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趋势是不断进化的,一代胜过一代。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时,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便成为大家十分关心的,举世瞩目的课题。
有识之人都知道,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教育好一个民族。世界上无有比“捐助明天,捐助希望”,培养好一个孩子更加神圣,更能牵动和凝聚人心,更能激动人心。
盘古开天地,有识之人都知道,不论是决定治国方针,草拟施政报告的政治家,还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企业家;也不管是对社会和自然界已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还是为人类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家;更不管是掌握经济规律,驾驶金融风浪之舟的经济学家……都必须生子、育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
每一个孩子都是从茫茫宇宙来,诞生在地球上的,原本生命都是一样的,各人的“硬件”:人体结构,生理规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均由六十亿个细胞组成的,都是大自然之子。只是后来,由于小孩成长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造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遗传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都已证明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将来也绝不会有。
也就是说,教育、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导致小孩的品质、个性、学识、爱好不同。
科学家还测定,人类自身的潜能只被开发10%,其余90%被闲置或埋没。
美国富尔顿学院心理系的一位教授,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编撰二十一世纪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们活着直至死去的时候,他们均未意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未被开发出来,给历史留下遗憾。”
这就启发我们,最理想的有效教育,不是向所有的孩子提供同样的环境与教育,而是对具有不同的天赋的孩子分别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环境与教育;需要教育者和父母用智慧和心血挤出上下几千年的教育篇章的“乳汁”和榨出其中的“甘泉”来哺育他们,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这同种树、牧马一样,若能为马儿寻找到水草丰美,让马儿恣意纵横的地方,马儿定能膘肥体壮,加上又有好的牧马方法,牧马的人就不必牵着马儿的缰绳而事必躬亲——喂养、割草……若多了不必要的羁束,马儿反而长得不好。
若把杉树、柏树的幼苗种在向阳的山坡上,经过精心的修整、培育和保护,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反之,若环境不好,管理方法也不妥,则可能枯萎或长成细弱的树木。
当然,孩子不是一块“粘土”和俯首听命的“属品”,可以任你塑造,任你加工。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地发现潜藏在孩子身上的宝藏,努力使每个孩子在其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都能尽情地表现他自己。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能量,树立起做人的自信和自尊;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又如何了解自己的个性并进行有效的潜能开发,使其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因此,教师、家长应在小孩不出格的范围内,恪守教育心理学的理解,了解小孩,而方法上又适应小孩的原则,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
教师和父母又能倾之以情,填平与小孩之间的种种隔阂,拆掉彼此之间的隔心墙,明知以理,唤起小孩对信念的追求,勇敢地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成为国家的栋梁。
从此,小孩就会刻苦学习,真正做到手不择卷,笔不停挥;就会克服纨绔子弟的坐享其成的品性,顽强地、不停地读必须读的书,从中吸取熔岩般的智慧,变成“通才”“宝才”“帅才”;变成聪颖的,富有理智的,乐于助人的人。
小孩就不会越学越感到渺茫、厌倦,畏难情绪与日俱增,欲罢不能,欲进无门,陷入极度烦恼、苦闷的恶性循环之中。
小孩就会极力避免将来因知识面窄而患事业上的“营养不良症”,把天才的幼苗变成一碟豆芽的可悲局面。
他们就会勇敢地飞向蓝天、白云,飞上高山,飞向大海,跨过沼泽,变成勇敢地走向绿洲的人;变成一个能以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的人。
他们就会变成预测未来,决策定计,妙不可言的人;变成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的人。
他们就会变成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深入分析能力,横向综合,把握整体能力的人;变成能辩证思维,抽象研究,揭示客观规律的能力,清晰地表达能力都很强的人;变成国家栋梁的人。
全人类的一切进步事业将取决于小孩能否成为帅才、通才、全才,因此,把小孩培养成帅才、通才、全才是教师、家长的一件光荣、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家长是诗人,用动听而又辛劳地吟唱着孩子的幸福。
家长是画家,用心血描绘小孩的五彩未来。
小孩与家庭有血缘关系。
家庭是小孩的头一个生活学校,与家庭成员保持着独特的家庭关系。
小孩从出生到成长,无论是身心的发展,还是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无论是道德的好坏,品质的优劣,学识的深浅,性格的刚柔,聪明与笨拙,体格的强弱;还是情操、爱好、创造性、社会生活能力、音乐节奏等,甚至生活方式,都受到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缩影——家庭的影响,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形态又通过家庭而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小孩。
家庭成员中的品德、素质、语言、智慧、行动、文化、教育艺术水平等像潺潺的小溪,叮咚的泉水,不断滋润着小孩。
尤其是小孩的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者,带领着其从无知的王国走向知识的世界,为其将来纵马在原野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句话,家庭起着不同于社会其他群体的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说,家庭满足了小孩的需要。
人的行为受动机驱使,而动机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小孩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基本的需要。
如生理上需要饮食—睡眠—运动等;心理上需要感情—成熟—安全—独立—自尊等众多的需要。
一个生活在不愁吃、穿、读,都能享受到天伦之乐的家庭中的孩子,人格的发展一般是健全的。
反之,从小得不到温暖的孩子,尤其是精神上受尽折磨的孩子,往往是身心发展不良,行为偏异。
还有,家庭中情感交流最为深刻。
家庭成员中,由于血缘关系及性爱,使家庭充满了骨肉之情。这情感是其他群体所没有的。
小孩与家庭成员的频繁而又永久性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中,亲密无比。其情感能得以最为自然而又毫无保留地表露。在其他场合不敢表现的行为,在家庭中则可以做。
小孩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与父母的交流,对小孩人格健康发展极为重要。父母可根据其情感的流露来进行教育、引导,有时小孩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其静如止水的心弦会被一些意外轻轻触动而泛起一丝涟漪。
它或许是一次谈话,一支歌,一次鼓励,一本书,一次奖励……其激动、赞叹、景仰、喜悦、后悔……都仿佛一下子涌上心头;往事在脑中像电影画面一样掠过。什么彷徨、迷惑、自责、惶恐、惆怅、失落、犹疑、冥想……这些流动于体内的一脉不易觉察的向上潜流定会爆发出来,后这潜流会把不好的恶习、习惯除去,从而奋发向上。
再说,家庭是小孩活动的十分重要场所。社会上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会通过父母的言行影响小孩,旧制度、旧思想的残余也可以通过父母的言行来影响小孩。
父母的传统习惯、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有好的东西,也有不良的成分,对小孩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个教育家否认过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相反,却盛行着那些历久不衰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类佳话。
就是在胎期,妈妈的情绪状态、行为方式、身体状况和营养条件等都对胎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妈妈在怀孕期间保持愉快的情绪,有规律地生活,营养又丰富,这些都为小孩的成长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胎教。
回顾世界科学史,一些科学巨匠,在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
如高斯九岁就能解决级数和的问题。
利喜比十一岁则热心化学实践,并取得成绩。
麦克伟十四岁上大学,发表数学论文。
维纳十四岁就大学毕业。
伽利略十七岁发现钟摆原理。
郎道十四岁上大学。我国少年班仅有十三岁的董瑞涛就已高中毕业,而且天文、地理、中药、诗词、围棋的知识都知道一些。
文艺工作者王曼力的女儿庞天舒十七岁仅用二年时间发表了十一篇小说。
有人研究了四十五年来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记,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成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科学家研究发现所有超常少年都有共同的规律:天赋高,是先天的因素;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好的环境的影响及帮助是十分重要的外部原因。
凡此种种均证明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孩就能像一艘驱风劈浪的航船,奔向目的地,而不是只会停留在平静港湾的小船。
对那些否定家庭教育的人,尽管屈指可数,但仍有人认为小天才,无须父母来操心。总之,为自己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软弱和失败而开脱。
奉劝这些父母应该醒悟过来,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家大事,而不是个人的事情,是对社会履行公民义务。
俗话说得好,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反之,是我们将来的苦恼、辛酸;是我们对他人和整个国家的罪过。因此,好的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幼儿早期教育已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广泛注意,吸引教育家、心理学家进行大量的研究,研究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幼儿早期教育之所以引起社会、教育家等的广泛重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在人类发展及个人的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早期教育犹如种子的萌发;山泉之始流,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民族素质最省钱、省时、省力的好办法;也是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最佳捷径。
况且,竞争已从幼儿园开始。小孩尽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其面临着远比父辈们大得多的压力。未来将考验他们的各种能力:体力、耐力、智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超越能力、判断能力、胆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所有这些,都决定要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
再说,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不论是量的方面,还是质的方面都是大幅度地增长,而且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例。
据统计,十六世纪的各种新发现,新发明不过二十六项;十七世纪则有一百零六项;十九世纪则有五百四十六项;到了二十世纪头五十年,就有九百六十一项。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十年中,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人们已证明,人类积累的知识量正以几何级数剧增。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保证人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只能求于如下三个措施:
一是精炼和浓缩知识,拣最重要,最必要的知识教给后代。
二是改进教育体系、学科体系、教育方法,以至于生产、管理、组织等,使得后一代人可以在同等时间内,学得更多的知识。
三是幼儿早期教育。
从幼儿心理发展来看,早期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心理的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一样,均遵循用则进,废则退的原则。
如消化系统,必须有供消化的食物促使它工作,才能得到发展;若无食物,消化器官就会逐渐萎缩。
又如骨骼的坚韧和肌肉的发达,需要跑、抓、推、拉、举、伸等方面的锻炼。
神经系统的发展则需外界不断给予合理的、丰富的刺激。
科学家实验证明,出生头一年的大脑的发展速度最快。新生儿脑的重量约三百九十克,到九个月时,已达到六百六十克,增加了近一倍。两岁到三岁时脑重已达到九百至一千零一十一克。七岁时达到一千二百八十克,已基本上达到了成人水平。
这个时候,若给小孩足够的、合理的锻炼,就会使大脑发展;否则,脑的发育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当过妈妈的都知道,若对正躺在床上的婴儿,用色彩鲜艳的东西对其进行刺激,或用摇动的东西吊在其床上方,婴儿就会大笑,甚至手舞足蹈,改变原来的沉默反应,似乎对周围的事情露出探求的表情。
又如,一对同胞的双生子,他们出生第一年,环境相同,智力发展相同,长相、健康均相同。一岁后,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个被农民抚养,一个被科学家抚养。
由于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很好的早期教育,结果其提前二年上了学,而和农民生活的小孩,由于未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结果智力、兴趣、品质、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及思维能力大不相同,悬殊很大。
可见幼儿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对于有某些特殊才能的小孩,其早期教育显得更重要。
如羚木镇先生是指导过数以千计的三岁小孩,拉德国作曲家巴赫的曲子,一直拉到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迪的曲子的人。
其指导的三岁小孩拉日本的歌曲,就更是随心所欲了。由于铃木缜先生对这些有特殊才能的小孩进行早期教育,使这些小孩中有不少人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小提琴家、柏林音乐大学教授。
如日本现代演奏家代表丰田耕儿;在进行卓越的演奏活动的克契斯音乐学院教授江滕俊;在捷克管弦乐团任指挥的小林武史;活跃在世界第一线的小林健次兄弟;在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州交响乐团的指挥铃木秀太朗;还有松洋子等都是铃木的高足,都是其对他们早期教育的结果。
这也充分证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
还有十九世纪的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乡村牧师。他提出了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子女。
用其话来说,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其确信,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功!
