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报恩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始建于明代正统五年(1440),于天顺四年(1446)竣工。由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旨修建。报恩寺坐西向东,规模宏大,东西长278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平面布局由东而西,逐渐升高,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由广场、经幢、狻猊、山门、钟楼、三桥、范公井、天王殿、大悲殿、华严殿、大雄宝殿、御碑亭、万佛阁以及长廊、戒台、禅室、斋房等组成。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之杰作”。平武报恩寺融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于一体,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婀娜多姿的千手观音,千姿百态的龙,奇巧严谨的斗拱,色彩绚丽的壁画及清一色楠木构造被誉为报恩寺“六绝”。平武报恩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全楠木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
报恩寺壁画主要集中于大雄宝殿和万佛阁四壁,壁画面积较大的南北回廊于20世纪50年代被毁,现存壁画面积庞大,约450平方米,在全国寺观壁画中较为罕见。报恩寺壁画属明代早中期典型的宫廷工笔重彩“道释画”类型,也融合了地方画师特有的表现技法。其主要内容为“十二圆觉像”和“礼佛图”,画面分别高2.5—3米,各类形象100余身。壁画采用通景画面构图,场景巨大而精美,内容丰富而简洁,色彩华丽,构图饱满,采用沥粉贴金。报恩寺壁画最大特点表现在多种绘画风格糅合,唐、宋以来,平武“地处边陲,界在氐羌”,民族信仰有别,因此整个壁画题材反映出密宗、显宗并存,同时也表现了宫廷艺术传统技法和藏画题材艺术相互借鉴,令其成为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平武报恩寺山门
平武报恩寺俯瞰图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的九龙牌位,上书“当今皇帝万万岁”
华严藏
华严藏内的转轮经藏
大悲殿
大悲殿内的千手观音立像
万佛阁
万佛阁底层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