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我于2009年12月被任命为新中国第11任驻英国大使,2010年2月28日抵英履职,2021年1月31日离英回国,成为任期最长的中国驻英使节。

11年栉风沐雨,11年耕耘不辍。我亲眼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亲身经历了中英关系的起伏跌宕。许多同事和朋友问我:11年最令我难忘的是什么?最令我高兴的是什么?最令我遗憾的是什么?

最令我难忘的是,英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英国各界渴望了解中国的迫切愿望。最令我高兴的是,11年里我遍访英伦各地,与各界人士广泛交流,增进了了解,收获了友谊。最令我遗憾的是,中英之间仍存在很大的“了解赤字”和“认知赤字”。

中英交往源远流长,英国是最早与中国交往的西方大国。时至今日,两国交流覆盖各个方面,涉及各个领域,其广度和深度今非昔比。然而,英国报纸、电视、电台、网络中关于中国的报道,仍有不少偏见、误导,甚至假消息。这真是印证了英国的一句谚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里,人们了解不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在这样的国度工作,中国外交官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让驻在国民众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1年里,我在中国驻英国大使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有人把我比作中国公共外交的一面旗帜,西方一些媒体称我是中国“战狼鼻祖”(Original Wolf Warrior)。我不敢当旗帜,更不接受西方媒体贴给我的标签,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将“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为12个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

“听得到”,就是多发声、广发声,全覆盖,让中国声音传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听到中国故事。英国是国际舆论中心,拥有一批世界级媒体。英国广播公司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众4亿;《金融时报》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卫报》网站在全球拥有3 200多万读者。我充分利用英国媒体优势,积极投书撰文、接受采访、发表演讲。11年里,我共发表700多场演讲,在主流报刊撰文170多篇,接受主流媒体采访170多次,几乎所有英国大报都刊登过我的文章,所有主流电视台和电台都采访过我。我被英国舆论界和外交界称为“上镜率最高”“被媒体引用次数最多”的外国驻英使节。

“听得懂”,就是使用当地民众的话语体系,让人听得懂,听得明白,进而找到“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比如,英国民众对我们批判日本政要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往往不理解。他们认为,英国和法国已经同德国实现了和解,为什么中国对日本总是揪住不放,不依不饶。我说,如果德国总理去参拜安放纳粹战犯的神社,英国民众会原谅吗?不是我们不依不饶,而是日本领导人拒不反省。如果日本首相能像德国总理跪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忏悔那样,跪在卢沟桥或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忏悔反省,中国人民也会原谅日本。针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我在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把军国主义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是藏着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由于小说《哈利·波特》的反面人物“伏地魔”在英国家喻户晓,读者很容易对“军国主义”和“靖国神社”有生动的认识。一些英国媒体评论说,这个比喻通俗易懂,既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也易于被西方民众接受,在传播上有很强的穿透力。

“听得进”,就是要转变传播思维,从“宣传思维”向“故事思维”转变,而且不能只讲自己的故事,还要讲人家的故事。我称之为“三加一”故事,即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加中英合作的故事。比如,对“一带一路”倡议,英国人开始并不积极。有一些人认为,英国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没必要参与;还有人觉得,“一带一路”是搞基础设施建设,这并非英国的长项,英国没办法参与;更有甚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工具,英国不应参与。针对这些问题,我带领使馆同志们制定了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方案,让英国各界看到“一带一路”在英国蕴藏的巨大机遇。一旦英方听进了“一带一路”故事,态度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在西方大国中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向亚投行特别基金注资;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第一个任命“一带一路”特使;第一个设立“一带一路”专家理事会;第一个宣布支持250亿英镑“一带一路”亚洲项目;两次派财政大臣作为首相特使来华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听而信”,这是公共外交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不断实践、持续参悟、逐步实现的过程。要通过讲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和认可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信中国是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

本书收录了我担任驻英国大使期间发表的35篇演讲,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向英国各界“讲好中国故事”。如果说,过去我在英国讲中国故事,为的是不断缩小中英之间的“了解赤字”和“认知赤字”;那么今天,出版这本《大使讲中国故事》,则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讲中国故事的行列。希望这本书对大家讲好中国故事有所帮助。


2021年立冬 vxljRRvqKeEUGEyB5LewXbfD2O87NCaz2jBbz515xze5FI4CzEkcvN9drcWnk/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