他的孩子出生时,被人认为是白痴,连其妈妈也丧失信心,但其父亲却抓紧其的早期教育,结果这个被人认为是呆子的人,八九岁就懂得德、英、意、拉丁法、希腊六种语言,且懂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尤其擅长数学。
幼儿早期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实行它的可能性更大。
古代的著名的文人王勃,六岁时就善文辞;
战国时的甘罗,十岁时就当上秦国的上卿,出使赵国,使赵王割城给秦国,立下了大功。李贺七岁能辞章。白居易五六岁时作诗。李白五岁时诵六甲。
晏殊七岁时能写文章,并同千余进士一起参加考试,毫不畏惧,挥笔成章。
著名的德国法学家教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更是一个好例子:威特八九岁时已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等,尤其擅长数学。
十六岁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柏林大学教授。
德国诗人歌德八岁已能用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阅读和书写。十四岁开始写剧本。十六岁进入比锡大学法律系。二十五岁他花四个星期写出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风行欧洲,形成一股维特热。二十六岁时,他当上魏马公司的顾问。
歌德之所以能这样出众,就是其父母对他进行早期教育的结果。
歌德四岁时,父母就教他各种外国语言。当其认识一些字后,就让其读书。
客人来时,则让其背故事;平日一有时间就抱其散步、逛街、遛公园、郊游。路上遇到什么讲什么,从物体的形状到颜色,从它们的产生到用途,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其明白。
凡此种种,培养了其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并为他后来写剧本、创作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不朽名著《浮士德》的故事,就是来自他的儿童时代从父母那里听到的民间故事。
我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在研究幼儿教育及超常少年教育中提供了不少的例子:
一岁七个月能认字四百多;两岁半认字一千多;四到五岁认字二千多。
又如运算方面,一岁七个月能说出一到十的数字;四岁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五岁半会用速算去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者都有。
法国的卫生与医学研究所和巴黎家庭治疗中心的专家,曾选择了六十五名四至六岁领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他们对这些儿童跟踪、观察五到十年。专家发现他们的智商有所提高,尤其是时空概念的进步尤为明显。
凡是被条件较好的家庭领养的,特别是对小孩进行早期教育的孩子,其智商都比其他孩子高。专家们特别指出,家庭对小孩感情的投入与智商成正比。
凡此种种均可以证明,早期教育完全可能,且势在必行。
早期教育绝不会伤害儿童的大脑。
据科学家实验,人脑的容纳量很大。若一生好学,脑子一生中储藏的各种知识相当于美国图书馆藏书的五十倍,即五亿本书的知识。
其次,从统计数字表明,天才比一般人的寿命长。有人挑了十六世纪以来欧美伟大人物四百名,发现寿命最长的是发明家,平均七十九岁,最短的是诗人,平均“五十八岁”一般人只有五十一岁。
当然,早期教育并不等于说把早期教育看成唯一的教育途径。因人的一生是一条漫长的学习道路,幼儿的早期教育只是开头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以后成长确有很大的作用。若父母能对他们早期教育且方法得当,那么,他们后来的道路就没有那么曲折了。
尽管早期教育这一源头之水比起浩荡的江流来,源头之水似乎微不足道,但无源便无流,当自己站在岸边慨叹长江的雄伟时,哪能忘记发源于唐古拉山麓的涓涓细流呢?
为了培养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量级的有创新的人,必须对幼儿进行早级教育,且势在必行;千方百计把小孩身上的蕴藏着的潜能挖出来,并让它们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被埋没、扭曲、夭折。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卢姆对近千名婴儿进行跟踪,一直到这些婴儿成年。
得出结论:五岁以前是幼儿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其认为若把七岁时人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四年,智力已获得50%的智力,到八岁时已获得80%,从八岁到十七岁时只获得20%。
许多研究机构得到同样的结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他自己三个小孩子进行观察、研究,然后他发表了他的学说。其提出乳儿大脑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在不断地积累同环境的关系的认知过程发展起来的。
其女儿出生后,长达十三个月对她观察。发现其用棍子敲打洋铁桶,在敲打过程中,其女儿发现铁桶滚动开了。
其女儿又把洋铁桶挪回原来的位置,再敲打,反反复复几次。
当其女儿长到十六个月时,其想得到前面离她五十厘米的容器,她便用棍子敲打容器,直到她的小手拿到了容器。
就这样,其女儿在积累用棍子敲打容器可以得到容器,那么用棍子敲打其他东西,照样可以得到其他东西。
小孩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心理学家、教育家指出,若在幼儿出生后七八个月或更早的时间,就开始作为教育的起点,这样,幼儿成长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小孩出生后,长到七八个月时,孩子会有各种要求并通过哭声来表达出来。这时,父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其要求。
比如让其到宽敞、干净的房子里去玩;让其去接触周围的事物;嗅到香味,则让其尝一尝食物;听到声音,则引导其听并讲解;以此对其进行如涓涓细流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宛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进入到小孩的心里,使之绽开出喜人的花蕾、开花、结果。
科学家指出,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拥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如果父母能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早期教育,又有与之相配的实施方案及方法,即最优质教育,不断刺激幼儿的处于沉寂中的细胞,开发其大脑的潜能,使其成为智力超常的儿童。
日本一位教育家认为,从小孩出生到三周岁,每天给予相当系统的刺激,以促进大脑整个部分最大限度地发育。
科学家认为一岁以内,主要培养婴儿的反应能力;一周岁以上主要培养认知能力;两岁到三岁,则着重于行为和思维两个方面来完善婴儿的智力。多方证实,此教育,小孩的智力比同龄提高了一年到一年半。
一言蔽之,对小孩智力开发要抓住最佳时机,若错过了,幼儿的听觉、视角、语言和运动区域的大脑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再来开发其智力,就会事倍功半。
教育家发现,人的大脑在婴幼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各种潜能的开发的最关键时期。尤三岁时,其大脑已达到了成人的水平。若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就能充分挖掘其潜能,唤醒沉睡的大脑,让幼儿的天赋在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教育下表现出来。
俗话说得好,小孩的脑瓜就是一架电子计算机,小耳朵就是一台录音机,小眼睛就是一部录像机;会把父母、他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好的、坏的、光明正大的、鬼鬼祟祟的一点不少的全部录下来。
因此,开发幼儿的智力,已引起广泛的注意。
开发智力应从训练小孩的五官,(耳、鼻、口、目、皮肤)刺激大脑开始。因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小孩的五官,能使大脑各部分机能积极活动,形成积极的条件反射,调节大脑功能。
小孩的观察力,从其生下来不久,睁眼睛看这个世界就开始了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是小孩的第一观察顾问。若家长能有选择地给小孩输入有用的信息,就能有效地刺激其大脑神经发育,对开发小孩智力潜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要学会和掌握培养小孩的观察力的具体方法及理论。
小孩的观察力是靠后天培养的。父母应根据小孩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小孩进行生动、有趣的观察。
同时要教会小孩懂得观察方法,懂得观察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它的主要特征极其简单的发展过程。
可以先分解观察,然后又比较几个相似的事物,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父母还可以不断地提问题,让其观察不断深入,再加上父母不断引导小孩思考问题,小孩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加强、丰富、敏锐,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润物细无声。
父母、幼师还要充分掌握运用感知规律来提高幼儿观察兴趣和注意力:
一是活动律。
即在静止的背景上让被观察的事物呈活动状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如教小猫时,可让小猫呈“真正”走的活动状态;或用真正的小猫让其观察。同样教小羊、小鸡、小鸭等动物时都一样。这样,幼儿的观察兴趣就会大增。
二是差异律。
即被感知的事物与背景差异越大则感知越容易,也愈清晰,愈深刻。如讲苹果时,把鲜艳的苹果放在雪白的布上,让幼儿观察其具体的形状和颜色;由于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苹果的鲜艳色彩和香味,增强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
三是组合律。
