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神仙女娲来到了这天地间,发现虽然有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和花草树木,但唯独少了像她一样的生命,所以觉得有些孤单。于是她来到河边,比照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用水和着地上的黄土,捏出了一个泥人。奇迹出现了,这个泥人刚放到地面上就能跑跳,嘴里还会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有小人陪伴,女娲再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了,于是她希望大地上到处都有人。为了加快速度,女娲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从山崖壁上扯下一根藤条,沾上泥浆,再将藤条向地上一挥,泥点落下的地方,就变出了许多欢喜跳跃的小人来。后来,女娲又把繁衍后代的方法教给他们。这样一来,人类就能世世代代绵延。
盘古开天地与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在我国流传最广的关于世界起源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追问万事万物的起源。但是因为时代实在是太久远了,没有人能亲临现场,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想象给出合情理的解释。在这些解释里,盘古和女娲的故事并不是最早的,却成了经典。大概是这两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又或者是这两个故事最符合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想象。总之,盘古和女娲的故事就在民间口耳相传,经过后人不断地润色加工,流传至今。直到今天我们要谈中国史,最开始也还是要从他们聊起。感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去找来《山海经》和《三五历记》读一读。这两本书有关于盘古与女娲故事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们讨论宇宙的起源,经常会听到“混沌”这个词,词典里的解释是“传说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可是按照庄子的说法,“混沌”是远古时代中央天帝的名字,他没有眼耳口鼻。当时南海的帝王叫作“倏”,北海的帝王叫作“忽”,他俩经常去拜访混沌,混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善。于是,倏与忽就商量着要如何报答混沌:“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和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我们给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每天帮混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开了七窍的混沌居然死了。这真是一个意外而且悲伤的故事。有趣的是,好心办坏事的“倏”与“忽”两人的名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常用词“倏忽”,意思是很快地、忽然地。
伏羲女娲图
唐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
这里还出土了多幅伏羲女娲图,人物衣着和相貌各异,但都为人面蛇身,作交缠状。女娲持规(画圆形的工具),伏羲持矩(画方形的工具)。这些画一般用于夫妻合葬的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