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尚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地区北起泰山、南至淮河、东抵黄海、西接中原,区域内人缘相亲、文脉相连、生态相依、风俗相近,历经沧桑变化、盛衰更迭、隶属变迁,淮海人民始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在这片广袤沃土上耕耘劳作、生生不息。

淮海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区域内的东夷文化传承绵延,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楚汉文化等在这里交融激荡,孕育出包容开放的淮海人文特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淮海地域文化。六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这里曾燃起四百多次战火;九百年前黄河夺淮入海,在这里曾卷起八百里波涛。淮海大地罹遭水灾兵燹,家园一次次被摧毁,又在废墟上一次次重建,锻造出淮海人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顽强意志。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淮海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到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气质得到充分激发,在苦难辉煌中浇铸了红色淮海的底蕴,绘就了红色中国的重要拼图。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进行了一系列“倒海翻江卷巨澜”的英勇斗争,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淮海大地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早在1920年初就产生了全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之一——徐州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1921年11月8日,以徐州铜山站“八号门事件”为导火索,引发陇海铁路机务工人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罢工斗争胜利催生了陇海铁路沿线洛阳、开封、商丘、徐州各站党组织的创建,成为全国较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拉开了淮海地区大革命斗争的序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受国民党当局血腥镇压,淮海地区各级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富有革命斗争经验的郭子化创建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使党的活动范围遍及苏鲁豫皖四省边区20多个县,成为“白色斗争的一面旗帜”。全民族抗战时期,新四军、八路军挺进淮海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沂蒙山小调》《湖西军歌》《游击队歌》等抗战红歌口口相传,极大鼓舞了淮海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嘹亮的抗日凯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为决战淮海和渡江南下、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秣马长江,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一百多年来,淮海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信仰、热血和行动在淮海大地上刻画出一道闪耀苍穹的“红色历史弧线”,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形成了永不褪色的红色文化。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涌现出一大批“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人物,留下了永载史册的感人故事。他们之中有坚守初心、传播火种的革命先驱,王尽美、邓恩铭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呐喊;徐州地区革命运动引路人吴亚鲁,在“平江惨案”中面对敌人枪口依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长淮地区革命斗争擎旗人朱务平,用生命践行了为革命“颈可折、肢可裂”的铿锵誓言。他们之中有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在淮河两岸坚持斗争、屡破顽敌,不幸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是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新四军最高将领之一;芒砀山区抗日领导人鲁雨亭,面对敌人围困竟日血战、反复冲杀,高喊“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最终壮烈殉国。他们之中有顽强不屈、坚韧不挠的英雄儿女,“沂蒙红嫂”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奏响了“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的动人乐章;出生于邳县贫苦农家的宋绮云,在被捕入狱后宁死不屈、坚持斗争,在解放前夕和妻子徐林侠、幼子宋振中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一门三烈”。这些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英烈,是淮海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英名和事迹铭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永远被人民敬仰和纪念。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凝铸成一座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精神丰碑,充满了历久弥新的奋进力量。淮海地区是革命老区,一代又一代淮海儿女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用满腔热血染红了党旗,用牺牲奉献铸就了伟业,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沂蒙精神是红色淮海的瑰宝。在革命战争年代,420万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形成坚不可摧的革命力量,共同铸就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淮海战役革命精神是红色淮海的标识。在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中,淮海人民掀起了车轮滚滚的支前洪流,支前民工达543万人,是参战部队人数的9倍,军民同心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被誉为“人民的胜利”“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形成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王杰精神是红色淮海的强音。王杰在组织民兵开展地雷实爆训练时突遇意外,在危急关头毅然扑向炸点,舍己救人的伟大壮举永远定格在淮海大地。他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无私奉献,诠释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诞生了影响深远的王杰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是淮海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跨越时空、永放光芒。

时光流转,不变的是红色初心,不朽的是奋斗精神。进入新时代,淮海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区域合作发展的共识度、聚合力不断增强,各领域交流合作迈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淮海人民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续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讲好英雄故事,团结奋斗、制胜未来,续写红色淮海荣光。坚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以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斗争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昂扬奋发、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携手谋合作促发展,并肩抓机遇求共赢,画出最大同心圆,合力谱写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崭新篇章。 rhNRYX0/Ziku6d7Lrb/fcFPpylXfEr6tnJobCgnWF30odhGjiRE730iyHQ10pR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