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和分布的重要现象。以下是关于这句谚语的详细解释:

起源与演变:

最初,南宋时期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意指苏州和常州一带的粮食丰收可以保障全国的粮食供应。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明朝以后,由于江苏、浙江一带的手工业商品生产和城镇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而湖南、湖北(古称湖广)的粮食生产水平迅速增长。因此,“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逐渐取代了“苏常熟,天下足”。

历史背景:

明朝中期以后,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导致本地粮食生产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从外地调入粮食。

同时,湖南、湖北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适宜,粮食生产力稳步增加,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地。

数字与信息: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曾提到:“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这显示了当时湖南、湖北粮食生产对江浙地区的重要性。

乾隆年间,湖南更是成为清代主要商品粮产地之一,其粮食产量和输出量均居全国前列。

影响与意义:

“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谚语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和分布的变化,也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时,它也激励了湖南、湖北地区的农民努力耕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谚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记录了中国粮食生产和分布的变化历程,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相互依存的精神风貌。 Ko4RFvw3NaBf2ZcbnqH8rmepdWtjU62CIQU33PyTVQAZSSBQg5O+1A7Z97VJ08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