即让小孩观察的东西,按其属性、功用、颜色、形状组成不同的类别。如家禽、野兽、昆虫、水果、植物等混在一起,后让小孩分出来,并叫出其属性,从而让幼儿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又增强了观察事物的兴趣。
四是引导幼儿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比较观察。
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点。
特征观察。
即引导、启发幼儿对被观察的事物主要特征或某一方面的观察。如让幼儿观察兔子的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三瓣嘴等,让幼儿了解兔子的情况。
让小孩区分红、绿、蓝、黄等几种颜色,父母可买能发出七个音的小钟,分别拴上红、黄、蓝、橙、青、紫、绿、黑颜色的发带,并起名为红色的钟,黄色的钟……
每天带其敲这些钟,让其听,以后让其按颜色去敲;也可以让小孩从一堆涂有各种颜色的纤板上,挑出两个相同的纤板;也可以让其简单地听单一物的声音,使物与声联系起来。
如听风琴声等,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样,其很快掌握了颜色、声音和物体的关系。其观察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父母要引导小孩懂得所见所闻的事物的名称,特别是小孩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如各种玩具、餐具、家具、小动物等。
父母最好在与小孩玩耍时,问小孩这玩具叫什么,有什么用途?又是什么颜色?形状怎样?让其回答,后纠正。使他们认识的东西越多越好,只要能引起其注意、兴趣,就叫他认,并告诉其用途等。
孩子大一点时,更要让他认,多区别。
什么衣、食、住、行,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生老病死;什么工厂、铁路、池塘、汽车等;要他们观察什么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色的辣椒;什么是扁扁的饼干,圆圆的皮球。让他们观察马、牛、羊、鸡、鸭、猪、猫、兔、狗等,并让其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孩子再大一点,让其观察更复杂的东西。
如让其观察两颗种子,其中一颗种在潮湿的土壤里,一颗种在很干的土壤里,看哪一颗种子先发芽,为什么?
芽又变成什么?一颗肥水足,另一颗肥水不足,让其观察哪一颗长得好?
观察天空时,可启发其想,为什么天空一忽儿是蔚蓝色的,一忽儿又变成红红的?乌云过后,天为什么又会下雨?太阳下山的时候,余晖为什么是红的?
三四月份,破卵而出的小蝌蚪,大脑袋,长尾巴,黑溜溜的,像个小逗号,可是后来变成尾巴短,且长出四条弯弯的小腿,全身又变成灰褐色,最后尾巴没有了,还穿上碧绿的外衣,镶上黑色的条纹,成为青蛙。
总之,只要小孩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到什么,就要其用最清晰的语言说出那些事物的名称、用途等。
这样,表象越来越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尤其父母能想尽千方百计为小孩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趣的观察条件,精心设计,选择观察对象;经常带其去游览和观看动物、植物等,随时指导其观察,久而久之,小孩就会对纷繁世界的万千气象感兴趣,就能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其观察能力也得到提高。
能绘画的父母可把与小孩谈话的内容画成画儿,与小孩一起欣赏。
父母还可以对小孩讲一些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善于观察的故事。
如书法家王羲之从观察白鹅拔水领悟出运笔方法的故事;艺术家盖叫天观察铜狮子、铁罗汉受到艺术性启迪的故事。父母通过讲故事使小孩受到更多的启迪,从而更喜欢观察,观察时也更认真,更具体。
父母可教小孩写观察日记。如父母带小孩去观察名山大川、古迹公园、青山松涛、淙淙流泉,威风凛凛的螳螂,忙忙碌碌的蚂蚁,伪装成树枝的尺蠖;采野花,逮蚂蚱时,让其辨别其不同点和相同点。
总之,万事万物等,都可让其写观察日记,并给修改、讲评。这样,小孩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极好地提高。
随着小孩不断长大,观察的形式、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化。父母要根据小孩的特点、爱好、专长而因势利导,使其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很快。
如小孩爱好文学,那么最好让其写日记。天天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记在日记本上。如观察大自然时,远处的山灰蒙蒙,近处的山绿葱葱;浅水透明亮晶晶,深水有色蓝莹莹等全写在日记本上。
父母还可以指导小孩用录音机录下出游时的鸟声、风声、雷声、流水声,既可以让小孩听和进行分辨,又可丰富日记素材,还可以使小孩兴趣盎然,尽情地听,尽情地看,大大丰富了其感知能力。
锻炼听觉能力。
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右脑以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美感、控制为主,左脑以逻辑思维、计算、语言为主。
教育家研究,两个月的小孩就能分辨母亲的声音,五个月时则能明显感受乐曲的旋律中的曲调或节奏的变化,并能随曲调的变化而流露出不同的情绪。
为此,父母带其去郊游时,可让小孩去分辨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的高低,大小不同的音色;及声源的方向,让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叮咚的流水声,晨间鸟语,秋虫唧唧等。这些构成大自然的协奏曲和优美的旋律来熏陶小孩的心灵,感染他们的童心,提高其听力,从而让小孩得到很好的发育。
父母可以给小孩放各种各样的音乐,让音乐架起一座桥梁。
歌曲的悠扬的旋律与宁静、清幽,向孩子输送世界之美;让雄壮、激昂的进行曲,使小孩精神振奋;让优美悦耳的乐曲使小孩沁人心脾,暖其肺腑;让轻柔的催民曲,来调节其身心,使小孩的听力得到提高。
这些音乐会像春天里撒下的种子,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发芽、开花、结果;也会像一辆无刹车的车子一样,凭着惯性依然向前冲。也会像一台功率十分大的发动机,加快其听力的发展。
万事万物的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锻炼视角的好材料。
让小孩看花的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有什么不同,即使同一种花,每一朵花都长得不一样,有大有小,花形也不一样,其颜色的深浅也不一样,极需要其认真分辨且需要其进行抽象的概括花的特征方能识别。
这无形中锻炼了其视力。还可以让其识别哪些衣服是他的,哪些衣服是爸妈的,哪些衣服是爷爷奶奶的,并叫其分好送到他们的房间里去。
又如爸妈带其散步时,有意识让其分辨哪些是芭蕉树、松树、杉树、柏树、苦楝树、苹果树、楊桃树、柚子树等。
这需要其认真观看后方能回答,无形中锻炼了其的视角。
引导小孩进行实践观察。
如让小孩饲养小狗、小猫。小孩为了喂水、喂食,就必须高度注意,认真观看。这样既锻炼了其视角,又培养了其爱心。
让小孩亲自搭各种各样的小积木,诸如各种形状的房子、桌子等;还可以让其参观泥瓦匠砌房子,回来后让其回忆或再观察后给小鸡、小猫、小狗砌房子,让它们有个好睡觉的地方。其从中受到了很好的视角训练;也懂得了劳动的甘苦。
指导小孩进行探索性地观察。
父母与小孩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父母可利用每一秒钟,用来培养其积极向上,对周围的环境有浓厚兴趣,好观察,好学习的宝贵品质。
如小孩爱吃鸭蛋、鸡蛋。父母可告诉小孩,若把你爱吃的鸭蛋放入清水和盐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你仔细看一看好吗?
紧接着父母把鸡蛋放入清水中,再放入盐水中。小孩很快发现鸡蛋沉入清水中,放进盐水中的即浮起来。其中的道理不要其回答,造成一种悬念,从而引导其通向科学的门户,并更引起其探索的兴趣。
启发小孩追踪观察。
小孩大一点后,父母要启发其,观察事物时,多问个为什么,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如把相同的两粒种子,一粒放在单纯的土壤里,另一粒则放在加了草木灰的土壤里,天天都淋水。
父母启发小孩看两粒种子有什么不同?其肯定发现放了草木灰的种子长得茁壮。这时父母可启发其草木灰里含有钾,种子发芽需要钾之故。
所有这些,可以给小孩留下意犹未尽的印象,让其生活在美、游戏、音乐、图画、幻想、观察的世界之中;让其的感觉器官得到很好的训练,解开其身上的童锁,开发其智力,为将来成为参天大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孩一生下来,就应该让其得到足够多的外界刺激,绝不能整天抱在怀里,唯恐照顾不周,要训练他们俯卧、抬头、翻身、爬行、坐。这样,可以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锻炼手脚的动作。
当小孩会走路时,父母不应该把他们锁在自己的身边,而是让他们多走路,因走路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大转折,只要小孩不发生意外,父母就不应该限制他们。
小孩多走路,多看看,小孩的活动领域扩大了,眼界开阔了,他们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感到十分稀奇。小孩就十分希望东走走,西看看,爬上爬下,钻洞迈门槛,更喜欢父母带其散步。
科学家发现,没有比同小孩一起散步更好的教育方式。这是与他们一起分享幸福和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的最好时机。
因此,父母再忙都要带他们到大自然界中去旅行,到野外漫游,徜徉在绿色的世界中,接受大自然的恩赐。
在与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向他们讲在路上遇到的情况,并给他们讲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奇特的特点。
让他们看第一线曙光照亮沾满露珠的花和草,且告诉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最丰富的老师。它们对小孩的教益无穷无尽。
小孩看完后,那儿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各种各样有趣的景物将在小孩的心上产生难忘的印象。
尤其是那寥廓自然,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景象,更使小孩难忘。小孩面对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会让小孩赏心悦目,情不自禁地发出美丽的赞叹!
