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隋朝的军事将领和隋朝皇帝的直系亲属,李渊在烽烟四起的隋朝末年是忠于隋朝政权的。皇帝杨广虽然对他多有提防,但面对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也不能不使用李渊这个将领为他抵挡一番。
在杨玄感兵变时,杨广果断撤掉了杨玄感的亲信——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留守元弘嗣的职务,把自家人李渊派过去了,并且让他兼领关右十三郡之兵。
此时的杨广,不管内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对李渊是充满信任的。
大业十一年(615)四月,杨广发现山西(太行山以西)、河东(山西省西南部)的农民军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对他的江山威胁很大,就把李渊从弘化郡调到山西、河东任抚慰大使,专职镇压农民军。
李渊不负期望,一到任就把毋端儿等几支农民起义军给收拾了,让杨广高兴不已。
北方形势刚见好,杨广就开始嘚瑟了,非要去边境巡视巡视,搞个万人大阅兵。结果真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杨广这一嘚瑟,立马就把突厥人给惹毛了,十万突厥骑兵排山倒海般涌来,把杨广带去的两三万人团团围在了雁门(今山西代县)。
被困在雁门的杨广,再也不敢嘚瑟了,赶紧向附近的李渊求援,要李渊赶快派兵勤王。
李渊救不救呢?
当然得救了。那么多人反隋,李渊不能反,或者说,现在还不到反的时候。这是李渊的大智慧,他要等待时机。现在李渊要做的事情是救隋。
于是,李世民出场了。
只有十六岁的李世民,奉李渊的命令,带兵前去解救隋炀帝杨广。此时,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也接到了勤王命令,正往雁门城进发,两支勤王军在城外相遇。
他们面对的是几十万如狼似虎的突厥骑兵。这个仗,不好打。
不好打也得打。李世民此刻就只能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了。
创造啥条件呢?李世民创造的条件就是“扯虎皮拉大旗”。
听说皇上杨广被困,当时有很多勤王军向雁门驰援,但距离都比较远,如果不等其他勤王军到达,以李世民和云定兴的一万人马去打十万突厥骑兵,结果必定跟拿鸡蛋打石头差不多。
“扯虎皮拉大旗”就是把一万勤王军一字排开,白天摇旗呐喊,晚上击鼓喧哗,给突厥人以各路勤王军都已到达的假象,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个办法有效吗?有效。
突厥兵先是停止了围攻,原地驻守,随后又一窝蜂地向北撤了。
雁门解围,杨广才深刻意识到,原来他们老杨家天下不只是内忧,还有外患,坐这个江山有点难。
失意之际,杨广把国都长安的事务交给年幼的越王杨侗(杨广的孙子),自己索性跑到扬州“度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