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突破组织成长瓶颈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处于加速成长期的科技企业的书,适合快速发展的“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类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阅读。

缘起

从2006年开始,为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发起了“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这项极具前瞻性的政府工程,持续至今,培育了2 000多家具有创新性、规模性与产业示范性的优秀科技企业,其中大部分获得了“专精特新”荣誉称号,为中国科技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设定的科技小巨人门槛也是比较高的,申报企业的年销售额应当超过1亿元(软件或服务业可以调整为6 000万元),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20%(软件或服务业则要求不低于50%)。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入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不仅是一项荣誉,而且会有丰厚的回报,可以获得市、区两级财政共计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当时这可算得上是一大笔钱,相当于政府直接给了3 000万元的订单,毕竟大部分实体经济企业的净利润率也不过10%。

我与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的结缘始于2015年。此前,我与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北京大学何志毅教授等一流学者联合创办了中国青年创业领袖项目,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青年企业家,包括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易迅网创始人卜广齐、齐家网创始人邓华金等,在科技企业CEO(首席执行官)的培育方面有一些独到经验。

受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委托,我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总裁班设计课程。带着领导的信任与期许,我开始了与科技小巨人企业家的缘分之旅。

对于课程内容、师资水平,我是非常有信心的,相信一定会受到科技企业家的欢迎。但我并没有满足于课后满意度调研这样简单的反馈方式,而是与科技企业家保持联络与沟通,我认为,只有真正让科技企业发生改变的课程,才是好课程。在持续跟踪过程中,我发现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着成长的挑战。

科技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在得到市场认可后,销售额会迅速攀升,每年销量翻一番属于正常情况。但很多企业在销售额超过1亿元后,增长速度会一下子降下来,盘旋在年销售额1亿~3亿元(具体金额视行业不同而不同),这种盘旋会一直持续,企业始终处于痛苦之中。进一步深究下去,会发现这种交付困难,源自企业部门之间的割裂。举例而言:销售部门拿单时,并不关心订单是否与公司技术能力相匹配;技术部门选择零部件时,并不关心其是否容易在市场上采购到;资材部门采购原材料时,对于质量的关注远远低于生产部门的期待。每个部门都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协同效率很差,公司难以交付更多的订单。

在科技企业里,这个现象相当普遍。我相信,攻克这个难关,对于国家及民族而言,有着巨大意义。要让中国科技产品走向全世界,必须突破科技企业的发展瓶颈。

创作《柔性组织》一书的念头,即源自这种初心:希望能够将科技企业从交付混乱之中解放出来,让其顺利成长。

富有意义的探索

这种探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发展而来的。

我们首先开发了“团队赋能高级管理课程”。在长期的CEO教育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仅聚焦于CEO的能力提升,无法起到预期效果:很多CEO在课堂上颇受启发,获得了相当多的收获,但回到公司落地实施时,则困难重重。原因是只有CEO自己知道怎么做,整个管理团队的成员并没有同步达到CEO的认知水平。在我执教的华创教育研究院,“团队赋能高级管理课程”采取了全新教学模式,让CEO带着整个管理团队,集体学习管理课程,统一思想,统一管理语言,这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很多受训企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士气高涨,部门协同顺畅,上级与下级的交流变得很轻松。鑫盛永磁(稀土永磁制造商)三年间业绩实现了十倍增长;来自铭赛机器人的学员感受到同事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前彼此之间只是同事关系,现在感觉像“战友”;复志科技的优秀员工快速成长为“一方大员”,独当一面,为公司发展为国际知名3D(三维)打印机品牌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也有部分受训企业没有实现预期的变化。深究下去,这些公司里每个人都非常忙,忙于具体订单交付,忙于处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失误,根本无暇将课程中学到的管理工具在现实中落地,其结果就是越乱越忙、越忙越乱。

我意识到,公司里的极大浪费,在于将最核心的骨干力量用于日常订单交付。因为核心骨干力量很难从市场获得,当这部分力量被使用到极致时,公司就会达到交付极限,那么能够承接的订单,就会遇到天花板。这就是我早先观察到的科技企业遭遇发展瓶颈的根本原因。

如何提高公司核心资源的复用性?假如核心资源投入与市场回报是1∶1,或者是1∶5,都不是好结果,因为都会达到瓶颈。一个好的组织模式,应该实现核心资源投入与市场回报达到1∶N,即无限复制。市场有多少订单,公司就能处理多少订单。那么,N的本质就是高水平复制。这就是“柔性组织”的核心思想。

1分钟看懂本书

《柔性组织》一书着重探讨了柔性组织的概念、模型及人才供应机制,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讲述了公司越大,管理越混乱。企业家普遍认为,公司发展得越快越好,现实中,如果交付能力跟不上,则订单越多,对于公司的风险就越大。本章以一个真实案例,揭示公司快速增长背后的风险。

第二章讲述了组织无效性是如何产生的。当今企业的主流组织形式是职能部门制,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上下级沟通效率高,缺点是横向沟通效率低。在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这种组织形式将导致组织失能,产生低效与混乱,科创企业需要构建新的组织形式。

第三章讲述了柔性组织的概念与模型。这是本书核心部分,提出了柔性组织的概念与模型。柔性组织最具特色的创新在于中台建设,将公司关键技术资源从日常订单中解放出来,聚焦于更重要的事务:面向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中台支持与人才培养。这三项工作对于公司意义重大,能够防止公司关键技术资源陷于日常订单交付,造成越忙越乱的恶性循环。在中台支持下,前端交付工作由柔性小组承担,每个柔性小组对应一个订单,响应速度快,柔韧性强。