什么春天的垂柳碧绿,秋天的火红树林,什么红玫瑰、黄菊花、白水仙、蓝杜鹏、紫罗兰、黑牡丹等;还有金光闪烁的金龟子,黑白清楚的大熊猫,遍身红色的红蜻蜓,纯洁又高雅的仙鹤,美丽又端庄的天鹅,还有那稳重敦厚的大象,异常凶猛的狮子等等。
凡此种种,争奇斗艳,让小孩辨别,思考……。
父母还可让他们知道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理特点及它们许多常人不知道的生活习性,让他们了解各种动物养育后代的情形;让小孩看到动物和人类的时尚服装相比动物色彩缤纷的外衣;让他们观察许多动物的“睡姿”等。
让他们看到动物之最。如动物界大大小小的冠军:游泳冠军的旗鱼,飞行冠军的雨燕,“巨人蓝鲸”等。
父母还可以向小孩讲解天上的鸟,水里的鱼,以及森林里的动物是怎样走完它们一年一度的“长途旅行”,甚至懂得如何与动物对话。
又如:让小孩到冰室,可以向小孩引出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和茶;还可以引出我国是茶的故乡。唐代的陆羽是第一位系统地研究茶的人。
游动物园时,各种各样的动物从四面八方涌进小孩的视野;鸟儿、花儿、草儿、虫儿……这些让小孩浮想联翩,屏息静神地观赏、游玩,让小孩兴高采烈,流连忘返。
若到水果店,可以向小孩讲水果的种类、颜色、香味、味道、药用价值及维生素的作用,水果的发展前景及种植,吃水果的学问……
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去,父母可以向小孩一边观看一边讲当地风情的建筑与园林一体的情况;介绍汽车的为什么会走?大街两旁为什么要种树?信号灯为什么用红色等?
父母还可以让小孩观察两幢形状相似的楼房有什么不同?两只不同的动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了?从而达到培养其观察力。
晚上乘凉的时候,可利用小孩喜欢看夜空的星斗,想和那些闪闪眨眼的小星星交朋友的心理而向他们介绍它们的名字,有多大年纪?它们有什么神奇的经历?离我们有多远?若想和它们见见面,握握手,坐火箭需多久?
柳条插进土壤会长出新枝,后长成大树,而橡树却会枯萎,为什么?
在严冬,寒冬威胁着树木,但只要在旁边燃起篝火,树木就不会被冻死,这又是为什么?
所有这些都使小孩思索,在小脑袋里问个为什么?尤其是当孩子沉醉在原野的美景,星星的闪烁,鸟儿悠远的叫声,野花的芬芳之中时,其精神舒畅、欢快,对小孩的身心大有益。
总之,外面的清澈的流水,哗哗的水声,形状可爱的老地瓜,圆滚滚的西瓜,香喷喷的香瓜,棒槌似的玉米,饱满的落花生,树荫下的知了,小河里的龙虾,……一切的一切将像一条清清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小孩的心田。
还有草原、树木、山川、湖泊、河流各有特色,每个领域都是一个相当丰富的知识宝库,让小孩游览一番,极有好处。
生态园林的庭院,也有许多让小孩子观察的地方。如小蚂蚁传递食物时,必然相撞一次,且排队十分整齐。这时,父母可对小孩讲,要像小蚂蚁一样讲礼貌,守纪律。
庭院里有许多鲜花,父母可以让小孩闻一闻,那清香扑鼻的芳香让小孩多闻几次,让他辨别不同的香味;也让小孩理解“闻”的含义及“香”的含义。
就这样,在森林里、在田野上给小孩上思维课。
这不单是旅行,不单是观察,而恰恰是旅行让小孩的智力在增长,在醒悟,在孩子心中唤起对脑力劳动、对思维的挚爱。小孩的思维也不断地受到这条“小溪”的源泉的浇灌,使其记忆、思维不断加强。
不论哪个民族的儿童都爱游戏。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天下没有不爱游戏的孩子。
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动物都会游戏。小狗和老狗互相咬架;小猫戏老猫。这些都是为了小狗能咬死其他野兽;小猫能捕捉老鼠。
小孩也一样,为了发展其将来用得着的能力,必须进行游戏。况且,求知的欲望,好奇、探索是小孩的天性。若让小孩自由自在地游戏,小孩会露出好奇的、独创的思维能力,会发出特殊的反应,甚至让人感到惊奇。
三岁的小孩会伸出他们的小手去摘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五六岁的小孩想打开收音机,看看谁在里面讲话,唱歌的人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父母可利用小孩这些特点,尽可能让小孩玩,做游戏,让他们在玩中、游戏中学并获益。
科学家发现儿童心理发展是以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前提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又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实现的。
一位教育家通过实验也指出,早期的充分玩对小孩的发展有十分大的作用。其发现凡是原来玩那种超级玩具,又十分爱玩的小孩愈具有创造性;爱观察,爱探究的儿童愈具有创造性。那些不爱玩的女孩子,往往缺少信心和好奇心,其创造力也稍逊色。
在教学中也发现爱玩的男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只要引导好,其成绩一定能搞好。
科学家发现那些由于不同原因,如游戏少所造成的智力落后的儿童,一般大脑的树突都少,有的甚至在一段树突体上无刺。即使有刺也呈萎缩状态,甚至死亡。
科学家通过实验,提出为了儿童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父母或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且要占儿童活动的相当大的比例;最好是儿童的各项活动,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
游戏在学龄前占主导地位。孩子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适应生活,发展智力;故父母、幼师不应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负担,而是当作开发儿童智力的一个十分好的活动。
因此,幼师、父母应花精力和时间让儿童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
蜡笔画线。
蜡笔是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父母可用它与其进行颜色比赛。一开始由妈妈用蜡笔在一张大纸上画一条红色的长线,后由小孩也在大纸上画一条红色的一样长的线。紧接着妈妈用其他颜色的蜡笔画,小孩也跟着画。若小孩画不到同样的颜色则输了。赢了则奖励摸背,以示鼓励。背上有很多穴位,不断摸背对其身体发育大有好处,小孩也十分喜欢。
玩生字卡片。
父母把生字制成卡片,与小孩一起打牌。小孩每认出一个生字,则奖励一下摸背或记录下来;若认不出,则由父母告诉其再认,最后根据小孩赢得了多少,进行摸背奖励。这种用玩的方法认字比枯燥无味的认字几乎快两倍。
看连环画。
小孩都喜欢看连环画。父母可利用这特点,和小孩一起看连环画,边看边讲边认字。
小孩会被五彩缤纷的画面吸引住,感到好奇和需要。
父母的动情的讲解又像清泉在孩子耳畔萦绕,孩子会时而平静聆听,时而微笑,时而凝视画面,甚至喃喃发表自己的看法。
若遇到小孩已认过的字,则问其什么字?从而巩固儿童已认过的字。
讲到有趣处,父母可以借故走开,小孩一定求你继续讲下去。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其,若你多认字,则可以自己看连环画,不用父母讲了,多好呀!从而达到其对认字更加用心。
打扑克牌。
当小孩打红桃九时,父母则问这是什么数?再大一点时,可问九比六大多少?六比九少多少?9+2又是多少?当小孩讲对了,则算其赢一次,讲错了,则鼓励再来。最后总算其赢了多少次并进行奖励、喝彩。
奖励方式可多种多样。父母在与小孩玩时,不能让其输得太多,否则其兴趣会大减,甚至不愿玩下去了。
时间一长,小孩就学了不少的字、数字及加减法等。
化整为零。
有些字笔画较多,父母可把字化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字。
如楼字可先出现木字,后出现米字,最后出现女字,然后叫其拼起来。若其拼对了,则奖励,反之再来,直到拼对为止。
牵羊。
父母可带小孩去羊圈玩。让其观察羊的外形。羊的头上是什么?让其回答后,让其摸小羊的两只角和尾巴。边说边在纸上写出羊字。并说这是羊的角,这是身体,这是羊的尾巴。这时,小孩一定高兴极了,还吵着再来。
毛笔。
父母兴趣盎然地拿出一支笔问:“笔是什么做的?”
