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道: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

(1938年7月21日)

一般人只是讲游击战术,似乎认为游击战争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这是根本不了解今天抗日战争所处的实际情况。当然如果抗日游击战争只是在近距离直接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如果抗日战争能够迅速胜利地结束,或者中国被占领地区不大,那就无所谓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而只是起一种战役作战上的配合作用的战术问题。

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一个小而强的日寇所攻击,我们无法在短时间把它的力量全部消灭或驱逐出去,战争便不能不是一种长期性;同时,战争发生在中国领土内,在长期抗战中,不能不有一部分地区,甚至大块的地区被日寇占领,又因为日寇是个小国,兵力一定不敷分配,同时在被日寇占领区域内的四周都是中国民众,对这个凶恶万分的日寇有着深仇大恨,这就能够在距离本国正规军较远,被敌人占领的地区即敌人的后方,产生广大的而又是长期性的游击战争。这种游击战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处于辅助的地位,但已不是直接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这就不能不产生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和整个抗日战争的基本原则一样,这就是,尽可能地保持自己力量,消灭敌人力量。

但这个原则,很容易被人家截取一半来做错误的解释,把保持自己力量看成过去军阀保全实力一样,因而产生不游不击,游而不击的坏现象,其实不只是要保持自己力量,同时还要消灭敌人力量,就是保持自己的力量也不能靠不打仗、不游不击的方式来保持,因如此下去不但不能保持,还会在某种情况下,即敌人大举进攻游击队的情况下,全部归于消灭。究竟应该怎样来保持自己力量与消灭敌人力量呢?简单而正确的一句话,就是从艰苦战斗中去保持自己力量而且发展自己的力量,从艰苦战斗中去消灭敌人的力量,因此,很明白的必须在战略上来执行这个基本原则。

游击战争的战略应该怎样运用,才能执行上面的基本原则呢?

(一)一切行动要立于主动地位

在游击战争中因为敌强我弱与无后方作战,争取主动地位本来是一个困难问题,但又是绝对必要的,而且也还是充分可能的。因为敌人还有下面几个弱点:第一,是敌人兵力不足;第二,是敌人是异族,并且对我国民众野蛮的屠杀,使广大民众更加拥护游击队;第三,是敌人指挥笨拙。这些都是给予游击队争取主动地位的条件,当然,问题的中心还在于游击队的领导者善于灵活的指挥。

在敌人大举围攻的情况下,最易丧失主动权而被迫处于被动地位,这时在于领导者能够正确地估计情况与正确地处置军事政治问题。怎样确定一个争取主动地位的公式是困难的,这里只能举出一些例子。

例如,当敌人分几路大举围攻时,任何消极的分兵防御以至任何消极的处置或者过分的乐观,对敌人进攻采取忽视的态度都是有害的。主要的在于探实敌人各路兵力,正确估计敌情及一切情况,做积极的处置,有时估计到敌人某一路或某几路兵力薄弱,游击队即可以用少数兵力钳制敌人,而集中力量击破敌人薄弱的一路或几路,以粉碎其围攻计划。如果各路的敌人都雄厚,但兵力不足的敌人,后方一定空虚,则应避开正面,以少数兵力钳制它而集中一部分兵力攻击或扰乱其后方,尤其是重要的后方,迫使敌人不能不向后移动,或分一部分兵力到后方,游击队则乘其移动时乘机歼灭其一部与乘胜歼灭和击溃其几路,这样也能争取主动地位来粉碎敌人的围攻。

如果我们处置错误,或者无法抵抗而更陷于被动地位时,估计必须一走才可转变局面,那时就应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迅速脱离敌人,以恢复主动地位。但有时敌人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开始转到不利的地位,我们估计到有这种情况时,就应稍候时机,恢复自己的主动地位。

在敌人取守势时,如果指挥错误,也会陷入被动的地位。这就是陷入敌人意图去攻击敌人,而不是使敌人随着自己的意图采取守势。主要的应该根据敌我情况,有计划地去进攻薄弱而又与全局有关的部分,使敌人不能自主地据守。

要想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地位,还须灵活的使用兵力,要清楚认识在哪种条件之下,应该分散使用(即所谓分整为零),哪种条件之下,应该集中使用(即所谓分零为整)。当然,这是不能呆板规定的。一般地说,应该在下列情况之下分散使用:(一)敌取守势,暂时无集中打仗可能,对敌人采取更广大正面威胁时;(二)在敌人薄弱的地区,进行普遍的骚扰和破坏时;(三)无法打破敌之围攻,为着减小目标以求脱离敌人时;(四)地形或给养受限制时;(五)在广大地区进行民众运动时;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应该保持较大的一部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的平均分散,以便应付可能的事变和使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同时在分散时应给部队以明确的任务、行动的地区、行动的时期、集合的地点及联络的方法等。(见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集中兵力则一般应在敌人取守势时,为了消灭某些驻扎的敌人,或者在某地敌人前进,估计集中附近的部队可以消灭该敌时而采用,但不能绝对的集中,在集中主力于某一重要方面时,应留置或派出部分兵力,担任钳制、扰乱、破坏等,或做民众运动。(同上)

