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砥砺前行的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

栖霞中心小学创办于民国4年(1915)12月,迄今已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岁月洗礼,经年淬炼,目前已发展成为下设四个校区的教育集团。

溯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15—1949年)

栖霞镇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紧依栖霞山,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乃鱼米之乡。但由于过去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屡遭兵燹,满目疮痍,街道萧条,经济凋敝,教育极度落后,镇内仅有私塾馆。民国4年(1915),镇内才办起正规小学——江宁县国民初级小学(即现在的栖霞中心小学前身)。校址位于栖霞镇九乡河边,办学条件极为简陋,几间简易平房当教室,荆竹篱笆作围墙。当时仅有两个班,学生三四十人,教师多是县政府机构委任,或由原私塾师充任,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体育、音乐、美术、劳作等,人们称之为“洋学堂”。

1923年下半年,江苏省立四师在栖霞山建立乡村师范分校(即栖霞中学前身),并设附属小学(栖小前身),附小主任是范忠祥,设3个班,学生50余人。

1928—1932年,四师分校(栖中前身)被称为南京中学乡村师范科,后不久又易名为“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栖小随之亦更名为“江苏省栖霞乡村师范附属小学”。此段时间,附小主任先后由姚虚谷、钱希晋担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兵荒马乱,袭扰不止,学校频遭破坏,一度停办。至解放前夕,学校又领属多元,几易其名:“江宁县栖霞国民初级小学”“国立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江宁第八区小学”。其间,小学曾租用民舍办学,后兼并武训小学,扩充校址,增建校舍,移至现址。

新生——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1978年)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人民政府致力发展教育事业。时年8月,镇江专区教育处决定恢复栖霞乡村师范(栖中前身),学校亦随之更名为“镇江专区栖霞师范附属小学”。季美、吴延伦等6人从镇江师范毕业,分配到学校工作,加上原校人员,教职工已达十一二人,6个班级,学生120余人,学校发展初具规模。吴道远、曹禄瞻、杨骏如、庞群先后任附小主任,当时校风是“艰苦奋斗,勤俭办校”。

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社、高级社兴起,继而成立人民公社,学校管理体制变更,学校易名为“南京市十月人民公社第一中心小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由原来的单轨制变成双轨制,学生数已近500人,校长李庭德,教导主任胡俊如。

基于栖小为师范附小,办学悠久,师资队伍雄厚,管理严谨,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1958年进入“大跃进”时期,师生教学热情十分高涨,学校除认真教学工作,还强调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学校在西山根设有小农场,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需参加一定课时的劳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1963年,在叶铁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建立“三好班级”,争做“三好学生”,学校涌现出很多思想红、成绩好的优秀学生。63、64届毕业生中都有学生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在市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连续两年取得大郊区第一名、南京市第二名,文娱演出在市区也名列前茅。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度停课闹革命,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受到冲击。为适应当时政治需要,学校成立的“栖霞小学红小兵宣传队”,在严敬等几位老师带领下,由省戏剧学校老师专业指导,精心排练,演出活动频繁。宣传队到工厂(南汽、南钢等),赴矿山(铅锌银矿和钟山、官塘煤矿等),下农村(尧化、摄山、便民河公社等),进营房(东阳、马群驻军等),连城里的南京林学院、工人文化宫、人民大会堂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和足迹,一时声名鹊起,深受赞誉。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组织上恢复了秦仕和副校长职务,主持学校工作。

转折——天翻地覆慨而慷(1979—1999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缕缕春风,给教育战线带来勃勃生机。

1979年3月,栖霞镇和十月公社合并,学校成立栖霞片,栖霞区革委会下文成立“栖霞中心小学”,秦仕和任校长,陈守忠任书记。后继任的校长有:贾世德、张义德、张礼宏。

百年老校——栖霞小学

学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绩斐然。

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加强教学管理,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入学率100%,历届毕业生100%升入中学。1997年12月,学校被评为“南京市示范学校”。

德育方面,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以“团结、诚实、勤奋、活泼”的校风,“严谨、踏实、勤恳、进取”的教风,“尊师、守纪、好学、上进”的学风博得社会好评。1997年5月,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

体育方面,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达标和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还开设了象棋、围棋等兴趣班。学校体育成绩出色,历届区小学生运动会上成绩总排在前三名。小学生篮球、排球活动活跃,1992年2月,学校被确认为“南京市青少年篮球训练重点单位”。

科技方面,学校利用栖霞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生物与地质特色教育。1995年3月成立少儿地质学院,组织科技兴趣小组、雏鹰假日小队、科技夏(冬)令营,采草药、辨矿石、制标本,活动丰富多彩。1998年12月,学校被评为“南京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翌年又被授予“南京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办学条件方面,政府投入的增大,加速了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的改善,1986年新建教师楼一幢,1991年扩建教学楼一座,1997年易地兴建教师楼一幢,翻建老教学楼一座,铺设水泥操场一片,1998年添置了微机室及大批书籍。

跨越——而今迈步从头越(2000—2021年)

2000年5月,栖霞、摄山两镇合并成新的栖霞镇。2000年8月,组建新的栖霞镇文教办,罗大刚任主任兼书记。2001年11月,栖霞镇改为栖霞街道。2003年3月,政府撤销文教办建制,恢复为中心小学管理体制,罗大刚任栖霞中心小学校长。

2002年10月,栖霞中心小学通过南京市实验小学验收;2003年,学校被市少工委评为“南京市标兵红旗大队”。2007年8月,张礼宏任文教党支部书记、栖霞中心小学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新班子继承优良传统,按照“追求一流,统筹协调,开拓创新,发展内涵”的工作思路,强化“三个意识”——责任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措施跟进,成效彰显。2008年5月,栖霞中心小学被认定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市“平安校园”、市第八批“绿色学校”;2014年11月,“丹枫慧苑”项目成为栖霞区特色项目学校;2015年1月,获得“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学校结合“求真养善”文化构建,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打造具有栖小特色的“慧学课堂”,与此同时,积极挖掘校本资源,2013年校本教材《栖霞丹枫》获南京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2014年9月,王海燕被评定为江苏省第十三批特级教师。2019年6月,区教育工委任命王海燕为栖霞中心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新班子踔厉奋发,开拓创新,成功创建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跳绳锦标赛”一等奖,南京市阳光体育节比赛一等奖、“南京市体育特色传统学校”称号。

展望——风物长宜放眼量(2022.9至今)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随着栖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大开发的加速推进,栖霞中心小学于1999年8月被整体拆迁,暂与新扩建的石埠桥小学合并。

栖霞山东麓,疏港大道北,一处大型保障安居房片区——红枫片区,正如火如荼加速兴建。这里将安置栖霞街、石埠桥、甘家巷、梅墓、东阳等万余户被拆迁的居民。届时,一所高标准、现代化、智能化的新栖霞中心小学将应运而生。

“风景这边独好”指日可待!

◎ 张义德 nIJfUjExcHSN7vKNiBkISVvdiEdl5n0yNxhQzbHtC95NbHy+K6NFhHFuDgz9id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