小孩会回答:“笔头是毛做的,笔杆是竹子做的。”
父母这时可说:“请你把竹字与毛字上下排好,这就是毛笔的笔字。好玩吗?”
把车开到车库里去。
父母可以把玩具车和要小孩认的字和已认过了的字放到桌面上去。然后告诉小孩:“这些字都是车库的。你是司机,我是指挥中心,你要听我的调动。把车开到指定的地方去。”
“现叫你把车开到‘大’字车库里去。”
小孩认识大字,就会把车开进写有大字的车库里去。就这样不断地把玩具车开到要认的字的车库里去。
换个角度来玩。
父母说:“东边的一座房子着火了,赶快把消防车开去救火。”小孩会把车开到写有火字的地方去。父母也可以叫小孩把冒火的车开出去。
种玉米。
父母可以把小孩带到玉米地里去,看看农民伯伯如何种玉米。
先由小孩回答:“把种子放在地里,上面盖上泥土。”
父母可根据其说的话引出播种的播字。有个提手旁,下边是田,中间是米,上边一撇是盖的土。这样,播字出来了。
顺口溜。
小孩喜欢顺口溜。父母可利用此特点把要教的知识编成顺口溜。如“春天”可编成“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来了小雨轻轻下,爸妈种上了菜和瓜。”
又如“青蛙”可编成“小青蛙,大嘴巴;瞪眼睛,呱呱呱;游得快,跳得高,爱吃害虫保庄稼,小孩都要保护它。”
当其念熟了它,仿佛既看到了春天,又摸到了春天,对春天有个感受,字也学会了。当小孩学累了,可与其一起弯弯腰,踢踢腿,唱唱歌。并用圆圆润润,脆脆生生的语言与其一起念,让小孩感到父母是他的好朋友,学起来,效果更好。这样更能与小孩沟通。
与小袋鼠比赛。
爸妈可对小孩说:“一只大袋鼠,口袋里装了许多小松子,它一个一个拿了出来,教小袋鼠算。小袋鼠很快学会了算,真聪明!来,你一定比小袋鼠聪明,算得也比它快。”这样,小孩就会有浓厚的兴趣算得更快。
补充故事。
父母可利用小孩爱听故事这一特点,给小孩讲故事。父母在讲故事时,父母与小孩的心更贴近了,孩子更需要妈妈这个解说员和导游了,但不要讲完,由小孩自己去想,去补充。这样可以锻炼其想象能力及说话能力。
父母要注意的是,当小孩讲错时,千万不要骂,否则,小孩原来的活动区域立即转入抑制状态,隔断了神经通道。聪明活泼的孩子立刻变得呆若木鸡。父母一定要小孩高高兴兴地学;即使不能像吃糖一样甜蜜,起码也要做到不像吞一颗苦果那样难咽。
先分后合。
父母可叫小孩先认以前已学会的生字,然后叫其动脑子,看能否把它们拼成新的字?
如小、土两个字合起来是尘字。
小、大合起来是尖字。
日,月合来是明。
三个人合起来是众。
舌、甘合起来是甜字等。
小孩感到好玩,要求再来,干劲十分大。孩子的崭新的记忆领域也将更加充实了。
按属性分类。
在小孩子面前摆上猫、狗、牛、羊、衣服、梨、豆类、白萝卜、香蕉……让小孩根据属性进行分类。
或在其面前摆好若干组图片,每一组都有一张与该类无关的图片,要求其正确地挑出来。父母可让其先分类后说出其名字,当其分类对了,名字也对了,则进行奖励。
当其挑选出来的图片也对时,一定要大大赞赏其一番,并进一步认难度更大的。
如在小孩面前摆放海豚、壁虎、蜥蜴、豹、虎、鳄鱼、大象、蛇、鸟等各种图片,先由父母读出其名称,并告诉其是水上动物还是陆上动物,是凶猛动物还是非凶猛动物;是哺乳动物还是非哺乳动物;且告诉其依据,并进行分类。
最后由其详述一遍,看其掌握情况,再进行决定继续玩这样的游戏还是换别的游戏。小孩通过这样的游戏来锻炼概念的掌握,又锻炼其归类能力。
父母最好计时,若又快又好地给予奖励,以锻炼其思维敏捷性。
摘桃子。
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且不易持久,又好动,父母或幼师编游戏时,形式尽量活泼,方法简单可行,才能吸引幼儿。
如同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桃子”。每个桃子后面有生字或数字和简单算式。幼儿扮演成小猴子,从树上摘“桃子”。若算得又快又好,则摘到了最大最甜的“桃子”,《奖励其一个画好的大桃子》,算得正确但算得慢的幼儿给一个“小桃子”,没有做对的则没有“桃子”。最后按其得“桃子”的多少、大小来奖励其东西。
医生治病。
父母可在纸上画上病人,每个病人后面有出对的题,也有出错的题。后由小孩找出其错的地方,并改正过来。这样便于父母发现其对前面所教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法,小孩找对了,很高兴,说明其这个小“医生”医疗技术不错,长大了定当个好医生。
抓敌人。
父母在教新的生字时,可叫小孩找出最关键的地方并讲出其道理来。若讲对了,则抓到了“敌人”,否则未抓到。
如父母教“明”字,先让小孩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小孩很快发现是由“日”字和“月”字并排组成。这样小孩便掌握了“明”字。一旦小孩抓到了“敌人”便欣喜若狂,特别是抓到了很多“敌人”,更是高兴万分。
钓鱼。
先由父母在白纸上画上鱼并剪下来,然后在鱼后面写上生字或简单的加减法,后由小孩上去拿一条鱼并做后面的题,若做对了,则证明小孩钓上了鱼,并把鱼放在自己的鱼篓里;若做错了,则放在水中让其漂走,鱼就脱钩逃跑了。
父母根据小孩钓鱼多少进行奖励。
给物说数。
父母或幼师可在四到五岁小孩面前放一百个小木块,后由父母或小孩打鼓,鼓声一响,小孩开始数小木块,等到鼓声一停,小孩不再数小木块了。然后根据小木块的多少进行奖励。
按数取物。
上面的游戏完后,又由父母说一个数,小孩马上开始数起来,数完后由父母计时并验收,看数量对不对,对,又快又好者给予奖励。
这样,不但提高了小孩的计数能力,且提高了小孩计数速度及灵活裎度,发展了其思维。
经教育家、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识字要根据小孩认识事物的规律、汉字本身的规律来教育小孩识字。这就是说,要根据小孩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即其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注意等年龄特点以及人对字的感知,形成表象思维表象和记忆的特点来教其。
小孩识字先是对字形的感知,形成字形的知觉表象,再对字音进行感知,形成字音的声表象。
然后是对字义的理解,了解字的意思、用法,最后通过认读、组词、书写的练习,使字的形、音、义三因素的暂时联络,字的记忆就越牢固。
反之,暂时神经联系不牢固,字的记忆也就不巩固,甚至忘得快。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其独特性的。孩子越小,其感知能力、观察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感知事物往往不精确,不全面,情绪性,且易被色彩鲜艳、新颖所吸引,抓不到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对于形体相似的事物往往分不出来,而造成读错字,写错字。
如“犬”“大”“太”,“侯”与“候”,“人”与“入”,“木”与“本”等的混淆;书写时往往搞错,要不减少笔画,要不添多笔画。
因此,父母,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孩的心理特征,引导、启发小孩细心地、清晰地记忆字、形、音、义,要想办法做好分析字形的主要特点,用有颜色的笔写笔画,让其比较构字特点,如偏旁部首及基本字,从而让其准确记字形。父母、教师要想法让小孩多种器官同时参加,即让小孩的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器官协同起来,努力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使字的形、音、义三因素迅速建立联系且做到努力的强化。
识字教学要唤起小孩的乐趣之泉,且这股泉水要欢快地奔涌,若只是慢慢地流动,效果不佳。父母、教师要使每一个字对小孩都有吸引力,有兴趣;父母、教师要让小孩感到词的芬芳,看到词的美丽色彩。
到词的源泉中去。父母、教师带着小孩、画册、铅笔到词的源泉那里去“旅行”。
如教“果园”这两个字,可先画出果园这幅图,让小孩先看此图,然后带其到果园里去。其一定会被那儿的青青草地上盛开的一朵朵鲜花,一颗颗的果树及飞舞的蝴蝶,嗡嗡叫的蜜蜂,还有那蝇虫的嗡嗡声,蝈蝈的歌声,所交织成果园的音乐所陶醉;“景色多美!”“歌声多么悠扬!”其一定沉醉在美丽果园而流连忘返。
这时,父母再用草茎教小孩扎“果园”两个字。这时,小孩不要父母下令,不要强迫,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果园”两个字,并知道其含义。