善于灵活地转移兵力,也是游击战争争取主动地位的主要方法。如果在某地不能和敌人打,或者在这种不利于战斗时,应迅速地转移另一方向去进行有利的活动。有时在某地战斗胜利后,估计敌人可集中更大的力量来对付我们,或者在此地战斗胜利后,又能乘胜攻击别一方面时,就应立即转到别一方面去,有时敌情严重,游击队不能死留一地,应迅速移动,甚至经常移动。但转移兵力应该秘密、迅速,运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飘忽无定的办法。移动时间最好在夜间。

只有游击队的指挥者,善于估计战斗情况,灵活地进行分散、集中与转移兵力,才能争取主动的地位以获得不断的胜利。如果呆板、错误,就会陷入被动地位,以致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建立和扩大游击战争的根据地

在敌人后方,距离正规军已相当远,甚至很远的地区,要想长期支持与发展游击战争,没有根据地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地区的游击队要在全国的战略反攻以后,才能和正规军及全国各方面部队取得密切联系,在没有进行全国的战略反攻以前是被隔断的。所以必须在这样的地区,独立地进行长期的残酷的游击战争,变敌人的后方为前方,使敌人在其占领区域上不能停止战争,这就需要建立根据地,以便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与发展自己,消灭与驱逐敌人。

要在怎样的地方去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呢?第一,是山地。山地建立根据地的有利,谁都可以明白,但绝不能解释为上山主义,只是躲在山里不动,而是依靠山地为基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第二,是平地。这当然差一些,然而绝不是不能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的。虽然不能建立长期支持的根据地,但建立在某一时期的临时根据地是可能的。因为敌人兵力不够分配,只要指挥适当,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就可能建立根据地,并可能建立非固定的长期根据地,在必要时,可以转移到山地去。第三,是河湖港汊地。这比较山地差,但比较平原地带的可能性却大,主要还是要看主观条件来决定。

根据地必须是在敌人占领地的中间未被敌占领的地区,在这地区内,统治权完全属于中国,游击队即依据这个根据地来发展游击战争。此外还有一种地区,敌人可以来,我们游击队也可以去,敌人来时属于伪政权,我们游击队去时属于游击队,这就叫作游击区,这样的游击区内可以建立较小的临时的根据地。但经过相当时期的斗争,消灭了敌人力量及有很好的民众工作以后,就可变为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是一种艰苦的工作,绝不是几纸“等因奉此”的命令或者任何官僚主义的方式所能奏效的。如果领导错误或敌人施行强大压力时,可能使根据地完全坍台,但若领导正确,只是敌人施行强大压迫,虽然根据地会受到损失,还是可以改变为游击区,而且敌情一松动,又可恢复过来。游击区也同样如此,如果领导错误或敌人施行强大压迫时,可能变成敌人比较稳固的占领地。

游击战争指挥者的任务应该是巩固根据地,变游击区为根据地,变敌人掌握着的地区为游击区以至变为根据地。换句话说,我们要尽力缩小敌人与伪政权掌握着的地区,扩大我们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没有一个主力部队,没有广大民众的拥护,建立根据地是不可能的。如果要领导游击战争,首先就应该用全副精力去建立一支以至多支的游击部队,并使之巩固和发展以至成为正规军。这个游击部队必须积极地去打击敌人,向外发展,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不游不击、游而不击的保守主义是无法保障根据地的巩固的,扩大当然更谈不上,甚至还会全部坍台。同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用一切力量去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在根据地内,必须把所有民众组织起来,如建立工人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儿童的、商人的、自由职业等的各种组织。但绝不能采取统治的方式、命令的方式,或者一个领导者一身兼各组织的领袖的包办方式,这种方式只适宜于压制民众,绝不适宜于发动民众进行抗日战争。要真正发动民众、组织民众,必须给民众以自动发表意见、自动组织的机会,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与战争情绪。只有民众自觉抗日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有权过问和应该过问时,才能发扬民众伟大的力量。在根据地的民众,更须尽量地武装起来,组织自卫军与游击队,配合整个的游击战争,同时运用民众的力量才能肃清根据地内公开或隐藏的汉奸势力。