第四章讲述了柔性组织的人才供应。本章描绘了柔性经理与柔性人才的能力模型,在满足能力模型的情况下,柔性小组能够很好地完成交付工作。从市场上获得柔性人才的难度很大,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人才体系,本章提出了PACC柔性人才建设模型。

第五章讲述了如何构建赋能知识体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知识体系。公司里有很多宝贵经验与做法,分散于业务骨干的脑海,人员离职后就被带走了,当新员工进来时,由于缺乏系统性知识,所以成长缓慢。因此,公司需要将专业知识萃取出来,建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本章给出了知识体系的框架及知识获取方法。

第六章讲述了如何用流水线方式制造人才。传统“以老带新”的做法,培养新人的时间成本很高。当公司可以用流水线方式制造人才时,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优质员工,团队也会越来越优秀。本章给出了“人才培养七步法”。

第七章讲述了如何打造具有全局思维的团队。各个岗位接力创造价值,最终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这就是公司的价值链系统。如果员工只关心自己的手头工作,忽视了工作整体性,就很可能对其他岗位的工作造成阻碍。本章指出打造具有全局思维的团队的四个层面,并给出了具体方法。

第八章讲述了对柔性人才的激励。柔性组织需要自驱型人才,如何让人才持续保持激情?本章指出了柔性人才的成长路径,并指导企业建立绩效体系,让优秀人才持续绽放光芒。

第九章讲述了教练型管理者。柔性组织中管理者的定位需要从“任务型管理者”转变为“教练型管理者”。本章指导管理者通过经验传授、倾听、反馈等方法与技巧,引导下属走向优秀。

第十章讲述了柔性组织的现实实践。本章以纽盾科技、隆链智能、梦之路数字科技三家公司为例,分享了柔性组织在现实中如何具体落地。

谁最适合读这本书

柔性组织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回报,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它适合特定条件的公司。

本书中的柔性组织理论,是围绕成长速度快、定制化订单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展开的。它们的客户通常是中国一流或世界一流的科技大厂,引领着硬科技产业发展,但它们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往往没有成熟的道路可循,只能在探索中逐渐成长。这就使得作为乙方的中小科技企业,不得不忍受甲方高频变动的需求,明明已经谈好的性能、指标、功能,之后会不停地变动,这给担任订单交付任务的项目负责人带来极大挑战。柔性组织理论引导公司CEO从全局角度,重新设计组织模块,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交付的现实困难。通常年销售规模达到1亿元,或技术人员数量超过50人,个性化订单比例超过50%的科技公司,都能够从柔性组织理论中获得极大的启发与收益。

对于产品型的科技公司,如果公司产品迭代快、技术种类多样、企业规模大,则柔性组织理论和模型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我与骄成超声董事长周宏建先生交流的时候,了解到他们的产品小组采取了类似柔性小组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产品类型保持稳定的公司,通过严格的制度与流程管控,就能够实现规模化交付,并且能够保证交付质量,因此无须采用柔性组织形式。

人员规模在50人以内的科技小微企业,公司管理层级不多,在创始人对订单情况比较了解的情况下,也无须采用柔性组织形式。因为这种人员规模较小的组织天然具有“柔性”特质,在创始人亲自指挥下,协同作战效率比较高。如果公司呈快速成长状态,则须提前为建设“柔性组织”做好准备,否则很快会遇到发展瓶颈。

柔性组织理论并非对制度与流程的否定。组织要顺利发展,制度与流程是必要的。岗位与岗位的匹配,部门与部门的协同,都需要通过制度与流程清晰地展现彼此之间的组织关系。柔性组织理论是对制度与流程的支持,组织有了柔性,特别是应对客户高频变动需求方面的柔性,公司制度与流程才可以在内部更好地落地执行。

教学实践与运用

《柔性组织》书稿基本成形后,我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行动。从2022年8月开始,我分别为华创“团队赋能高级管理课程”第15班、2022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总裁班、2022苏州工业园区上市苗圃班进行了授课,收获了非常好的反馈。

烜翊科技[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工业软件]、隆链智能(智能立体仓库)、梦之路数字科技(医学仿真教学)都在采取类似组织形式,但有些难点没有搞清楚,通过学习《柔性组织》,它们不仅把整个逻辑和方法搞清楚了,而且认为课堂上老师给的实施工具非常实用。

东峻科技(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解决了市场难以招聘到合适人才的难题(它们的技术跨度非常大,很难从市场招聘到人才)。

纽盾科技(网络安全)实现了“用流水线方式制造人才”,首先是销售部门,其次是技术部门,逐次推进,整个公司在人才供应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柔性组织是一种探索,将公司核心力量从日常订单交付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可复用劳动成果”的交付,包括面向未来的重要平台级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前端小组的支持等。目前我国科技企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新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出现,柔性组织理论必将不断产生新的内容。本书只是从众多研究角度中选择了一部分进行探讨,相信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本书研究的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读者参与本书的互动,提出建议并指正,共同推动柔性组织理论在现实中更好地落地。

郑旭
2023年7月9日
上海 vEScMQ1bm3P98LX60Ga/SrcuyOPGIsK7+PGVh9pFmfM1ecRZY3+bv8CbfOD8zX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