如教“马”这个字时,必须让其见“马”或“马”的图片,“马”这个字才有意义。父母、幼师还要向其讲清“马”包括公马、母马、白马、黑马、小马、老马等各种各样的马;还要其读准字音,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会查字典,以便认更多的字。
同样,教“河流”“山”“花朵”“落叶”“池塘”“苹果”“湖泊”“葡萄”等都可以用此法。
父母、幼师用这种方法教下去,小孩就能做到见到某种事物,则能用代表它的字、词表达出来,听到已见过的某一个字、词就能想起它代表哪一类事物或几个事物。真正做到认字形,读准字音,遣词造句的熟练。
注意和谐原则。
父母、幼师在教小孩认字时,不能仅重视教育手段的变化,还要重视教育手段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和谐结合和运用。
小孩的情绪,父母、幼师的感染力及环境气氛之间的和谐应是孩子识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当环境适宜,小孩的情绪高涨,父母、幼师的感染力又极强的情形同时产生,融为一体时,认字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父母、幼师要努力设计能激发小孩情绪的方法,要顺其自然,要劝导,使其情绪高涨、愉悦、自在,无拘无束,切忌勉强生硬。
如在教小孩认字时,适当渗透一些猜谜知识,一来气氛活跃,小孩识字兴趣大增,二来易认识和记住生字,又能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如三人同日去看柳树是《春》字。
所有运动会几乎都有它是《云》字。
两人在土堆上唱歌是《坐》字。
门里有一人是《闪》字。
一减一不等于零是《三》字。
故事化。
有些字的笔画繁多,小孩易混淆,也极易写错。如“球”字的笔画多,也难记。球字右上方的一点,小孩总是忘记。
父母、幼师可利用小孩爱听故事的特点,把“球”字故事化,并在黑板上边讲边写,边讲解,效果好多了。
王叔叔(写王字旁)爱踢球,其抬脚一踢,踢进一个球。这时在写好的球右上角用彩笔重重地点上一笔。这样,可以克服小孩最易忘记的右上角的一点的毛病。“球”字就十分深刻地印在小孩的脑海里了。
比拟法。
如教“玩”字时,可说小妹妹叫元元,王亚姨叫其去玩。
父母、幼师教“闯”字时,可说成一匹马闯进门里去了。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使小孩对“闯”的形、音、义都掌握了。
父母、幼师教“磨”字,可说:一点一横长,一撇到西洋,西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
又如教“灭”字时,可先写“火”,让小孩认后,父母点燃蜡烛火,并用一个盖子压在火上,再问小孩,火上盖了一个盖子后,火怎样了?小孩立刻回答说:“灭了”。这时父母可随手在火字上面加一横并说:这就是“灭”字。
圈字法。
父母、幼师可拿一本小人书或小画册,让小孩用笔把自己已懂了的字打上圆圈。凡是小孩不懂的则告诉其,过两天又要其用有颜色的笔把已记住的字又画出来,直到小孩全懂。事后给予奖励。久而久之,小孩乐此不疲,效果不错。
随时学。
不论是家里,还是外面;不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也不论是课本,还是小人书;只要有字,就叫小孩认,不懂的就告诉其,懂了的则复习巩固;更不管自己忙不忙,只要其问,则不厌其烦地告诉其字的读法、字义,满足其兴趣就行了。时间一长,效果挺好的。他所认识的字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很快就能看书了。
做动作。
如教了“笑”字,为了加深其理解及使用,可做些必要的动作。父母、幼师问小孩,有哪些词或词组表示笑的?
小孩会回答:“笑呵呵”“笑嘻嘻”“笑哈哈”“笑眯眯”。
父母接着问:这几个词语在动作上有什么不同?叫小孩想一想。后由父母、幼师表演一番。
“笑呵呵”是有声音的,张开的嘴没有那么大。
“笑哈哈”则张开嘴大笑。
“笑嘻嘻”是没有声音的只是咧着嘴,眯着眼。
“笑眯眯”只是微笑,也没有声音的。就这样,小孩把有关笑的动作弄清楚了。所有笑的动作都深深印在其脑海里。
比较鉴别。
有比较才有鉴别。父母、幼师可把容易混淆的字,同音字,易弄错的字,从字的音、形、义让小孩进行比较。
如“压”和“左”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是”和“事”从字形和字义进行比较。
“岛”和“鸟”从字形、字义上的不同点进行比较。这样,让小孩既掌握了字,又锻炼了其观察力。
归类练习。
当小孩积累了较多的生字后,可按同音字,多音字,同一结构偏旁部首,同性进行归类等。
如表示动作的有扶、走、跑、踩、绑、拿、提、抛、解……这样,不仅给小孩复习了字,也懂得分类。
组词且连成句。
随着小孩认的字越多,就要其组词,造句,直至一段话。如小孩学会了“美”字,就要其组词造句:“美丽”“美化”“美人”“美国”……
“美化环境”“美丽的果园”……
“我们要美化环境。”
“我们又种上了许多鲜花,使美丽的果园更加美丽。”……
就这样,小孩能更准确,更牢固记住所认字的音、义,且能准确使用这些字义;又通过组词、造句、写一段话等练习,大大培养了其的口头表达能力,加上适时地把口语表达迁移到书面表达上来,则为将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及时巩固。
小孩的记忆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且小孩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又不持久,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故对小孩的识字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更准确更牢固记住所认的字的形、音、义,且能准确地使用这些字。
给物说数。父母或幼师可在四五岁小孩面前放一百块小木块,后由父母或幼师打鼓,鼓声一响,小孩开始数木块;鼓声一停,停止数木块。然后由小孩报数多少进行奖励。
按数取物。
当上面的游戏完后,又由教师或父母说出一个数字,小孩马上开始数,数完后立刻报告,以最少时间者得奖。
这样,不但提高了小孩的计数能力,且提高了其计数速度及灵活程度,发展了其思维的智力品质。
游戏中学习,是“教育”花朵上的一片花瓣。在教育中无主次之分,就好像一朵鲜花的众多花瓣一样,无所谓所有花瓣一样。游戏中学习是效果佳,且极为精彩的课。
教育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开发幼儿的智力必须从发展幼儿的语言抓起。”
语言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语言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智力发展好坏将影响幼儿的成长。
幼儿在与人交谈中,其语言是否有条理,能否清晰,直接反映出幼儿思维的清晰度与条理程度,更是其智力水平的标志。
可见,幼儿说话是早是晚,词汇是否丰富,能否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关系着幼儿智力开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也是父母、幼师的当务之急。
教育家认为,正常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语言的发展,一岁半时可说出简单的词汇,如爸爸、妈妈、糖果、喝水等。
两岁半时,可以用简单句型表达幼儿的意愿,如妈妈买水果。
四岁时,可组织比较复杂的句子了。
总之,五岁前是幼儿的语言、音感、记忆细胞形成的主要时期,是幼儿学习、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机。
父母、幼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早期语言教育。若在这个时候,语言的发展遇到障碍,则以后就比较难以弥补了。
一九二零年,人们在印度把一个七八岁的狼孩救了出来,当时其不会讲话。四年后,虽然人不厌其烦地教他,其只能勉强地说几句话,认几个字。
若对正常的幼儿进行四年教育,却能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有的甚至可以掌握一定程度的书面语言。
如七岁半的冯遐,不但语文达到五年级的水平,还能进行流利的英语会话。
因此,父母、幼师应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语言早期教育。
如何对幼儿语言进行早期教育?
