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不是不作为,是没有自我私心、私欲的作为,是无我无私的、顺应天道的作为。
无为,就是不妄为,不违背自然规律而为,顺应宇宙规律而为,顺应时代大潮流而为。
无为之为,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他人的需要、为社会的需要、为人民大众的需要而为。
无为之为,就是做了事情,不会到处炫耀,不会争功争名,心里根本不在乎功名。
无为的初心,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不为自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读:宇宙啊宇宙,它不是恒常不变的,它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名称啊名称,名称只是给事物的代号,名称并不是事物本身。
能量,是天地最初的样子;物质,是产生万物的条件。所以,从能量的角度看物质,可以看出事物的奥妙;从形成的物质观察物质,看到的是物质的现象和特性。物质和能量是相同的东西,只是状态不一样而已,相同的东西,不同状态的变化,导致不同的特性表现,变来变去,是奥妙产生的根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关键的两个字,道和名,这里道指的是宇宙的本体,我们所在的这个无限大的宇宙空间及其中所有的能量,名指的是事物的外在形状、形象和人为设定的名称、名字。
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给它命名,然而,我们命的名只是给它取的代号,这代号并不是事物本身。比如,街上的张三,当初如果取名叫张四,那他就是张四了。不管他叫张三,还是叫张四,都只是他的名字,他的代号,并不是这个人本身。
无,指的是能量;有,指的是物质。能量的运动聚集产生了物质,那么物质的本质就是能量。
多数情况下,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就像无中生有一样,让人不好琢磨。真正的无是不可能生出有的,古人说的无实际上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的事物,比如一个水分子,人肉眼根本看不见,借助科学实验室的仪器才可以看到它。物质和能量是一样的东西,玄妙之处就在于,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道家常说的无,先天一气,阴阳二气,实际上这个气就是指能量。
现实生活中,变魔术能变出钱来,也是物质的转移,不可能是无中生有,只是观众肉眼很难看出来,真正的没有是不可能生出有的。
从事物形成之初,从事物的本质看待问题,事物的奥妙之处了然于心,因为很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事物形成之后,或者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现象,很难完全看懂。
冰就是水,水就是冰,都是水分子组成的,北方冬天河里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可以在冰上走路,没结冰的时候就不行,同样的物质,不同的形态,就有不同的特征,不仅玄妙,还可以说它神奇呢。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天下人之所以知道什么是美,那是因为有丑的东西对比;都知道什么是善良,那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事物作参考。所以,有和无相伴而生,难和容易是相对而言的,长和短是相比较而产生的,高和低也是对比而言的,音和声也是相伴而生的,有前就有后,前和后也是相伴而生,并密切相随,没有单独的前,也没有单独的后。
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不妄为,教化人不用语言。以无为之心不辞辛苦地利益万物,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有作为而不自恃其能,做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正是因为压根就没有占据功劳的那份心,所以根本就不会失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几句就是有比较的二元论,相反相成,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对立统一思想。没有体会过苦,你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甜?许多时候都是相比较而言的,你有一千万,和有一百万的人比起来,你是有钱人,然而和有上亿的那些人比起来,你就是穷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无为,“无为”这个词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无为不是不作为,是为别人的需要而作为,是积极的作为,是大公无私的作为,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心私欲去作为,古代有道的圣人没有私心没有私欲。不是用语言去教化人,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教化人;不是嘴上说着该怎么做,而是直接做个现成的样子,别人自然会看到。嘴上说为人民服务谁都会,然而,雷锋身体力行做到的那样,才是为人民服务,才是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雷锋的所作所为,就是无为,就是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万物作焉而不辞,这就是无为,古代有道的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辞辛苦地作为,只不过是为了社会的需要而作为,为了人民的需要而作为,而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作为,也不是肆意妄为,无为是合乎天道之为。
不居功,不曾想得到一件事物,心里压根就没想拥有,就谈不上失去,也不会失去。
功成身退就是不居功,古代这样的实例很多,秦始皇统一天下,一大半的功劳都归功于王翦。然而,在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王翦很快就告老还乡,这就是不居功的境界,心里压根不想以功自居,然而,了解秦朝历史的人,哪个会不知道王翦立下的是怎样的功劳?而且,王翦功成身退,也使自己安享了晚年,可谓善终了。还有一个范蠡,他追随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帮助越王完成复国大业,越王想要封赏范蠡,范蠡却带着家眷悄然离去,这就是功成身退。
无为,不是不作为,是没有自我私心、私欲的作为,是无我、无私、顺应天道的作为。
无为,就是不妄为,不违背自然规律而为,顺应宇宙规律而为,顺应时代大潮流而为。
无为之为,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他人的需要、为社会的需要、为人民大众的需要而为。
无为之为,就是做了事情,不会到处炫耀,不会争功争名,心里根本不在乎功名。
无为的初心,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不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