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鼻祖华佗(公元145~2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麻沸散”的发明以至应用于临床为外科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他的发明比英国的一位化学家(1847年)发明的氧化亚氮、氯仿麻醉剂要早1500多年,比美国的牙科医生摩尔顿(1846年)发明乙醚作全身麻醉获得成功更要早1600多年。
一、“眼看母亲病死”。
华佗自幼聪明好学,一心想做一名医生为百姓医病解难,尤其是亲眼看见母亲活活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之后,他就更坚定了要做一名出色医生的信念。靠着自己的专心好学和力求上进的毅力,他以医林先师为自己的榜样认真苦读研究医书的每段章节,并把努力钻研和大胆的医疗实践相结合,他的医术因此不断提高。华佗除了医治常见的病症之外更擅长外科手术的研究。他可以用一把小小的手术刀使许多对自己所患病症已绝望濒死病人,神奇地保全了生命并恢复健康。
二、“发明麻醉药之前”。
外科医生为了使病人能够忍受手术刀割的痛苦而想尽办法,有的采取放血方法,使病人失血休克对疼痛反应迟钝;有的是压迫颈动脉,使病人脑部缺血昏迷再进行手术。然而,这些办法也很痛苦并且有一定风险。大多数病人还是要忍受着刀割之痛接受治疗,有些人则在这难忍的惨痛中离开人间。剧痛、惨叫、病人拼死的挣扎使外科手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也给外科手术医生带来了烦恼和负担。
著名的“麻沸散”问世。华佗给病人实施手术与众不同。为了减轻和排除病人在手术中的恐惧和剧痛,使外科医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里顺利地进行开刀手术,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发明了一种全身麻醉剂,这就是著名的麻醉药——麻沸散(《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均有记载)。这个有效的止痛办法给病人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也为外科医生施展手术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病人在术前只要用酒冲服“麻沸散”,就会达到失去知觉平静入睡的效果。手术中不会有恐惧和疼痛发生。这样,若是病人患肿瘤,医生就可以开刀割除;若是胃肠有溃疡,也可开刀除去病灶,将创面洗涤干净,然后再仔细缝合。对缝合后切口,华佗还要用外用药膏敷上以防感染并促进刀口愈合。如此,一般经过4~5天,病人伤口就可以痊愈。
三、“中国历史第一刀”。
华佗就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手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够实施开腹手术的著名外科医生。他精于外科手术,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创造的“麻沸散”不仅流传于中国,也流传于朝鲜、日本、摩洛哥等世界多个国家。一位美国学者在其所著《世界医学史》中提到,阿拉伯人使用的麻醉剂可能是从中国传去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擅长此术。华佗还是一位著名的“一专多能”的医生。他在针灸治病上的建树,也为后人所称颂。华佗针灸医术的特点是:取穴少,但疗效很高,有“若当灸,不过一两处”之说。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的“夹脊穴”就是华佗根据临床经验首创使用的。
四、“发明子病母治”。
华佗除了善于在民间收集有疗效的土方、验方外,对儿科病症也颇为精通。民间流传的“子病母治”法,相传就是华佗辩症施治的一个高明之处。正在吃奶的孩子有病时,对其母亲用药,药经母乳喂给小儿,从而间接治疗小儿科病。传说,东阳有位叫陈菽山的人请华佗给他的两岁儿子看病,那孩子患的是腹泻症,整天哭闹不止,经过许多医生诊治,均没有效果。华佗认真为小孩切脉,又仔细检查患者的全身发育情况,最后确认孩子病因出自母亲之身,于是他为这位母亲开方施药。让母亲吃药治疗孩子的病,这样服药不到十天,患儿腹泻停止,不久就康复了。
五、“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据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常年坚持练做,活到九十多岁时还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以想到这套健身操为后人延年益寿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六、“华佗惨被曹操杀害”。
华佗后来被当时的政治斗争所牵连,被关入狱中。他费尽精力将自己的多年医病经验及药方,包括绝无仅有的“麻沸散”方剂,整理了三卷医著,写成了《青囊经》一书,希望能为世人造福。遗憾的是,因狱吏怕受牵连,不敢将书稿收存,华佗在绝望中愤怒将全书烧毁。华佗死后,他的弟子吴普、阿樊、李当之继承和发展了华佗的事业,并分别撰写了《吴普本草》《本草经》等书,总算留下一些华佗医学遗产。中国医学界的先驱者华佗,不幸被当权者曹操杀害,这是中医史上的一大损失。华佗对中国的外科、针灸、健身学的卓越贡献,名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