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航空工业沈飞三十七厂的一名装配工。12年的工作历程中,我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首届最年轻的“航空工业劳动模范”、第二届“辽宁工匠”、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等等诸多荣誉。很多人觉得我是成功的,问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说得谢谢家里北阳台上的工作室。那个面积只有3.5平方米、五脏俱全的小小工作室,承载着我的人生梦想,记录着我为梦想坚持奋斗的冬夏春秋。
2009年进入沈飞三十七厂,我干起了辅助飞机生产的维修电工工作。那时就一心要亲手制造飞机。每月工资不多,拿出200元专门用来买专业书籍,书店买不到的就去网吧下载,再到复印社打印。每天除了上班干好本职工作之外,就是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婉言谢绝伙伴们一次又一次的打球、郊游、聚会邀请,被伙伴们嗤笑说走火入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10月,我代表辽宁省参加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项目,获得第十一名。名次尚可,但我不甘心,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为了更好地利用业余时间,我改造了家里的北阳台,建立了工作室。用各方面节省下来的钱买工具、电子元器件,夜以继日钻研理论,试验技能,练习操作,开始了自己的技术创新。五年之后,终于在全国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与此同时,我还自行设计了“飞机长杆类零件装配工装”“飞机操纵偏转机构缓冲支柱压缩行程测量仪”等,参与完成了多种型号歼击机科研生产公司级课题攻关2项、技术攻关5项,总结提炼7万多字的讲义和150多张手绘“零误差装配简图”。
我的成绩带动了年轻人工作创新的热情,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单位专门成立了“孙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间工作室先后成长为沈阳市“孙志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中省直企业“孙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张潇文、沈飞公司技能标兵和技能能手刘亚东等青年人才;成功申报并拥有40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防专利、4项沈阳市职工创新成果,发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篇、辽宁省航空宇航协会论文1篇,为企业创造了上百万元的综合经济效益。
每当一架架战鹰呼啸而起,我和伙伴们仰望蓝天,无比骄傲,那是我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回到家里北阳台那个小小的工作室,我继续坚守自己的强国梦。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