔的心房。

范晏问道:“砖头,这味咋样?比你读书强吧?”

范晔道:“好香啊!”

范晏扒出一个斑鸠蛋,递给范晔道:“你先尝尝这美味,待会儿斑鸠肉就熟了。”

范晔双手翻换着烫手的斑鸠蛋道:“哥,你成天鸡鸭鱼肉地吃着,还稀罕这些野味儿?”

范晏看着范晔,心中高兴地道:“谁让你不是俺娘生的呢!我要不是看着咱俩同一个爹,连这野味也不给你吃。你是不是感到很苦啊?”

范晔道:“不苦。俺从小就染上了读书癖,一读书什么都忘了。”

范晏道:“啥读书癖呀?我看你读书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当官发财,逃出苦海罢了。”

“哥哥此话差矣。”范晔辩解道,“世上千万事,唯有读书高。不晓史经、韵律、礼仪,就等于是个睁眼瞎,怎能去做人呢!”

范晏道:“那你就读你的史书吧,我可要吃这斑鸠肉了。”

范晏边说边扒出那烧得发红的泥球,在地上一摔两半儿,掏出油浸浸的斑鸠肉,贪婪地啃了起来,边啃边说:“真香啊!真香啊!”

范晔忍不住嘴馋,便学着范晏,将另一个泥球从火堆中扒出来,刚要向地下摔,范晏一个箭步冲了过来,一把从范晔手中夺过了泥球。范晔虽小范晏两岁,但他当仁不让,便和范晏厮打起来,谁知那范晏是个草包,不是范晔的对手,被范晔三推两推,一下子推到了那棵古槐树的树根上,范晏措手不及,脑袋向后一仰,脑勺正好磕在树干上,霎时冒出一个大紫血包,疼得他“嗷嗷”叫着,双手抱着头往家中跑去。

范泰大房见儿子头上磕出一个血包,便心疼地说:“我的儿啊,你咋恁不小心!大白天走路还会摔跟头呢?”

范晏边哭边说:“哪是摔跟头,是砖头那小子把我推到老槐树上撞的呀。”

大房不听则已,听后怒火中烧,便破口大骂道:“不识抬举的东西,下贱之身,竟敢打起长兄来了,真乃是一个终家破族的祸害。走,跟妈一起找他算账去!”

范晏前头带路,大房扭动三寸金莲,气冲冲地来到老槐树旁,见范晔正在啃着斑鸠肉,二话不说,一手扇着范晔的耳朵,一手扇着范晔的小脸蛋骂道:“小杂种,我叫你欺负俺!小杂种,我叫你欺负俺!”

范晔用小手边遮挡边说:“娘,俺不是有意的,俺不是有意的,你饶了俺吧!”

正在此时,范宁从田地里回来,见范晏妈在殴打范晔,便吼叫道:“住手,那么一个小孩子,经得起你这么打吗?”

范晏妈本想骂一声“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扭头一看是自己的公公范宁,便松开手道:“爹,你看看,范晔把范晏打成啥样子了,头都出血了啊!”

范宁看看范晏头上的伤痕,问范晔道:“晔儿,你怎么把你哥打成这样了?”

范晔吓得结结巴巴地说:“爷爷,我不是有意的。”

范晏道:“是他把我推到树上撞的。”

范宁道:“你说说,他为啥推你呀?”

范晏道:“他吃我烧的斑鸠肉。”

范晔道:“他抢我的斑鸠肉。”

范宁生气地说:“好了,好了。你们不好好读书,跑到这儿瞎捣鼓,以后不许这样了,听到没有?”

范晔道:“孙儿记下了。”

大房撅着嘴道:“爹,你就是偏爱范晔,不知道疼爱你这个大孙子。”

范宁道:“你难道让我再打范晔一顿不成,他们都是范家的骨肉啊!”

大房气呼呼地拉起范晏走了。

范宁抚摸着范晔的小脸蛋,说:“疼吗?”

范晔道:“爷爷,不疼。俺娘有时打俺,比这还凶呢。”

范宁说:“以后要学乖点,别惹她生气,她就不打你了。还是多看看史书为好。”

范晔道:“爷爷,这史书上常有联句出现,不知怎样去作联呀?”

范宁道:“作联要遵守三个规则。一是字数相等,二是词xìng要对,三是平仄相反。掌握好这三点,就能对诗作联了。”

“字数相等,词xìng相对好理解,啥叫平仄相反呢?”

