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唐胥铁路为什么要建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凡是真正的“铁路发烧友”都会知道。当然,细说起来,话就长了,这里只能长话短说。

19世纪的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的打击相当大,这种打击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还有精神上的羞辱。痛定思痛,国内的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兴办中国工业企业。1872年,由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督办,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公司,后来改为轮船招商局;继而,他又接管了几年前成立的天津军火机器总局,改名为天津机器制造局。

办企业有两项重要的需求:原料和燃料。

1876年,也就是吴淞铁路的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为了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的燃料问题,李鸿章派唐廷枢到河北滦县开平一带勘察煤铁矿产情况。

唐廷枢当时的职务是轮船招商局总办。李鸿章交给他的这一特殊任务,使他有机会一展抱负,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重要人物。

唐廷枢不愧为实干家,立即投入到这项新的工作中。

在经过全面的实地考察之后,1876年11月14日,唐廷枢向李鸿章汇报调查结果。他从地形地势、当地采煤情况及效益等方面入手,与西方的先进采煤技术对照比较,并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核算,认为开采开平煤矿是可行的;同时大胆提出:为了降低成本,必须修筑铁路以运输煤炭。他说:“开煤必须筑铁路,筑铁路必须采铁。煤与铁相为表里,自应一齐举办。”

仅有设想还不够,唐廷枢对有关铁路建筑及投资的问题也进行了具体测算。

他起初的计划,是要将铁路自开平一直修到涧河口,全线长约百里。他给李鸿章算了一笔细账,包括购买土地、土方工程、木料铁料、车辆机械、施工费用……一共需要四十万两银子;而铁路筑成以后,第二年就能赢利,两年后便可归本,以后每年入息可达三十余万两,前景相当光明!

唐廷枢的号是“景星”,所以也称“唐景星”。他精通英语,早年当过专职翻译,后来在著名的怡和洋行当买办,吴淞铁路就是怡和洋行下属的公司修建的。说句调侃的话:唐廷枢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恰也姓“唐”,看来他与铁路早有“缘分”。(摄于开滦博物馆)

经过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准备,1877年9月9日,唐廷枢正式向李鸿章禀请开采开平煤矿,再次提出修筑铁路:“……若煤铁并运,即须自筑铁路,方可大见利益。是台北矿务,煤井未开,铁路先已筑成,正此之谓。盖煤本不难取,所难者使其逐日运出费力。若能仿照台北筑做用马拖车小铁路一条,非但煤铁容易运出,即熔铁炉锅、拉铁机器等重物,均无难运进矣。”

对于唐廷枢的建议,李鸿章在六天后的9月15日批复表示同意:“……兹台湾开煤已照洋法兴办,直隶亟应仿照试行。”

李鸿章提到台湾的情况,是指福建巡抚丁日昌提出在台湾修建铁路的请求,基本得到朝廷同意;所以,他觉得可以借助这一有利形势,“仿照试行”。

此后,李鸿章委托唐廷枢筹建开平矿务局,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招商集股。1878年7月24日,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在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由唐廷枢任总办。

但是,从唐廷枢与李鸿章往来交换意见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所讨论的,仅仅是“铁路”的“路”,唐廷枢说得很明白:“仿照台北筑做用马拖车小铁路一条”,也就是说,只有轨道,而不包括机车运行。

晚清名臣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人们也许在一些历史照片上看惯了他那个须发斑白老态龙钟的形象,很少了解他年轻一些的模样。其实,筹办开平煤矿的时候,李鸿章才五十多岁,正当盛年,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所以才有许多大胆的作为。(摄于开滦博物馆)

难道说,李鸿章与唐廷枢根本就没有考虑建设一条既有轨道也有机车运行的真正意义上的铁路吗?

根据后来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出,事情显然不是这么简单。从唐廷枢提出建议,到唐胥铁路建成,经历了至少四年时间。其中缘由,这里暂时作为一个伏笔,待后面再慢慢交代。 X3Rkva71myPKALLjm0UIcMXY2QvEGY8r++Am6PWbcwS9xZYIITA6sbMCqm6YXo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