在游击区内,同样应该进行发动民众,组织民众和武装民众的工作,但在这里因敌人也可以来,为了预防敌人的摧残,必须进行秘密的组织民众和武装民众的工作,以便在我们游击部队去时可以配合游击部队的行动。在敌人来时,仍然可以保存,不致受到摧残。

在根据地内,必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去对付日寇与汉奸,防止任何分裂和自相冲突的现象。对工农群众的生活,应在可能条件下,加以改善。经济政策同样应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该实行“有钱出钱”的合理负担,但农民亦须在他们民族觉醒的热诚下,发动其自愿供给一定限度之粮食。对于商业,必须加以保护,除有真凭实据的汉奸外,不能乱没收一家商店。总之,要使根据地内各阶层民众除汉奸外,都能一致地团结起来。对于汉奸活动,应彻底肃清,主要的要依靠民众的力量,同时,必须有真凭实据,不能随便以汉奸罪名加在任何人的头上。

对于根据地,应从军事上(加强游击队的训练,组织与训练地方武装),政治上(发动与组织民众,团结抗日力量,肃清汉奸),把它巩固起来。但应该“巩固地向前发展”,贪图一时苟安是有害的,只注意发展而忘却巩固也是有害的,必须兼筹并顾,依照情况,把某一时期的重心放在巩固方面,而另一时期又放在发展方面,才能使根据地巩固大起来。

(三)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

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是处在敌人的包围中,敌人必然采取围攻的方式来消灭这个根据地和游击队。尤其是当敌人停止对我全国的进攻采取保守其占领地方的方针的时候,这个围攻将更加厉害。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必须时时刻刻做粉碎敌人的准备,麻木不仁的结果,必然会在敌人围攻前面惊慌失措,以致被敌人击破。当敌人大举围攻时,必须用一切力量来保卫自己的根据地,粉碎敌人的进攻,但因为游击队比敌人弱小,单纯的防御是要失败的,必须采取反攻的方式来打破敌人的围攻。如果敌人分兵前进,我们决不应分兵堵截,我们应以次要的兵力钳制敌人几路,而以主要力量用埋伏袭击的方式来打击敌人前进之一路;使敌人遭受打击后,不能不中途撤退或者慌乱起来,我们再给以各个击破。当着敌人占据我们根据地某一县城或市镇乡村时,我们便发动民众配合游击队把它四面包围起来,断绝其粮食与交通联络,使它无法支持而退却,我们再乘其退却而追击之;一路打破以后,又迅速转移兵力打破敌之另一路,这样各个击破敌人的围攻。如果敌人进来后盘踞不去,则应以主力袭击敌人的根据地,在敌人根据地一带,大肆活动,以引致敌人撤退。主要的一个问题必须时刻注意着,就是保卫根据地,打破敌人围攻的斗争,不能单靠武装部队,必须把民众全体动员起来,帮助和配合游击部队的行动。在这时候,应发动民众严厉对付汉奸的活动,使敌人得不着我们的消息,同时厉行坚壁清野,使敌人得不着粮食给养与民众的任何帮助。

当敌人的进攻被打破以后,新的进攻还未开始时,我们应采取战略上的进攻,乘势消灭和驱逐能够吃得下去的敌人或汉奸武装,发动敌人及伪政权掌握地方的民众起来进行抗日斗争,组织新的游击队,扩大根据地或创造新的根据地。另一方面应乘此时加强对游击队的训练、补充,增强游击队的力量,这个时期,应该严厉防止因胜利而骄傲、得意忘形和图一时的安乐把工作松懈起来。

(四)向运动战发展

在不断的战斗中应尽力号召人民参加游击队,使游击队在战斗中扩大起来,同时尽力组织许多新的小游击队,在必要时把它集中起来。但这种集中应该是从政治上动员,使其自愿地集中,不能用单纯的军事命令来集中。要不断地采用这两种方式来扩大自己部队,使其逐渐形成一个能够执行运动战的主力,但不应把所有小的部队都集中起来,取消游击战争;环绕这个主力还应有许多游击队与游击战争。

不仅是数量上要逐渐构成一个执行运动战的主力,而且应该在质量上加以改进。在政治、组织、装备、技术、战术、纪律上都要使其逐渐向着正规军转变,减少游击队的作风。但这需一个长时期的努力过程,需要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努力于这一任务,才能使游击战争向着运动战发展。 w65LogxYC+wSHtsy8RH0q4JciH3b2EZolIvfqXlxz/7OGsSeWJFSKCJcc0S8zS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