范宁道:“对联是一门投机取巧的学问,重在‘趣’,趣是对联的生命力,越是机关复杂,越能妙趣横生。如‘为人作嫁叶辛花带;育树成材杨乐李贺’这副对联,上联中嵌有‘叶辛、花带’,可谓是一语双关。下联中的‘杨乐李贺’,是两个文学家的名字。虽然区区一副联句,却蕴藏着很多机关。这不是妙趣横生、让人浮想联翩吗?”

范晔不解地问范宁道:“那究竟何谓平仄相反呢?”

范宁道:“平仄都反映在联句的末字上。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你只要把韵律弄通了,才能风花雪月、琴棋书画地与人做对了。”

从此以后,范晔一边读书,一边咬文嚼字,不亦乐乎!他还真的把自己弄得像个文人般的风雅起来。

大年三十这天,天空中断断续续飘落着瑞雪。尤其是辞灶之后,那欢乐的爆竹声“噼噼啪啪”,煞是热闹。

范宁从书案旁站起来,拍拍自己的额头,轻轻叹了一声,唉,这《范氏家传》第二卷总算续写完了,没有愧对祖上的遗训啊!他揉揉微微发酸的双眼,伸展一下发麻的脊背,一眼瞥见范晔拿着几张裁好的对联纸,站在厅口,向里张望着,这才忽然想起,今天是大年三十,便问范晔:“晔儿,拿纸做甚呀?”

范晔道:“请爷爷教我写对联呀!”

“好啊!快进来磨墨吧。”

范晔走进屋边磨墨边看着满屋的书籍问:“爷爷,你藏这么多书,有多少卷呀?”

范宁道:“从你老祖爷起,咱家世代为官,喜文弄史,日积月累,现存书籍大约在一两万卷吧。”

范晔问道:“存这么多书有啥用?”

范宁道:“它可以使你在历史之外重建一段历史呀。你老爷和我正是在这些书中悟出了不少道理,你看这架子上摆放的,《尚书大全》《祭典》《尚书注》《礼杂问》《范东阳方》《棋九品序录》《古文尚书舜典》《文集》《chūn秋穀梁片集解》《范氏家传》都为世所重,你爹也著有《今古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作哩!这些书能使你避免时间上的猝然遗落,在弥漫的历史隧道中超然自得。”

范晔好奇地问道:“爷爷,这么多书,它能值多少钱呢?”

范宁哈哈笑道:“傻孙儿,它是一个银海,它是一座金山,价值连城,无法计算啊!”

范晔不再追问,使劲地磨起墨来。

范宁展开纸,用压板压着上方,拿起一支斗笔,挥毫写下了上联:

“视民如伤,潍邑苍生皆我子”;

范晔看着这副隶书上联,试探地说:“爷爷,我能代劳写下联吗?”

范宁道:“可以呀。玉不琢不成器,铁不打不成钢,这下联就由你来作字吧。”

范晔手握狼毫,思索半天后,作好了下联,挥笔写道:

“修己以敬,范晔前辈是吾师。”

范宁捋须笑道:“好啊!好啊!修己以敬,与视民如伤对仗;潍邑苍生皆我子,与范晔前辈是吾师末字押韵,可谓是平仄相反,吾孙大有长进呀!”

爷孙俩刚写完对联,街口忽然传来一阵急骤而清晰的爆竹声,这声音把范晔弄得心头发痒,便不声不响地溜了出去。

往北走两箭之地,便是一条大街。这里只有住户,并无店铺,十分僻静。街口除了有三五个孩子在放爆竹,便是几个来去匆匆办年货的人。有的挎着荆条篮,篮里放着年糕、大葱、萝卜、白菜;有的挎着香烛;有的捧一张色彩鲜艳的财神爷像。

有些人家的大门口,已贴上了崭新的春联。有的是普通的红纸,有的是洒金的对联纸,上面闪着繁星般的金光。乌黑锃亮的字迹,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松烟香味。门楣上,飘着五彩缤纷、刻成吉祥花纹的“过门钱”。迎着大门的影壁墙上贴着斗大的“福”字,下缀草幅小贴,写着“出门大利”、“迎门见喜”、“福如东海”、“吉星高照”等文字。这一切无不是迎接鼠年的到来。

范晔虽对爆竹有感,但觉春联更为有趣。他舍去和小朋友们玩耍的快感,挨家挨户地欣赏起门上的对联来。

看着看着,范晔不由得摇起头来。有一些祈福祈财、祈子祈禄等一厢情愿的联语,使他十分厌恶。像“福禄喜寿”、“招财进宝”、“三多九如”之类。而有几副摹景状物、抒情、烛理的联语,又特别使他喜爱。那“寒随一岁除、春逐五更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不但朴实无华,而且概括得绝妙。尤其是“rì丽远山含淑气,晴烘芳树霭青辉”,和“chūn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杨辉桂一枝”更是情景交融,一派生机;“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则富蕴哲理,耐人咀嚼……

