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天下人之所以知道什么是美,那是因为有丑的东西对比;都知道什么是善良,那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事物作参考。所以,有和无相伴而生,难和容易是相对而言的,长和短是相比较而产生的,高和低也是对比而言的,音和声也是相伴而生的,有前就有后,前和后也是相伴而生,并密切相随,没有单独的前,也没有单独的后。

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不妄为,教化人不用语言。以无为之心不辞辛苦地利益万物,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有作为而不自恃其能,做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正是因为压根就没有占据功劳的那份心,所以根本就不会失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几句就是有比较的二元论,相反相成,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对立统一思想。没有体会过苦,你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甜?许多时候都是相比较而言的,你有一千万,和有一百万的人比起来,你是有钱人,然而和有上亿的那些人比起来,你就是穷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无为,“无为”这个词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无为不是不作为,是为别人的需要而作为,是积极的作为,是大公无私的作为,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心私欲去作为,古代有道的圣人没有私心没有私欲。不是用语言去教化人,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教化人;不是嘴上说着该怎么做,而是直接做个现成的样子,别人自然会看到。嘴上说为人民服务谁都会,然而,雷锋身体力行做到的那样,才是为人民服务,才是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雷锋的所作所为,就是无为,就是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万物作焉而不辞,这就是无为,古代有道的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辞辛苦地作为,只不过是为了社会的需要而作为,为了人民的需要而作为,而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作为,也不是肆意妄为,无为是合乎天道之为。

不居功,不曾想得到一件事物,心里压根就没想拥有,就谈不上失去,也不会失去。

功成身退就是不居功,古代这样的实例很多,秦始皇统一天下,一大半的功劳都归功于王翦。然而,在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王翦很快就告老还乡,这就是不居功的境界,心里压根不想以功自居,然而,了解秦朝历史的人,哪个会不知道王翦立下的是怎样的功劳?而且,王翦功成身退,也使自己安享了晚年,可谓善终了。还有一个范蠡,他追随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帮助越王完成复国大业,越王想要封赏范蠡,范蠡却带着家眷悄然离去,这就是功成身退。

无为,不是不作为,是没有自我私心、私欲的作为,是无我、无私、顺应天道的作为。

无为,就是不妄为,不违背自然规律而为,顺应宇宙规律而为,顺应时代大潮流而为。

无为之为,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他人的需要、为社会的需要、为人民大众的需要而为。

无为之为,就是做了事情,不会到处炫耀,不会争功争名,心里根本不在乎功名。

无为的初心,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不为自己。 uYiEvOFzS9vV8aZebYmeD9dpePohrj3pC+0dO0Vdsjl7GSo0N78C9bfJj+tw8M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