词汇的培养。
人类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而语言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词汇。当幼儿掌握了词汇,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论其会不会发音,其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出现一次飞跃。
科学家发现,小孩十五天大时,就给他输入词汇,是有作用的。如小孩把糖果塞到小嘴,父母用极为和缓的语调反复发出“糖果”的声音来给其听;反复多次,其对“糖果”这个词组就有所认识,甚至掌握了。
当小孩醒着时,则轻声给其唱歌。当其的眼停留在摇篮上的彩色气球时,就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是红色气球,那是黄色气球,经多次重复,小孩就能认出它们的颜色。
稍大一点,当小孩触摸到生活用品时,则不断告诉其各种实物的名称,如:碗、刀、桶、笔等,再大一点,则教他认识各种器具、用品、食物,甚至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等凡能引起小孩注意的实物,日长月久,则各类词汇便会积累起来。
父母、幼师带小孩到外面散步时,只要碰到花,则告诉其,这是什么花;紧接着又问其:“花呢?”反复几次。这样“花”这个词,花的概念,小孩便明白了。其余类推。
凡小孩听到新的词汇和说法,父母、教师必须马上重复几次,直到其记下来为止;有能力的还要让其组词、造句。
就这样,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刺激小孩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使小孩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多看多听。
丰富的生活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多看是幼儿丰富生活的途径,故家长、幼师要极力避免幼儿过单调、呆板、贫乏的生活,而是要让幼儿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才能有丰富的内容,词汇才能丰富起来。
父母、幼师可利用幼儿对图像感受力强,兴趣大的特点,制作玩具、图片、幻灯配合说话,让幼儿听,后让其反复说,反复几次,就会说了,说得好的也要及时表扬。
带出去。
父母可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游览街边的小榕,道旁的百年古木,池边的细柳,爬墙的绿壁虎,倾泻而下的葡萄藤,墙角的青苔等,让其反复指认、口述并记住。
父母也可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黑尾细啄的,红爪白毛的,花点密布的,细长眼梢的,青绒宽翅的各种鸟儿及其鸟声。
父母还可带幼儿去凭吊烈士陵园,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大桥,到阅览室看小人书和画报,唱儿歌,讲故事等,为小孩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
听小儿广播。
父母可让其多听广播,尤其是小儿广播,且内容又是小孩所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又富有吸引力地讲话。过后,父母、幼师要其重复讲出来,若能讲得几乎与广播里一样,则要奖励。
做好示范作用。
幼儿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故父母是幼儿语言启蒙教育的第一个教师。父母的语言是幼儿的示范,讲话时多是模仿父母的语言来说话的。
因此,父母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用准确的普通话与小孩讲,不讲方言和土语。
父母的语言要极有修养,有内容,有情节,有条理,有层次,思路清晰,井井有条,不颠三倒四。
父母的口齿要十分清楚,说话的速度不快不慢且十分自然,不重复,不信口开河,不强词夺理。这样,才能给小孩做好示范工作。
平日,我们往往可发现幼儿之间,常常互相津津有味讲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故事、童话、谜语等,讲时往往是模仿成人的语言来讲。对此,父母要给他们赞赏和奖励。
多说。
幼儿会听,不等于会说。
父母、幼师应努力鼓励幼儿肯说,敢说且说得对,说得好。父母、幼师要千方百计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小孩有说话的机会,借以发展其语言能力。
父母对幼儿的半截子的“电报式”的话,如“妈妈,尿尿!”像这样的话,父母要及时纠正:“妈妈,我要尿尿了。”
为了让幼儿多说、敢说,父母或幼师可在客厅里或课室里设置旅行线路图。幼儿熟悉的旅游点,什么大桥、书店、水果店、河滩、学校、商店、戏院、动物园、植物园、娱乐场等多处旅游点。
然后,让幼儿轮流当导游,并用普通话轮流讲:“现在我们的汽车已到达旅游点,请小朋友有秩序下车,不要争先恐后,下车后就地等待,不要乱跑。”
在导游的带领下,幼儿开始旅游;并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画下自己眼里最美好的景色。其中还可让选出来的导游小朋友用普通话讲:“这是开水,请慢用。”并有礼貌地深鞠一躬。
这不但留下了幼儿的甜美的微笑,且使幼儿的语言得到极好的提高,还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多读顺口溜。
幼儿都喜欢读顺口溜,好读又好记,且好玩。父母、幼师可把幼儿喜欢吃的水果等东西或难发音的字编成顺口溜;让幼儿易读易记。
如荔枝红,荔枝甜,荔枝甜得像块糖,摘下荔枝大家尝。
又如爸妈好,爸妈早,爸妈对我相当好。我对大家有礼貌,爸妈夸我好宝宝。
纠正口吃。
父母、幼师对口吃的幼儿要有同情心,及时地纠正他,千万不要嘲笑他;更不要在其说话时,过分催促、逼迫,让其想好了再从容不迫地说。
若口吃再次出现,可事后帮其找出原因,若是太多与口吃者接触,则劝其少与此类人接触。
若是由于模仿他人造成的,则规劝其从此后不要再模仿口吃者讲话;若是受到粗暴的对待而引起的紧张、畏惧、胆怯而口吃者,则劝其正确对待,想开一点,不要因此而影响发音,十分不合算。
若是词汇缺乏造成的口吃,则劝其努力学习词汇,背熟、理解词义来纠正口吃的毛病。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只要父母引导得好,其又能努力学习,就定能提高其说话敀能力。
教育家们发现,让幼儿亲近科学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之一。
幼儿的大脑是一大片“沃土”。若家长在这片“沃土”上播下“种子”,一旦“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得到满足,“种子”就会“发芽”“生根”;若“风调雨顺”,则“幼芽”就会茁壮成长。
反之,父母只是等而不播“种”,即使条件充足,也无法“发芽”,更谈不上茁壮成长了;就是后来“播种”,也显得有些迟了。况且幼儿的智力开发一旦错过了某个重要的生理阶段,再来挽回已太迟了。
因此,父母要让幼儿亲近科学,及时播下科学的“种子”,给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养料”,让其茁壮成长。
如何让幼儿亲近科学呢?
讲日常生活中的浅显知识。
如讲牙齿有什么作用?吃饭时,牙齿是怎样咀嚼食物的?为什么要从小保护牙齿?
口水又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把口水随便吐掉?
为什么吃饭前要洗手?洗手液又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讲卫生?为什么要天天洗澡?又为什么要天天换洗衣服?湿衣服被太阳一晒则干了,水到哪儿去了呢?
为什么人人都要睡觉?不睡觉行不行?鸡、狗等动物睡觉吗?
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等等。
所有这些像雨露一样,慢慢润入小孩的心田,一旦条件充足,就会生根、开花、结果。
做实验。
冬天,用小碗装上小半碗糖水,后放到凉台上,第二天一早,就叫小孩看,原来的水变成了什么?要其吃,并与商店卖的冰棍比较,看一样否?为什么会这样?
将小孩平日爱吃的面包或馒头的一小部分,放在水里,用筷子搅拌一下,要幼儿看,变成了啥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在一个小杯子里,放入一小匙食用的盐巴,然后放入水并用竹筷搅拌一下,叫幼儿看,其一定惊叫一声,盐巴藏到哪儿去了?这时,父母可向其讲道理,为什么会这样?
就这样教师、父母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向幼儿灌输科学知识;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会感到很有趣,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因而更加爱科学。
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年岁大一点的幼儿,可让其参加轻微的劳动。如洗小手巾、小袜子等之类的东西,洗时,再把科学知识穿插到里面去。
如洗小手巾时,可讲肥皂为什么能去掉肮脏的东西?
父母、幼师可带比较大的幼儿到果园里去拾树叶子,并告诉其树叶子为何会掉下来?
去果园里捉昆虫,从而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习性及害虫的危害。
幼儿看到黄金甲这种昆虫,黄澄澄的,便想抓很多,用来提炼黄金给父母做金项链,虽幼稚,但其想象力应大力赞赏。
学习环保知识。
父母、教师可带幼儿到田里去种草或小树,然后给其讲小草,小树对人类的贡献。
它们一天可吸收很多对人类有害的气体,也可向人类供应很多有益的氧气。
就这样通过种草、种树的愉快劳动,幼儿轻轻松松地学到了环保知识。若做得好的,可奖励其一枚绿色小卫士的小胸章。
拆和组装玩具。
小孩都喜欢玩具,甚至折下来重装。父母、幼师应允许其这样做,而且要大力赞赏和鼓励这种行为;更应鼓励其把拆下来的玩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如把汽车上的发动机安装到潜艇上,做个水陆两用的潜艇;
把汽车吊到气球上,用气球搬动汽车;
把玩具上的马达拆下来做动力,用纸做风叶,组装成小小的风扇;不用图纸,全凭想象拼积木;等等。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幼儿的丰富想象力,为将来发明创造打下了基础。
在家里设立图书角。
教育家发现六岁前的幼儿,大脑发育很快。若能抓紧这个时期给其看大量的书,让其在读书中得到乐趣与温馨,让其大脑得到训练。
幼儿直觉潜能同肌肉一样,若能得到十分好的训练,那么其脑体就会变大,脑力也就增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解剖学教授经过三十年的研究得出了大脑同肌肉一样,越训练越有聪明的结论。
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要经常读书,做个表率。幼儿看到家长经常看书学习,就会觉得好奇,就想知道书有什么好看,而去找书看。
由于家长做了幼儿的榜样,使幼儿养成爱看书的习惯;而家中又有小孩的图书角,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供其读;加上父母、幼师又能正确指导幼儿思考,让幼儿体验到爱书、读书、思考的喜悦和激动的情感。这无形中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崇尚科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的爱读书,爱科学的宝贵品质就会发扬光大;其崇尚科学的“幼芽”就不会萎缩和枯竭。
珍惜幼儿表现欲。
幼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旦看到新的事物,或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大人或其他人知道。
如学会了一首歌,幼儿就想唱给别人听;节奏强劲的音乐,会让没受过教育的幼儿无意识地扭动身体;滑稽欢快的音乐会让幼儿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电视画面上,甚至做出各种表情。
幼儿学会了一条舞,则想跳给他人看;学会了做纸飞机,也总想让别人看自己是怎样做成的,以期待他人的赞赏。
这是幼儿的十分宝贵的表现欲。一旦幼儿的这种表现欲得到满足,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会推动幼儿更加勤奋地学习新的东西,新的本领。
因此,父母、幼师一定要珍惜幼儿的表现欲,且要好好保护它,引导它,千万不能嫌烦,更不能压抑它,摧残它。否则,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打击。
如幼儿做了一条纸船,且在船上多安装了一对翅膀,十分高兴对父母讲:“我做的纸船比姐姐的船好,因为我的船可以‘飞’。”
这时,父母若能不嫌其烦,不支其走,而是与其一起研究,点拨其改进,那幼儿的发射思维将得到更好的培养,其表现欲也就不断完善起来。
幼儿爱科学的细弱、脆嫩的“幼芽”,需要父母、幼师用智慧和心血挤出上下几千年的教育篇章的乳汁和榨出其中的甘泉来哺育,才能使“幼芽”成长成参天大树。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为了让种子在神州大地上收获出粒粒饱满的果实,为了让孩子像春天的花蕾,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像小树挺拔向上,成为有用之才;父母就必须寻找有效的家庭方法。
种树要活,则必须遵循自然法则,适应各种树的特性,使用恰当的培植方法方行。
父母要对小孩进行早期教育,如同种树一样,仅仅懂得小孩发展与教育的一般原理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早期教育的方法,千方百计帮助其寻找智力成长的清泉的源头,有效地挖掘它,使之喷出琼浆玉液般的泉水,流灌在无垠的大地上,造福人民。
这才是培养幼儿成才的重要一步。
爱因斯坦的深交,出色的小提琴家铃木镇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在孩子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相信的能力,只有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地生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这句话不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吗?