最使范晔留意的,还是春联的书法,有的轻烟飞舞,有的姿致各异,虽然大都平庸、拙劣,却总有几副可人意者。尤其那隶书字体,强健洒脱,笔笔有神,不禁使他驻足流连忘返。

蓦然,一副奇特的隶书对联,映入他的眼帘。在一个狭窄的门洞里,裸露着木色的门板上,贴着一副用褪sè朱纸写的春联:“欢欢喜喜人吃枣瓤辞岁;干干净净我嚼莲子过年。”横批是“苍天使然”。字体虽然潦草,但浑厚坚挺,颇见功力。范晔十分不解:这春联不但用旧纸写成,而且词意隐晦,不知何意?便上前叩响了门环。

开门的是一位面带菜色的六旬老人。他见敲门的是一个顽童,便问:“你找谁呀?”

范晔指着春联道:“老爷爷,俺是找给你家写对联的人。”

老人道:“你找他有何事呀?莫非也想让他给你家写两副对联?”

范晔道:“写对联的人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含而不露,要不然,人家将越门而过,怎知你的难处?俺想拜他为师。”

老人道:“看你也不过七八岁,志气还不小哩,可写春联的人来去无踪,怕是早已赶回家过年去了。”

“他是哪里人呢?”

“听说是涅阳(今邓州)人。”

“叫啥名字?”

“叫……叫……只听说宗师,具体叫啥,我也说不清楚。”

范晔不再细问,撒开丫子跑回家中,缠着范宁问道:“爷爷,听说涅阳有个老先生隶书写得很好,可有此事?”

范宁道:“你咋问起这事来了?”

范晔道:“孙儿想去拜他为师,学写隶书。”

范宁道:“你算找到名师了。”

“他姓甚名谁啊?”

“这人姓宗,名炳,字少文。别看他今年不满三十,可已经成为南阳郡有名的书法家。不但画画得活灵活现,而且文也写得洋洋洒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范晔道:“爷爷可否送孙儿去他那里拜师学艺?”

范宁道:“艺多不压身,爷爷一定成全你。”

“那咱们快去吧。”

“过罢年,爷爷一定送你去。”

这时,范晏在门外喊道:“爷爷,年夜饭做好了,快来吃饺子呀!”

除夕之夜,范家不分老少,不分嫡庶,上上下下,同坐一桌。桌子一圈摆满了美味佳肴,“红烧丹江红尾鲤鱼”、“山鸡展翅”、“毛炖青炒”、“珠莲璧合”、“蚂蚁上树”,应有尽有。这天晚饭,少不了饺子(又叫扁食),范晔坐在范宁对面,夹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问范宁道:“爷爷,每年三十晚上都有饺子,这是为何呀?”

范宁道:“要说吃饺子,这是一种习俗,二百多年前就有了吃饺子的习惯,其中之意,一是意为合家团圆,二是纪念先贤。”

范晔问道:“纪念哪位先贤呀?”

范宁边嚼着饺子边说:“纪念咱们南阳的张仲景呗!”

范晔又问道:“张仲景是何人啊?”

范宁不慌不忙地道出了张仲景与年夜吃饺子的真情。

原来,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县(今南阳邓州穰东)有个大医学家,姓张,名机,字仲景。张仲景少年时立志学医,即拜南阳张伯祖为师,学得一手治病救人的本领。后被举为孝廉,出任长沙太守,因宫廷纷争,瘟疫肆虐,民不聊生,便挂冠遁去,辞官为民。张仲景有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据说张仲景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淯阳河(白河)两岸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他一到家,就琢磨着找个适当地方,为乡亲们医治冻烂的耳朵。想来想去就叫徒弟和家人在南阳城东温凉河西岸搭个棚子,盘几口大锅,在冬至那天,把羊肉、辣椒和一些袪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然后把肉等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前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碗肉汤,张仲景给这娇耳和药汤起名为“娇耳袪寒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袪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饺子,就形成了节rì吃饺子的习俗。

范晔道:“原来俺们唱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就是来自张仲景啊!”

范宁道:“是啊!他医术高明,使许多人起死回生,可谓是当年的扁鹊在世啊!”

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饺子,喝着自制的黄酒,谈古论今,直到天明。在爆竹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年…… iEHukV3EbZmxk4O360I9cjFXl0uwUPbi5HxiYYPQ9l44OkPapWqGrjQOTELQm5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