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命换来的教训从“华罗庚教授”之死谈起

有多少事业上的精英人物,老板级的企业家;又有多少学术上的带头人,国宝级的专家,在一时“忘我精神”的促使下只重视事业上的奋斗拼搏而忽视了自己身体的健康,用自己宝贵的生命留下沉痛的教训。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从中吸取点什么呢?1985年6月1日晚10:09,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宣布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的华罗庚教授的心脏完全停止了跳动。一颗蜚声国际数学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巨星陨落了。

当年已有75岁高龄的中国数学界权威华罗庚教授,十分珍惜那一次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数学交流会”为他提供的讲学机会。为了准备好这次演讲,他连续两天谢绝了一切活动,尽心全力地准备讲稿,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左右才睡觉。演讲开始他用中文讲,由翻译译成日语,后来讲到专门数学问题时,他越讲越兴奋便直接改用英语讲。他那流利的英语,洪亮的声音,精湛的论述使亚洲数学交流会会场的数学界同仁无不为之倾倒。讲演时间也从原定的45分钟延长到1小时零4分。当他在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中停歇坐下来时,他只说了一句没有人能听清楚的话就闭上了眼睛。虽然经过东京大学医学院的心脏病专家全力抢救了二个多小时,但仍然没有血液循环的迹象……对于华罗庚教授的死,心脏病专家认为,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他忽视了“量力而行”这一原则。华罗庚教授在这次演讲报告前后的工作实属“过度兴奋加疲劳”。按照他的年龄是不宜做如此长时间,如此奋扬的演讲和演讲之前的昼夜紧张,何况他在10年前曾因积劳成疾患过严重的心肌梗塞。十年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有超负荷的心脏疲劳和紧张,导致了这次无可挽回的重症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华罗庚教授猝死的教训能告诫我们什么呢?我们从中又能借鉴些什么呢?

临床医学的研究报告和心脏病专家的精辟总结证明:凡是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心脏血管壁的坚韧程度和弹性均有明显降低,而且有血管壁脆化损伤。此时凡是有对心脏超负荷的兴奋、疲劳和紧张都会使心脏负担过重,从而诱发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其结果就是使动脉管腔变窄血流减慢。此时如果有小的血块形成就会引发心肌血管阻塞而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继而发生心脏骤停。

据在场的听众回忆,华罗庚教授在兴奋与疲劳的演讲中,有过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的情况。专家们分析此时正是他的心律有严重失常的时段,如果立即停止讲演,准确及时地使用心脏血管扩张药,就可以立即改善他心肌缺血的状态,心肌梗塞(梗死)会得到缓解。死亡也许不会立即到来,生命还有存活的希望。可是,他不愿放弃这难得的机会而继续在高度紧张和思维过度兴奋中进行演讲。此时他的大脑细胞耗氧量也在不断增加,血流相对集中在脑组织内,而冠状动脉和心肌血流的供应相对减少,这也就是导致心肌缺血,乏氧以至心脏骤停后复苏困难的主要原因。过度“兴奋与疲劳”是引发导致心脏血管痉挛,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教训提醒我们有冠心病的人,尤其是对平常“心电图检查正常”但有心脏病症状的“隐形冠心病”患者,应警惕千万不要忽视了“量力而行”这一原则。

有人形容中老年人和中青年时期是“多事春秋”的发病年龄,所以凡事应“量力而行”为上策!任何超出正常范围的“喜、怒、悲、哀”都应有所节制才行。

华罗庚教授不幸逝世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仍然有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而过量或超负荷工作的人,并且在中老年和中青年人当中仍然在不断发生猝死的事件,我们活着的人应当引以为戒! 7csS4ov2gxqkSTGc9wb4+DjLaw7iQcbozqvjwN8Qni3yrFF0oOxxC75K+0dUN6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