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学期间,毛泽东的人生志愿是“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1915 年 9 月,他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张贴《征友启事》,“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时,提到这次征友时说道:“我从这个广告得到的回答一共有三个半人。一个回答来自罗章龙,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接着又转向了。两个回答来自后来变成极端反动的青年。‘半’个回答来自一个没有明白表示意见的青年,名叫李立三。”
罗章龙当时在长沙长郡联立中学读书。他出生于 1896 年 8 月,是湖南浏阳人。罗章龙以“纵宇一郎”名字致信毛泽东,两人相约在长沙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见面。他们初次见面相谈甚欢,表示“愿结管鲍之谊”。兴奋不已的罗章龙当天晚上写了一首诗《定王台晤二十八画生》:“白日东城路,嫏嬛丽且清。风尘交北海,空谷见庄生。策喜长沙赋,骚怀楚屈平。风流期共赏,同证此时情。”
此后,两人过从甚密,共同讨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思想。两人都能诗,有过唱和,留下了许多吟诗论政的佳话。
1918 年 4 月,毛泽东发起创建新民学会,罗章龙是新民学会的最早成员之一。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罗章龙决定赴日本留学。送行前,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其他成员,在长沙城外的平浪宫会餐,为罗饯行。大家情绪很高,不少人赋诗惜别。分别时,毛泽东又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罗一个信封,说内有一首诗相赠。罗到上海后,正值 5 月 7 日“国耻日”,日本警察侮辱殴打中国爱国学生,迫使他们回国。罗因此没有去日本。
毛泽东的赠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该诗最早非正式发表在《党史研究资料》1979 年第10 期,是由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到的。1986 年版《毛泽东诗词选》和 1996 年版《毛泽东诗词集》均收入“副编”,写作时间表明为“一九一八年四月”。
七古就是七言古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这首诗叙写送朋友东去日本求学,真挚地表现了惜别之情和做一番事业的祝愿。该诗把叙事、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情中见理,理中寓情。全篇一气呵成,雄奇奔放,雄浑之中有潇洒,奔放之中见真情。全诗的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来赏读。
第一层为开头四句,点明送行的时间、地点、气候及地理环境。“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衡岳云开,积阴截止,使人想到“积阴”时的沉郁,又得到“云开”日出时的兴奋。“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天马峰、凤凰峰。天马凤凰,既是山名,又赋以山形峰影在“春树里”昂首腾空、展翅欲飞之势。“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岳麓书院门联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如今这里又聚集了一批忧国忧民、意气风发的时代精英。诗篇起首不凡,如登高临深,有俯视一切的气概。
第二层为接下来的六句,是送别赠行之语。“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颇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之意。《庄子·逍遥游》说,鲲鱼所化的大鹏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语挚情深地激励远行者像鲲鹏展翅,乘风破浪。“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洞庭湖和湘江涨起了与天相连的大水,你乘船由湘江进入洞庭,再驶入长江,然后乘巨轮一直往东航去。“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不知怎的,你散发出一天愁云,幸亏已被友谊的春风吹得无影无踪。罗章龙曾因家境贫寒而为费用问题揪心,经共同筹措终于得以解决。
第三层从“丈夫何事足萦怀”到“诸公碌碌皆馀子”八句,为全诗的主要内容。纵论世界形势、身心锻炼,抒发豪情壮志。“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稊米:稊,草名,结的子如小米。《庄子·秋水》:“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诗人勉励友人要胸怀宽广,安心出国留学。“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沧海横流哪值得顾虑,世事纷乱,我们一起应对。“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要善于自我调适,胸怀日月,保持内心清新美丽。“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其实那些当权者都是平庸无能之辈。
第四层为最后四句,写送别的情景。“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饯行会上高朋满座,情谊浓浓。崇明:岛名,在长江入海口;对马:日本岛名。中日之间一衣带水隔不断同志间的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诗人希望友人到日本后能书信互通。《庄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我们从此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