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马拉铁路”不丢人

有一个细节值得格外注意。

前面说过,自1876年至1877年,在开平煤矿筹办之始,唐廷枢在给李鸿章的禀文中还并不忌讳“铁路”这两个字,曾多次畅言修筑铁路。而李鸿章则相当谨慎,只模糊表态支持“台湾开煤已照洋法兴办,直隶亟应仿照试行”,似乎是避免具体提到铁路。

此后三年,由于形势影响,他们没有再讨论过铁路的事情。直到1880年10月,唐廷枢再次向李鸿章禀报开挖运河解决煤炭外运问题时,似乎理解了后者的良苦用心,不再提及“铁路”,而改称为“快车路”了:“……开河一道,取名‘煤河’,由芦台向东北、直抵丰润属之胥各庄;再由该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厂”。第二天,李鸿章在批复中则把这条路称为“平路”:“……又自胥各庄以上至煤厂另筑平路,以期运行迅速。”

1881年3月29日,唐廷枢在给李鸿章的禀文中提到这条“路”时,改称其为“硬路”;再仔细看看李鸿章1881年5月20日给朝廷的奏折,他说的则是“马路”,根本就没提什么“铁路”。

从“快车路”“平路”到“硬路”“马路”,变换了如此多的花样,就是不说“铁路”。唐廷枢与李鸿章这是搞的什么名堂?

不排除一种可能:他们起初并没打算修筑一条通行蒸汽机车的铁路。所以,不管是“快车路”“平路”还是“硬路”“马路”,只要有钢轨就行,用骡马拉车也未尝不可。

实事求是地说,唐廷枢最先提出的设想,就是“仿照台北筑做用马拖车小铁路”。唐胥铁路开通之初,也确实是用牲畜作为运输动力的。

而这件事情,曾被后人视为奇耻大辱,说成是“清政府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唐胥铁路被人戏称为‘马车铁路’”,是“中国铁路的一个笑话”……由此证明,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愚昧、多么落后、多么顽固,真真丢死了人!这样的政府,不垮台才怪!

可惜,如此结论,未免太武断了一些。

当时的清政府,的确愚昧、落后,并且顽固。但是,“马车铁路”不仅并不丢人,而且与朝廷无关。

因为,以牲畜牵引车辆在轨道上运输,在当时本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一点也不稀奇,一点也不落后。

有人说,这张模模糊糊的照片,就是当年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的情形,并以此作为“中国铁路的一个笑话”的物证。其实,其中破绽不少,经不起推敲。比如,如果这是一个煤矿井口的话,那开平煤矿属于竖井开采,没有这种平巷井口;如果说这是铁路隧道,则唐胥铁路的隧道是数年后才建造的,而且是单轨线路,不像这幅照片中,那么小的隧道,却有两股线路,又都是明显的窄轨,如何通得了火车?(图片取自网络)

被称为唐胥铁路上“中国的第一个铁路隧道”,原先只有单股线路。隧道出口左侧倚墙而立的人,据说就是英国工程师金达。(图片取自《关内外铁路》)

修建这条隧道的目的,据说是为了使唐胥铁路向北与西北井煤矿相连。这是它2008年时的形态,旁边有一座立于2001年的碑。根据碑记所述,隧道的建成时间是1899年。但是,也有资料说,有洋人在1885年冬天来唐山的时候便看到了这个隧道,并在第二年发表的游记中提到过它。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这也许是唐胥铁路留下的又一个谜。

上网随便查查,便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图片。耐人寻味的是,它与前面那幅“马拉车”模糊图片的画面极其相似。

英文里“railway”这个词,现在翻译为“铁路”,其实它是一个组合词。“rail”,即“轨道”;“way”,是“路”。“railway”,也就是“有轨道的路”。这种道路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在欧洲出现了,因为与土路或石路相比,它有独特的优越性。

最早的“railway”,轨道甚至是木头制造的,“铁的路”只是后来的事情。至于牲畜拉车就更普遍了—连人拉车也不稀罕,像矿山的井下作业,依靠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借助轨道进行运输的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呢。

而蒸汽机也不是仅用于铁路运输,早在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不久,就有人研制了蒸汽汽车,比铁路上的“火车”要早多了。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铁路”,在词义上有所扩展,不仅要有两条钢轨,还要有在钢轨上运行的机车与车辆,这才算完整的概念。

至于唐廷枢与李鸿章的那个时代,“铁路”有时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铁的路”,未必一定要有火车。“马拉铁路”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不行。

如此看来,唐廷枢与李鸿章并没有处心积虑地想瞒着朝廷擅自修筑跑火车的铁路?

答案应当是否定的。

史实已经证明,开平煤矿修的就是一条十分正规的铁路—不仅铺设了钢轨,连轨距都是标准的英制尺寸4英尺8英寸半,也就是1435毫米,它后来成为国际通用的铁路标准轨距。

有趣的是,这个尺寸偏偏与马有关:据说它是两个马屁股的宽度,取自古代欧洲马拉战车两轮间的距离。

开平煤矿有了这条“铁的路”仅仅是第一步,它显然不是为骡马拉车而预备的,因为,蒸汽机车很快就在这条“铁的路”上出现了。

这张照片摄于开滦博物馆。说明词是:“开平铁路公司成立,李鸿章携带清朝大员视察唐胥铁路,并在唐山火车站合影。”有人说是李鸿章参加唐胥铁路的通车典礼,显然属于误传。因为官督商办的开平铁路公司成立于1886年8月,是唐胥铁路通车以后好几年的事了。但也有资料认为,这是“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新建天津路线官方‘检查’团集体照,拍摄于1888年10月9日”。类似照片广泛传播,许多书籍、资料、博物馆,甚至网络上面,都可以看到。有趣的是,经过相互比较,会发现画面及人物存在一些差异,可见那天在同一场合拍摄了不止一幅照片。

由此,便有了唐胥铁路—一条真正的、跑火车的“铁的路”。

不管唐廷枢与李鸿章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无疑做了一件大好事。中国终于有了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不过,仅有他们两个人还不够,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人物参与,这件好事才能成功。

这是一个英国人,名字叫金达。

由于金达的出现,才有了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台蒸汽机车。

那正是有待破解的另一个谜。 QmxdlFFHkGQ7sXosKffzoXSS5qQt8KjEhP5Op8K3mHEXuFfwmC4cj+wRBme5of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