弹好家教的乐章。
家长之间由于文化素质不一样,理解生活有别,在教育小孩时,千万不能你吹你的号,我弹我的琴;而应该是在培养小孩这方面协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
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超级明星,诸如奥运会的网球精英,游泳健将,钢琴家,世界级的数学家,歌唱家等,尽管他们的才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他们的父母共同弹好家教的乐章,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提高父母的素质。
中国的父母素有为子女牺牲自己的好传统。他们宁愿自己累一点,也要为子女的成长付出艰辛的劳动,极力创造条件。
可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若父母的素质不高,则小孩身上的“天性”“灵性”就不能得到很好地挖掘。
若父母只管弄潮商海,虽披红戴花,志得意满,可一旦孩子成了碌碌无为的人或成了阶下囚,则一脸沮丧,风光全无,那后悔就来不及了。
二十一世纪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导致对家长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育人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出现了做父母的容易,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却太难了。
这里有学问、艺术的掌握问题。这需要“精雕细刻”的艺术。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书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人是万物中最不固定和最复杂的生物。
因此,从古到今,不少家长、教育家一直在寻找如何对小孩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一直在研究、探索教育小孩的最佳方式进行不断地“充电”,尤其是幼儿的早期教育。
真正掌握如何与小孩沟通,如何教育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小孩,如何让小孩感到父母的关注、爱、期望。如何让小孩接受自己好的教育。好像“孟母三迁”“洪母骂涛”“陶母训侃”等。
小孩从牙牙学语时,就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小孩产生十分大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感染,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把对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一门高超的教育艺术来研究、探讨、挖掘、实践、总结、完善、创造;并化为自己的智慧,来指导对小孩的教育。
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宁静、柔和、和睦、充满亲情的家庭的孩子,可增进孩子的智力。家庭越宁静,越和睦,越芳香,颜色又适宜的家庭,对小孩的智力开发越有好处。反之,生活在充满噪音、夫妻反目、争吵不断的家庭,小孩的智力受到严重的抑制;更谈不上这个家庭是培植小孩智力的小摇篮。
像这样的家庭,口头上,思想上都关心小孩的成长,都爱小孩,都希望小孩长大后,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但由于各种原因,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又要想如何对付对方,压倒对方,经常吵架,甚至打架,哪有心思来研究教育子女的事情,哪里有精力来研究探索适合小孩成长的教育方法及途径?!
更甚的是以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情,用不着父母操心,不如把心思放在赚钱上才对。因此,对小孩的成长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吃饱了就行。
这样的家庭也因整天吵架打架,打烂东西,造成噪音十分大,大大伤害了小孩。
科学家研究表明:家庭噪音在五十五贝以上时,小孩的理解错误率上升到15%,若小孩又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和指导,则小孩的智力将受到影响,其灵敏度不大,感觉也不灵,语言迟钝,对人和周围事物十分冷漠。
因此,父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必须搞好团结,把心拧在一起,共同承担抚养小孩的重任。
这样,小孩才信服你,听你的教育;加上父母有好的教子艺术,有好的家风,小孩便极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另外,还必须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注意小孩居室的方位。
天空中传播着肉眼看不见的不同频率电波。这电波可用无线电话、收音机、电视机收听、收视来证明。
同样可用指南针来证实地面上有磁力和地心吸力。而人体的血液里含有铁质。这样,人的血液循环便受到地面磁力线的感应,产生磁性感应,尽管十分微弱,但时间一久,点滴的影响就能发挥作用了。
若小孩居住的房屋的磁性感应与小孩的磁性感应一致,小孩的身体就好,血液循环就正常,其身心就调和,智力发育也就比较正常。反之,小孩的身体就差,喜欢哭,病痛也就多。其智力的发育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小孩的居室要选好,使房屋的磁性感应与小孩的磁性感应相一致。另外,小孩的卧室尽量安排在南方,坐北朝南。
因为中国处于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位于北纬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以采阳光。
阳光对人的好处多,既可以取暖,又可以参与人体维生素的合成,小儿可防佝偻病。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菌,增强人体免疫力,且能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使小孩健康成长。
房屋的颜色适宜。
科学家研究得出:红色令人兴奋,灰色令人消沉,绿色可以缓和心理矛盾;白色和黑色可损害智力,降低智商;淡蓝色、黄绿色、橙黄色可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
当小孩心情不好时,不妨选用调整。医学家和科学家称此为颜色疗法。
当小孩注意力不集中时,可将小孩的居室的墙抹成蓝色以助于其学习;也可在小孩的居室里摆放几盆花草或芳香的东西,或洒一点香水,使其居室有香味,从而对小孩的视角、知觉、模仿力、接受力、注意力等均有帮助,都可进行良性的刺激,使小孩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嗅觉、视觉、听觉和思维的敏感度都增强。
房子里还可悬挂彩色的气球,阵列小玩具,张贴憨态十足的卡通像,以便让小孩有专注的对象,也美化了小孩的居室。
选好生活用品。
如一到两岁的小孩是动作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父母要为小孩选择色彩鲜艳,形状美观,使用方便,安全又有保证的高品质用品,让小孩操作使用,以促进孩子的动作、语言的发展。
比如嘉宝婴幼儿自助调羹,其大方又美观,又具有独特的弧形手柄,抓握十分方便,非常适合一到两岁的小孩使用,让小孩能愉快吃饭。
小孩的事小孩干。
家长都懂得除了重视小孩的智力发展外,还要对小孩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才能应对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如何培养呢?这是个学问,很值得家长、幼师们研究。
教育家研究表明:孩子的手是外部的脑,通过手的活动,来促进大脑发展,使小孩心灵手巧,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其独立能力也得到极好的发展。
这告诫家长们不要一味向小孩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小孩能干的事情也自己包下来,不让小孩干,以为这才是爱小孩。
其实这是害了小孩。
家长一定要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位置;从小孩的中心走向幕后;扩大小孩的自主权。家长要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从幼儿心理发展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小孩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不会的事学着做。若小孩做得好,就表扬、奖励,再接再厉;若做不好,则鼓励其不要怕失败,从失败中走出来,总结教训。
注重小孩用水。
植物需要浇水,小孩需要喝水。
科学家研究得出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体质,决定小孩的智力发展和成长。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小孩用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下面两个例子也充分证明水质对小孩发育成长的重要性。
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一得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来科学家发现水中含有氮。
云南省腾中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动物一到泉边即死,后经科学家证实,水中含有杀害生物的剧毒物质氰化酸。
可见水质对人类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小孩,将关系到小孩能否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父母或幼师一定要细心辨别水质,通过看、闻、嗅来决定水质的好坏后,方可给小孩用水,以确保安全。
加强锻炼。
科学家发现,凡是生活方式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小孩,智力发育都比较好。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例子充分证明了此点。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卫生教育系的安杰垃、鲍尔丁经研究一千四百名学生,发现每周锻炼三到四次的小孩,往往是课堂表现较好的孩子,且发现锻炼越多,考试成绩也越好。
从理论上也讲得通,锻炼越多,供给脑部的氧气也就越多,大脑发育也就越好。肯定其记忆力也就越好,思维活动更加出色,成绩也就越好。
因此,父母要想出各种办法让小孩多运动,如弯弯腰,踢踢腿,甩甩手,小孩的大脑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让其大脑发达起来。
父母还可指导小孩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这样有利于小孩智力发展。因为人脑中与手相对应的脑组织所占体积较大,经常刺激这一部分神经细胞,大脑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让其发达起来。
大一点的小孩还可以让其到户外活动,打羽毛球,踢足球等,以增强体质,使幼儿健康成长。
注意营养。
伦敦皇家学院的迈克不纳尔逊和营养学系的一批研究人员研究一百四十名十一岁到十六岁的女学生。
研究发现,某些营养摄入不足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创新、语言、推理和记忆等都受到影响;而在饮食中加了铁的孩子,其智商要高一些,在认识能力评估中表现更好。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和营养家的研究也表明:铁的摄入量能准确地反映考试成绩的好坏。
《儿科学杂志》报道,在近六千名青少年中,铁摄入量不足的孩子的数学成绩低于平均水平的可能性是正常孩子的两倍以上。
供铁不足会引起注意力的分散,能量水平低,无精打采,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因此,父母要注意小孩的营养,营养要全面且科学搭配;努力让小孩愉快进步,科学进步。
父母还可以通过音乐架起一座桥梁,用高雅音乐促进幼儿大脑发育,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歌曲的宁静、清幽、优美的旋律可向小孩输送世界之外的美好,使小孩的心情更好,更欢快。
总之,父母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幼儿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中,熏陶孩子的灵魂。
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现代意识。
让幼儿由普通变高尚,由平凡走向杰出,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