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金中都皇陵

金中都皇陵位于房山区大房山麓九龙山下,距广安门西南47.1公里,是金代皇帝、宗室及后妃等陵寝所在地。大金国是12世纪初东北女真人完颜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雄极一时。辽天庆五年(1115),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金天会三年(1125)金灭辽。历经百余年,金天兴三年(1234),大金国灭亡。

在我国历史上,女真族是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和发挥过重要影响的一个民族,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建立过封建王朝的民族之一。12—13世纪,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发祥于按出虎水,进而统治半个中国,与南宋对峙而形成“南北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创造者满族,就是以女真族为主,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从辽天庆五年(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大金帝国,到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金王朝被蒙宋联军灭亡,共传九主。其统治范围在当时曾超过与之并存的南宋、西夏两国国土面积的总和。金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与习俗等方面不仅取得了其统治内的有效发展,还或多或少影响着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甚至在后世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金代虽然是一个存在历史不算太长的朝代,但其两次迁陵的历史却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显示,金立国前始祖以下诸帝没有宗庙和陵寝,直至金太祖称帝建国开始,才有草创的陵寝及宗庙制度。《金史》卷三十《礼志》记载:“金初无宗庙。天辅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宫城之西南,建宁神殿于陵上,以时荐享。”考古调查发现,在位于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的金上京城遗址以西300米处有一个巨大土坛,俗称“斩将台”,即太祖武元皇帝陵。太祖由于两度迁葬,后来的陵园只存上京的衣冠冢及宁神殿,但是当时并没有陵号。到熙宗天会十三年(1135),改葬太祖、太宗于和陵(今胡凯山)。皇统四年(1144)改太祖陵号为睿陵,而太宗陵号未变。熙宗由于被海陵王所弑,始葬于其皇后裴满氏墓中,贞元三年(1155)改葬大房山峨眉谷,与诸王同兆域,没有陵号,到了世宗朝才得以追谥,陵曰思陵。

海陵王完颜亮,太祖庶长子辽王宗幹之子。他在政治上是个野心家,不仅发动宫廷政变弑杀前君熙宗、迁都和大规模地迁葬祖宗陵寝,在其统治期间穷兵黩武,残杀异己宗室,极力发动南下攻宋战争,而且生活上极端淫乱。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客观地对待这个对金代和中国古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当年海陵王不顾朝臣及宗室的坚决反对迁都燕京,主要目的之一是向南扩张,君临天下,统一全国。从金天德四年(1152)二月正式下诏迁都,到具体实施行动,历经约13个月的长途跋涉,在天德五年(1153)三月终于抵达燕京,并随即改元为贞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府曰大兴。

都城的迁移,标志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事实上,原金国的都城在东北上京,随着金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上京僻处一方,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处于上升阶段的金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海陵王迁都不久,便断然展开声势浩大的迁陵和摧毁上京宫城及宗庙的行动,一方面彻底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政治基础,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开创了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首都的营建局面。自此以后,北京虽经元、明、清数百年历史变革,但一直保持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时至今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完颜亮在修建中都新城及宫殿完工之后,于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为了世世代代以中都为其统治中心并在观念上加以巩固,于贞元三年(1155)即决定把原在上京的祖先陵墓全部迁移,在中都建立新的陵寝。

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考古调查,大房山金代皇陵包括帝陵、坤厚陵(葬后妃)、诸王兆域(葬完颜氏宗室)。金代帝陵主要分布在大房山东麓的九龙山、凤凰山、连泉顶东峪。三盆山、蓼香甸、鹿门谷应是诸王兆域。此外还有大房山南侧长沟峪的坤厚陵区。建陵初期,出于安葬和谒陵、祭陵的需要,在山陵东端的入陵处建有行宫磐宁宫,章宗时期又在山陵制高点的大房山主峰茶楼顶建离宫、崇圣宫和白云亭。

九龙山主峰之下,原有大洪谷龙衔寺(云峰寺),海陵王拆毁云峰寺,并在寺基佛像之下凿穴为陵。贞元三年(1155),海陵王把太祖旻、太宗晟、父德宗宗幹葬在九龙山,其余各随昭穆序。大金立国前的始祖以下十帝陵,他们原本是部落首领,立国后尊以帝号并设置陵位。正隆元年(1156)十月,海陵王把十帝陵也从上京迁至大房山葬在帝陵区。他们分别是:

始祖景元帝完颜函普,葬光陵

德帝完颜乌鲁,葬熙陵

安帝完颜跋海,葬建陵

献祖完颜绥可,葬辉陵

昭祖完颜石鲁,葬安陵

景祖完颜乌古乃,葬定陵

世祖完颜劾里钵,葬永陵

肃宗完颜颇剌淑,葬泰陵

穆宗完颜乌鲁完,葬献陵

康宗完颜乌雅束,葬乔陵

开国后各帝之陵都有皇后“祔葬”。

睿陵祔葬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天会十三年(1135)逝。

恭陵祔葬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皇统三年(1143)逝。

思陵祔葬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其被熙宗杀。

兴陵祔葬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其在海陵王在位时被迫自杀。

裕陵祔葬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明昌二年(1191)逝。

道陵祔葬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其在章宗未即位时已逝。

景陵祔葬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即世宗之母,大定二年(1162)逝。

德宗(辽王)宗幹之妻大氏(海陵王生母),贞元三年(1155)十一月,与德宗宗幹合葬于大房山顺陵。宗幹追削帝号后,降为辽王妃。宗幹迁出顺陵后,应随宗幹迁往鹿门谷。

另外,金熙宗被杀后未入陵区,大定二十八年(1188)以帝礼改葬于峨眉谷,应属于诸王兆域区域内。

金世宗继位,追封自己的父亲完颜宗辅为“睿宗”,陪葬太祖陵,其陵曰景陵。金世宗完颜雍逝后,葬太祖陵侧,其陵曰兴陵。完颜允恭本是金世宗的太子,先其父而逝,完颜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当上皇帝,是为金章宗。金章宗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显宗,其陵曰裕陵。金章宗逝后下葬,其陵曰道陵。金章宗末年,金陵的地上建筑和地下陵寝均已建成,有名号的帝陵共有17个。虽然海陵王主持大房山金陵的修建工程,但他本人远没有那么好运。海陵王自从弑君篡位之后,不仅滥杀无辜,而且伺机大举南侵,发无名之师;他非但不听劝阻,还弑杀母后,并耗尽了民力财力,人民不胜其苦。正隆六年(1161)十月,海陵王率师在扬州瓜洲渡口准备渡江时,被浙西兵马都统完颜元宣等反军杀死,终年40岁。都督府把他的灵柩放在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班荆馆。金世宗登基,于大定二年(1162)将完颜亮降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二月,世宗使小底娄室与南京官员迁其灵柩于宁德宫。四月,葬于中都大房山鹿门谷诸王兆域。金大定二十年(1180)有司奏曰:“炀王之罪未正。准晋赵王伦废惠帝自立,惠帝反正,诛伦,废为庶人。炀帝罪恶过于伦,不当有王封,亦不当在诸王茔域。”乃诏降为海陵庶人,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基本上已经远离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富丽堂皇的皇家陵寝。

金朝九帝,除宣宗葬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哀宗葬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太祖至卫绍王七位帝王均葬于大房山麓,太祖葬睿陵、太宗葬恭陵、熙宗葬思陵、世宗葬兴陵、显宗葬裕陵、章宗葬道陵;海陵王、卫绍王两位皇帝死后被削去帝号,故无陵号。

金朝追封四帝,有三位迁葬到大房山皇陵:海陵父德宗葬顺陵;世宗父睿宗葬景陵;章宗父显宗葬裕陵。熙宗父徽宗葬上京会宁府,没有迁葬大房山皇陵的记载。据此可知在帝陵区葬有始祖以下十帝及金朝七帝,以及追封的三帝,共计20 位皇帝。

此外,可以确定的葬在大房山皇陵的后妃有23位:始祖明懿皇后,德帝思皇后,安帝节皇后,献祖恭靖皇后,昭祖威顺皇后徒单氏,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世祖翼简皇后拿懒氏,肃宗靖宣皇后蒲察氏,穆宗贞惠皇后乌古论氏,康宗敬僖皇后唐括氏,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元妃张氏、元妃李氏、贤妃石抹氏、德妃徒单氏、柔妃大氏,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德宗慈宪皇后大氏,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坤厚陵是大房山皇陵中唯一的后妃陵,乃世宗为昭德皇后乌林答氏而建。《金史·后妃传》记载:“世宗元妃李氏……大定二十一年(1181)薨……二十八年九月,与贤妃石抹氏、德妃徒单氏、柔妃大氏俱陪葬于坤厚陵。”

世宗即位后,其后乌林答氏在他在位时,也葬于坤厚陵,在他死后才祔葬兴陵。大定十二年(1172)五月,车驾幸土鲁原致祭(乌林答氏自杀之后,先葬于土鲁原)。十九年(1179)改卜于大房山,十一月甲寅,皇后梓宫至近郊,百官奉迎。乙卯,车驾如杨村致祭。丙辰,上登车送,哭之恸。戊午,奉安于磐宁宫。庚申,葬于坤厚陵,诸妃祔焉。二十九年(1189)祔葬兴陵。

中都陵域内设诸王兆域,是皇室诸王死后埋葬的特定的地方。海陵王完颜亮被杀并被废为海陵郡王后,“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兆域”,后又被废为庶人,乃从诸王兆域迁往“山陵西南四十里”。金熙宗被杀后,先葬于上京的皇后裴满氏墓中。在向中都迁灵时,由于他已被削去帝号,降为“东昏王”,以“王”的资格葬于大房山蓼香甸,直到世宗时才被改葬峨眉谷思陵。故此,诸王兆域位于大房山的“峨眉谷”“鹿门谷”“蓼香甸”一带。其他葬于诸王兆域者,据文献可考的有三位。完颜亮之子矧思阿补夭折后,亦葬大房山;完颜光英在汴梁被杀后,也“与海陵俱葬于大房山诸王墓次”。这两个人葬地亦当为鹿门谷或蓼香甸处。此外,荣王完颜爽,本名阿邻,太祖孙。“(大定)二十三年(1183),爽疾久不愈……既薨,上悼痛,辍朝,遣官至祭……陪葬山陵,亲王,百官送葬。” 可见,完颜爽逝世后,也应该葬在诸王兆域。

中都金陵的营建,改变着房山这一地区的行政建制。初,金陵所在地隶属良乡县与范阳县。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为中都,置永安府,良乡为属县。贞元二年(1154),改大兴府,良乡便隶属大兴府。为了保护陵园,章宗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在大房山陵园不远处“设万宁县,以奉山陵”。万宁县的作用只是管理山陵,此名只用了两年多,于章宗明昌二年(1191)改万宁县为奉先县,属中都路涿州。直至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名为房山县。元代建国后,元人以金为同宗同源,因此金陵得以保全。 4Mv1BmDOC0j9zLcl8YYZqu4oRQCs4X3Rzp9YPbpYPUKYm6g8Lc0whKNNKRg4JY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